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琴
【摘要】目的:探討運用護理程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9例和對照組39例,兩組均采用藥物治療,觀察組應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對照組實施常規的健康宣教,干預6個月后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掌握、藥物治療依從性和血糖控制效果。結果:觀察組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治療依從性、血糖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運用護理程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糖尿病基本知識的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療依從性,從而較好的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護理程序;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區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031-01
糖尿病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很高發病率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有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不斷升高,且患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研究顯示,由于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部分患者因為長期用藥對治療失去信心和對糖尿病知識缺乏等原因,從而影響患者遵醫用藥的依從性,血糖控制效果不太理想。在文中,筆者就糖尿病患者分別采取常規的健康教育方式及應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方式來進行分組比較,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是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男36例,女43例,年齡32-79歲,平均(58.61±3.25)歲,病程6個月-22年,平均(8.16±2.43)年,小學文化38例,初中及以上文化40例,所有患者均予口服藥物和(或)胰島素注射治療,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隨機將這78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文化層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健康教育,包括血糖監測、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和出院指導等,研究組在進行常規健康宣教的基礎上,應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入院48小時內,責任護士對患者的病情、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用藥、血糖控制情況以及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存在的問題。
(2)提出護理診斷(護理問題)
焦慮、抑郁 與長期患病、血糖控制不理想有關
知識缺乏 缺乏糖尿病的預防和自我管理知識
遵醫治療方案無效 與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有關
(3)制定護理目標患者保持良好心態,了解所用藥物的名稱、用法、不良反應,能遵醫給藥,掌握血糖監測方法和胰島素注射的注意事項,自我管理行為良好,無并發癥發生。
(4)護理實施①發放健康宣傳手冊,內容包括糖尿病的定義、發生原因,飲食控制方法,運動方式及常見并發癥的預防等。
②舉辦糖尿病知識小講座,每周兩次,時間為20~30分鐘,并給予患者一定的時間進行交流,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給予解答,針對個別接受能力差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講解。
③利用查房、晨晚間護理和各種治療時針對性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指導,如發藥時講解藥物的作用、服法及不良反應,胰島素注射的注意事項、發生低血糖的癥狀及如何處理等。
④建立糖尿病微信平臺,定期推送糖尿病有關的健康知識,及時與患者分享糖尿病新知識,及時回復病人提出的問題,語言要通俗易懂。
⑤出院前再次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規則服藥及相關知識的宣教,建立糖尿病患者電子信息檔案,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一次,每月到社區門診進行一次面對面的隨訪和血糖監測。
⑥心理干預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會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我們要引導患者走出誤區,樹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1.3效果評價
患者出院后6個月采用白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飲食、運動、藥物治療,預防并發癥等方面共18項內容,了解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治療依從性和血糖控制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2.1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對比,實驗組患者在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并發生預防方面的知識知曉率較對照組均有明顯提高,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2.2實驗組與對照組空腹血糖及藥物治療依從性對比,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較對照組降低,治療依從性也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2。

社區衛生服務不斷發展,在社區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研究表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提高其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度,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從而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總之,對糖尿病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好地遵從醫囑給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