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萌
【摘 要】新常態的背景下,從2016年開始,抑制資產泡沫,重點轉向防范金融風險的策略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在2017年的時候,金融去杠桿政策,壓縮金融泡沫呈現了強大的有效性之后,市場惶恐情緒開始出現,“二次風險”再次出現。2018年的時候,去杠桿政策推進放緩。2019年的時候,中國金融政策報告顯示去杠桿和防風險面臨兩難。這個時候,就需要秉承科學安防展觀的主要思想,在原有的基礎上,梳理國內商業銀行的高杠桿發展的現狀與出現的邏輯性。探究問題癥結所在,分析成因,制定和合理的解決措施。化解相關問題,實施監管調控,維持市場平衡。在復雜的環境下,讓信用風險管理的理念、方法、工具等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去杠桿;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一、去杠桿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路徑選擇背景
從一定的程度上看,2016年開始防范金融風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了有效的提出?!叭ヒ唤狄谎a”五大任務就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相關的數據調查顯示,2016年前供求關系出現明顯轉變,11月的時候PPI負轉正,達到3.3%。“抑制房地產泡沫”接著成為了國家政府重點關注的對象[1]。2016年的年底,中國非金融企業負債與GDP的比值上升到了165%。資產高杠桿與資產價格泡沫互相強化,提升了金融市場的脆弱性。2017年的時候,金融去杠桿政策頻繁出現。在2018年的時候,“二次風險”沖擊再次出現。2018年去杠桿政策推進,中國宏觀總杠桿率擴張放緩[2]。2018年去杠桿的措施是監管層防患未然。金融體系內流動性卻相對充裕,超儲率在去年底上升至2.4%的近年高位。2019年的時候,去杠桿和防風險面臨兩難。經濟下行與高杠桿是突出的金融風險,存在金融業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的交叉傳染風險,個別金融機構和企業在金融嚴監管、去杠桿過程中風險量化。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對商業銀行的高杠桿現狀進行探究,分析問題與成因,制定平衡發展的有效措施。
二、相關性理論概述
“去杠桿化”是企業和銀行機構在借債來投資的方式下,獲取最大的利潤。但是長久下去,出現了破產、倒閉與停止運營的問題。“去杠桿化”就考試重新被得到審視。金融去杠桿背景下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梢詾椴簧偾把亟洕峁馁Y金上的支持。杠桿就是企業資產與各項股東權益的比率,可以展現不同的高速發展階段,可以對大型資產進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從金融危機出現以后,更加傾向的是減少經濟泡沫,降低金融市場的風險。在金融去杠桿政策支撐下,各個企業開始降低自身負債,降低金融風險。去杠桿也會導致不少企業無力償還,不良貸款率就會提升。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就會再一次得到提高。
三、資產負債表視角下商業銀行杠桿水平的放大軌跡
從2008年開始,商業銀行資產擴張速度比宏觀經濟增速要高。另外,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利息收入降低,那么銀行就需要創新措施,降低資本監管約束[3]。持續增大的宏觀杠桿水平加劇了銀行脆弱性。商業銀行杠桿水平的因素存在很多種,第一,出現了同業負債為銀行加杠桿提供資金支撐的負債端。小型銀行獲得中央銀行資金的能力較弱,中型銀行對于非金融機構以及住戶負債的一來程度在小型銀行之下。大型銀行資產規模龐大吸納存款比重大,負債渠道穩定,負債、債券發行開始緩慢增加。第二,出現了非信貸資產杠桿放大的關鍵推手資產端。相關的調查顯示,2018年16家A股上市銀行信貸資產比重提升到了35.24%[4]。提高了擴張資產總額,進一步推動了利潤的增長。
四、中國商業銀行去杠桿的內在邏輯與風險沖擊
從一定程度上看,這里可以在商業銀行去杠桿的內在邏輯上進行探究。擴張和負債的提升,屬于金融去杠桿的癥結所在。第一,可以發現,金融系統當中的資金鏈過長,“脫實向虛”的發展,就阻礙了經濟的進一步延伸。然后,可以發現,由于存在資產負債期限,風險錯配嚴重等情況,這樣就會導致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流動性杠桿都處于“雙高”的狀況。第二,從金融去杠桿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沖擊上看,銀行監管套利空間大幅壓縮。2018年的時候,一季度銀行匯票業務累積同比降幅是66%、70%[5]。接著,銀行資產質量壓力進一步增大。引起悲觀預期,傾向于逃廢債務。接著,存量資產負債的錯配風險逐步顯現到了大家的視野上。最后,推進過快或將引發銀行“踩踏”風險。
五、去杠桿背景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路徑選擇
(一)回歸服務實體本質,嚴把自身風險管控
從風險防范的角度進行探究,商業銀行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形勢,合理控制金融杠桿水平,不是一味地關注調整高杠桿。不同的商業銀行存在的規模性與差異性較大,并且不同的地區,客戶的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風險問題上也就存在很大的區別。表面上商業銀行非信用貸款可以提高短期收益,但是風險管理的問題就會呈現。在大環境下,商業銀行需要回歸實體經濟的主營觀念,然后扭轉不良的局面。在資本擴張降低的問題上,將業務做到精益求精的地步,才可以促進自身風險管控效果。
(二)推進盈利方式轉型,向輕資本方式轉變
對于小型的商業銀行來看,擴張與效益和風險管控之間出現了不平衡的狀態,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由于過分依靠負債和非信貸資產造成的[6]。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在科學的指導下,考核資產盈利能力,提供優質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培育。以客戶為中心,實現金融服務的轉型,發展輕資本、低風險,提高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三)改善資產負債結構,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
部分杠桿業務的滯后性,為了保證流動性,積極的收縮規模。出現了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的問題,因此,需要對資產負債進行精細化管理。并在優惠利率、掛牌利率的基礎上,提高負債端的定價差異。完成資產與負債期限匹配,緩解“博弈”的不正常心態,提高決心。從2019年上半年的趨勢看,結構調整重在發展直接融資,功能需要得到金融體系回歸。
(四)妥善處置問題資產,市場化方式推進杠桿轉移
在去庫存、去杠桿等政策的引導下,需要做好下一輪的問題處理措施。對于損失類貸款需要進行補充資本,做好負債的清理工作。轉變市場化的原則,在商業銀行發展的基礎上,構建債轉股的對象。啟動的投貸聯動試點,提高小微企業、科技企業的服務,創新業務形式。
(五)善用主動負債工具,積極探索資本補充渠道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同業存單等都不會無緣無故的沒有,需要在常態化的基礎上,保證同業負債的規模性,積極的創新同業存單期限問題,提高負債工具透明性,拉動長期俄計劃,降低錯配風險的出現率。接著,需要展現銀行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補充渠道建設,延伸二級資本工具。與此同時,還可以提高可減記優先股的使用效率與TLAC資本工具的使用[7]。
六、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金融去杠桿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講,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給企業帶來福利的時候,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商業銀行樹立正確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堅守風險底線。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理,調整信貸結構,優化資產組合。完善風控體制,強化責任追究。從市場發展開始,實現轉型,調整杠桿,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結合問題,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霍丙峰.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之我見[J].中國高新區.2018(05):15-16
[2]劉春梅.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中的風險管理初探[J].經貿實踐.2018(17):99-100
[3]張燕.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基于風險管理的視角[J].現代經濟信息.2018(20):111-112
[4]黎影.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07):123-124
[5]龔晶晶.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的風險與管理[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01):89-90
[6]鄧世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數據化發展趨勢分析[J].山西農經.2018(07):123-124
[7]陳飛瑩.當前經濟形勢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J].全國流通經濟.2019(1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