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紅梅
【摘要】目的:分析急診內科昏迷患者的搶救方法。方法:選取筆者本院自2018年6月至今2019年4月收治的昏迷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析發病原因以及搶救措施。結果:患者在急診治療中,通過合適的搶救措施后好轉和痊愈的有90例。結論:急診內科的昏迷患者死亡率較高,搶救中應該認真詢問病史,實施有效的搶救措施,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內科昏迷;急診;搶救措施;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85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058-02
急診內科中經常會有昏迷患者。昏迷患者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其病史和常見癥狀都需要家屬或者現場目擊人員來提供,急診醫生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病史材料,這就增加了昏迷患者病因的判定。昏迷患者一旦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加重病情,甚至會有嚴重的生命危險。因此,我們一定要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開展正確、合理的搶救措施,對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我們開展此次研究,將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資料,旨在給急診內科的治療與搶救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現將研究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急診內科中收治的患者100例,這些患者接受救治的時間范圍是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資料,根據這些患者入院時Glasgow評分來評價昏迷程度。100例患者的Glasgow評分分別是3~8分之間,患者當中女性60例,男性40例,年齡在30~79歲,平均范圍(67.5±4.9)歲,昏迷到就診時間都在25 min~3 h,平均(1.16±0.45)h。其中深度昏迷患者58例,中度昏迷患者32例,淺度昏迷患者10例,這些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肢體發熱、抽搐、瞳孔縮小以及嘔吐等癥狀。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急診醫護人員首先詳細詢問了昏迷患者的發病情況、病史以及可能引起的原因,判斷患者昏迷的程度,給患者進行詳細的檢查,包括血常規、肝功能、血糖、尿常規、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心電圖、X線和CT等一些檢查,快速確定患者的昏迷原因。給予患者進行血容量的補充,維持患者的水電解質的穩定,保障患者的循環功能的維護,糾正酸堿失衡的狀態,排除腦功能損傷。輔助檢查進行的同時,還要同時進行急救措施,給患者搶救爭取更多的時間。
所有檢查完畢后,進行全方位生命體征的監護和監測。首先要保證患者的呼吸暢通,給患者提供氧氣,建立靜脈通道補充所需電解質,維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的平衡,避免酸中毒。針對一些休克的患者要及時開展擴容治療,通過擴張血管的藥物增加缺血組織的血液供給,必要時還要使用催醒劑來讓昏迷患者蘇醒。對于顱內壓增高的昏迷患者要使用降低顱內壓的藥物;低血糖昏迷的患者要注射葡萄糖液體,保證患者的血糖含量;藥物中毒的昏迷患者需要洗胃、導瀉治療;酒精中毒患者可以使用納洛酮;長期患者心肺。腎等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要采取對應的病因來開展治療。
結合昏迷患者的病因展開分析,按照發生率依次為:顱腦疾病共35例,占35%;中毒患者為6例,占6%;心血管疾病24例,占24%;代謝性疾病25例,占25%,其他疾病10例,占10%。見表1。

上述昏迷患者經過急診治療和搶救后,痊愈或者好轉患者90例,占90%,死亡8例,占8%。其中顱腦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較高,各4例,各占所有患者的4%
患者出現昏迷的重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大腦皮層、腦干網狀結構激活系統受到損害,導致患者出現意識減弱,從而出現昏迷。昏迷涉及的學科較多,也比較廣泛,其發病原因是多樣化的,很容易導致患者的。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醫護人員就要最大限度為患者爭取搶救時間。在搶救的過程中,除了要和送診人員進行有效交接,了解病人發病情況之外,還要盡快對病人的病情展開全面檢查,及時確定引發昏迷的病因,這對于減少昏迷患者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總而言之,在急診內科接待的昏迷患者中,對患者疾病早期診斷和檢查,采取合適的搶救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病情發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為關鍵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