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不斷加劇,銀行對貸款項目的評估也愈加重視。但銀行自身在項目貸款評估的具體方法及體制機制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不足和缺陷。本文通過分析商業銀行現有項目貸款評估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淺嘗輒止的做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可行性研究;貸款評估;貸款后評估;體系
近幾年來,伴隨著宏觀經濟的發展,銀行信貸資產風險不斷加劇,商業銀行對貸款項目的評估越加重視。銀行在項目貸款評估的辦法、機制上尚存缺陷。本文對商業銀行現有項目貸款的評估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并嘗試做出幾點建議。
一、原因剖析
以某大型商業銀行一級分行通行項目貸款所必須的評估作業作為分析對象,項目貸款評估結果的不準確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項目貸款評估結果的不準確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存在不足
(1)過度依賴可行性研究。可研從股東角度出發而非債權人,二者風險接受程度不同,評估結果不同。
(2)部分貸款項目,傳統內部收益率很難評價其實際經濟性。
(3)不確定性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是以各因素的變動幅度一致為前提,但因素的變化程度并不相同,得出的敏感因素不盡合理;未充分消化時間價值的因素變化情況,計算得出盈虧平衡點不合理。
2.項目貸款評估機制不完善
(1)項目貸款評估數據系統尚待完善。盡管信息技術早已介入項目貸款評估,提升了項目貸款評估效率,但現階段,運用的系統目錄、數據容量、環境預測變量、洗數與篩數、運算等一系列分析動作仍需加強。
(2)項目貸款后評價獨立存在。現存項目貸后評估更多聚焦確定貸款的理論合規,但對比、梳理、整合與貸前評估的差異、變化往往很少, 應將貸前與貸后作為整體去衡量評價,改正和優化項目貸款評估中問題和不足。
二、評估改進
針對以上問題和不足,提出幾點對應改進措施。
1.改進評估方法。
(1)區分項目貸款評估與可研差異。貸款評估不是對可研簡單重復,而是以可研為基層工作的進一步研究論證,不同點在于:
一是評估方式不同。貸款評估是在可研基礎上產生最后結論,是評選唯一結果。而可研是對幾種結果的選擇與判斷。
二是行為的主體不同。貸款評估常規由銀行風控、信審等部門按步驟自行開展。可研則往往是申請貸款人委托具有相應資質、能力的機構,如設計院進行的。
三是立足點不同。貸款評估從銀行自身視角出發,從債權人的角度,更關注貸款項目整體收益情況、盈利能力以及償債能力,就是常說的項目投入全部資金的內部收益率。而反觀可研,則站在企業自身的視角,從債務人的角度,主要關注擬開展項目自有資金的內部收益率。
四是側重點不同。貸款評估強調市場可行性,具體技術層面僅針對可研遺留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開展評估。而可研則細致論證技術可行性,對市場論證較為粗糙。
五是作用不同。貸款評估成果作用于銀行自身,銀行以此作為貸款與否的決定參考,而可研成果作用于投資人,由其對于開展投資項目與否做出出于自身利益的判斷。
六是時序不同。先有可研,后有貸款評估。所以,銀行進行貸款與否決策,開展貸款評估時,不能機械地將可研替代貸款評估,要從銀行、從債權人的視角,對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回收的及時等方面進行相對準確、詳實的判斷與考量。
(2)改進盈利能力分析方法。內部收益率法的修正,除了外部收益率法和資金流量轉換法以外,常用方法還有修正內部收益率法。前兩者具局限性不作贅述,此處說明第三種方法,即以基準收益率為折現率,將凈現金流出的總和折為現值,將凈現金流入的總和折為貸款項目的經濟壽命期的期末終值,待最終收益值折現后對應開始投入值相等的折現率。
(3)改進償債能力分析方法。因項目建設期各年借款的償還期不盡相同,應選取將加權后的各筆借款償還期的平均數,以此為整個項目的借款償還期,權重為各筆借款與借款金額總額的比值。
(4)改進不確定性分析方法。為完善缺陷,即結合每種要素與每項結果的真實左右程度,采用敏感極差分析法。此將各種變量真實變化情況況結合其平均值的敏感度綜合分析,著重分析風險變量引發風險暴露的概率及其大小,對比敏感性分析,其結果更加全面、客觀;將動態盈虧作為重要因素放入不確定性影響一并度量。即充分將項目發起投資的時間價值加以度量,以免由于未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從而導致可能誤判貸款項目的風險敞口。
2.完善評估體系。
(1)建立完善的評估數據體系。完善和強化評估工作底層作業,著重于囊括行業、市場等多方面信息的整理和維護。在當前的宏觀和微觀環境下,市場變化瞬息萬變,因此要優化項目貸款評估的數據和結果質量,要廣泛歸集、洗滌、篩選和分類各種數據,以此作為要素供操作評估作業的參考,以IT中心和相關金融科技部門為抓手,搭建各類數據庫,并開發和運用其解決問題,逐步完善評估數據的體系搭設。
(2)結合項目貸款后評價。將項目貸款后評價和項目貸前評估融合,形成并建立完整體系,銀行及債權人,應在項目建成后開展貸后評價,將項目貸后評價的結果同貸前評估的結論對比論證,得出差距,針對問題展開分析,發現目前項目貸前、貸后評估發生的問題和潛在風險,由此采取針對性優化辦法,不斷完善和優化項目整體評估水平。
綜上所述,普遍適用于商業銀行的現行項目貸款評估,不論是評估方法,還是評估體制機制,都存在諸多問題和缺陷,由此,項目貸款的貸前及貸后評估對于防范和化解風險難以起到全面而理想的作用;按照這樣的思路延伸,必須對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貸款評估在其目的、適用方法和作用上加以區分,完善和增加更多因素、方法。此外還應改善和優化評估體系、積累和完善評估數據庫,與項目貸款后評價成果相結合,以期改進優化商業銀行項目貸款評估工作。
【參考文獻】
1.牟德華、劉英雪《商業銀行項目貸款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經濟師》2008年1期,P260,262—P263
2.李俊斌《動態盈虧平衡在生產性工程建設項目中的應用》,《價值工程》2017年20期,P47—P48
3.楊正才《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8
4.馬如宏《工程經濟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