余笑
【摘 要】通過梳理查找各國大型賽事后時代的經濟、政策、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的相關研究文獻,總結大型賽事舉辦對主辦地各個層面的影響,并對二青會后時代中的社會情況作出預測。大型的體育盛會對國家、社會的影響在未來仍然是研究熱點。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1)從專業的競技運動會到全民健身的推動作用(2)大型賽事后的場館如何積極再利用、良好維護(3)大型體育盛會對精神文明的促進和文化遺產的保護的研究。建議:順利過渡好此類盛會的“后時代”,利用體育盛會對整個社會帶來的推動和益處。
【關鍵詞】后二青會時代;體育社會學;體育經濟
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二青會)于2019年8月8日在山西太原隆重開幕,與第一屆相比,二青會呈現出“三個首次,九個之最”,首次設立冰雪項目,設立跨界項目,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運動會;項目設置最多,比賽時間最長,項目布局最廣,具有前瞻性、參與性、文化味、節儉性、創新性、融合性六大亮點,可謂是一場體育的盛會。他的成功舉辦會對山西省乃至全國的社會帶來長久的改變,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后二青會時代”。
研究“后奧運時代”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對我們“中國夢”的實現和山西經濟的轉型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二青會的舉辦,對主辦城市來說,一時榮耀之后如何維系場館的持續發展、如何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1]?我們必須深思熟慮,看向未來 [2]。
一、后二青會時代的體育強國與全民健身
閆華認為,日本、韓國奧運會后兩國大眾體育得到了迅速發展, 這都受惠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3]。由此可以見的,二青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讓山西省趁著東風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中國體育,在并不遙遠的未來,需要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國民素質的總體提高、強健國民體魄、振奮國民精神,讓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更深入地納入到中國社會總體發展和進步的框架中去,這樣才能夠在融入世界的路徑中,真正成為一個體育大國和強國[4]。長久以來,中國體育一直以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為首要的國家體育戰略目標,但是北京奧運會后,不少人認為應該把國民健康放在體育目標的首位,這同時也是二青會給所有的山西人民帶來的改變與引導,參與體育不僅僅是自己運動,也可以是觀看體育賽事,加入協會社團[5]。
山西省體育局局長趙曉春曾表示,二青會比賽場館的布局,不完全是因為二青會需要大量的比賽場館,也是希望通過舉辦比賽,能夠在各個場館的所在地培養出更多的體育愛好者。由此可見在二青會后時代,這些資源必將服務好廣大青少年運動員,服務好廣大青少年家長,服務好人民群眾,服務好所有觀眾,促進山西省社會經濟發展,發揮好這場盛會對全民健身的示范帶動作用。
事實上,舉辦二青會的初衷,也是為了把體育融入社會,引導大眾更廣泛地參與。而二青會給山西留下的,不僅僅是規模宏大的體育場館,更重要的是這場體育盛會,能夠讓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讓體育的福利惠及大眾。
二、后二青會時代的山西省的經濟發展
二青會作為全國綜合性大型運動會,對于優化發展環境、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山西省知名度和名譽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另一方面,在二青會過后,這些大力新建的場館會不會浪費,或者說,這么大的投資和回報,能不能成正比,這是問題[6]。對于后二青會時代的經濟發展狀態,有兩類截然不同的預測。一類指出后二青會時代會出現經濟低谷效應。二青會的前期投資總量、主辦城市原有產業結構、消費結構、主辦城市原有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辦城市、主辦地區的經濟總量密切相關。山西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的大環境下,在本省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過度的把重心放在賽事舉辦的建設宣傳上,似乎會帶來更大的發展壓力。
但其實在二青會的舉辦時,也存在著商機無限,而這些商機都是面向所有的中國企業的公共紅利。我們需要“后發制人”,避開賽事期間的行業競爭,隨后發力,審時度勢,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盲目的跟風。二青會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即使它結束,但它帶來的熱度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應該進行差異性的營銷。進入后二青會時代,轉變山西省的體育產業發展方式,利用體育+模式,是提高體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拉動省內經濟增長的絕佳契機[7]。
三、后二青會時代的精神與文化遺產
原初社會,人們的體育方式是娛樂原欲的體現;中世紀早期游戲共同體中,暴力和武力至上的騎士體育盛行;中世紀后期興起的是以優雅技能展示、教育手段為主、具有身份標簽的紳士體育;近代以來體現為以身份制“業余原則”的競技體育向以職業自我價值認同的、技能展演的現代體育轉變。二青會過后,也必將對現有的社會文化產生影響,同時留給社會一筆不菲的文化遺產。
國際奧委會可持續與奧運遺產負責人米歇爾·勒邁特雷曾說:“如果一個城市能夠展示奧運會遺產,說明奧運會是值得的,而不僅僅是一項大型體育賽事;如果方式得當,它們可以成為創造奇跡的催化劑”[8]。體育作為現代性的表征,恰恰與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殊途同歸,共同指向人本身。反思人之所以為人的本體,“體認”范式強調人類最重要的情感、想象力等,強化“游于藝”是以人自身發展為目的的觀念,這也成為現代體育“業余精神”的目的所在。
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傾向于認為:“運動是一個人類學常數,它在不同文化中有著各自不同的體現,其發展受到不斷變化的自然、政治、社會和歷史條件的制約。”沃爾夫岡講過,運動也好,體育也罷,盡管有對最好成績和破紀錄的狂熱追求以及商業目的,但所有體育比賽仍舊是“游戲”。對觀眾來說反正是消磨時間,這正是“體育運動”的原初意義[9]。
二青會過后,運動帶來的快樂和健康,正是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發揚這樣的精神,順勢推動發展。所以我們要清晰的定位出我們的位置和希望展示給世人的面貌,用前所未有的輝煌驕人的體育成績,先進和齊全的體育場館,這類有形豐厚的奧運體育遺產中,發掘出無形的精神財富。
四、未來研究展望
對于大型的體育賽事,對舉辦地的社會各方面,都會有無限的影響,如何利用好它帶來的機遇,如何規避它隱藏的風險,是我們今后需要研究和關注的方向。這也正是后時代的問題被不斷提起的重要原因。
隨著二青會的舉辦,是對山西省發展縱深的全面推動,我們發現在大型賽事舉辦后的時代當中,依舊面臨著全球化和市場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們不應該僅僅把目光與討論的聲音止步于單純的利與弊,好與壞,而是應該放眼全局,結合我們國家不同時代的特殊背景,去解決問題或者是順勢而為。二青會為山西,為全國留下的人文精神需要傳承,在山西處于高質量經濟轉型期的階段,我們需要接受、改變、優化,只有這樣才能繼續二青會為我們展示的向上和輝煌。
【參考文獻】
[1]胡永紅,宋允清.“后奧運現象”及2008年奧運會的預防對策[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1(3):26-29
[2]張曉紅.“后時代”的歐洲文學[J].思想戰線,2015,2(41):149-153
[3]林唏,柴王軍.后奧運時代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趨勢與對策[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0,29(1):37-41
[4]陳峰.后奧運時期中國體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0,31(5):44-49
[5]李巖.200北京奧運會后的中國群眾體育運動走向初探[J].理論界,2006(5):126-128.
[6]二青會對山西有多重要[N].搜狐網,2018-12-02. http://www.sohu.com/a/279129163_395088
[7]閆華.日韓舉辦奧運會對大眾體育政策法規影響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0(6):8-10
[8]王毅. “后時代”的形成及其特征[J].國際問題研究,2012,4(1):119-127體育與科學,2017,38(2):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