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朝
【摘 要】企業資源是有限的,慈善捐贈行為和技術創新活動均會消耗企業的資源。本文將具體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淺析企業的慈善捐贈行為對其技術創新中研發投入的影響,并探討可能的影響路徑。剖析慈善捐贈與研發投入的關系及作用機制,有助于企業權衡二者之間的資源分配,為企業慈善捐贈活動、研發活動的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慈善捐贈;研發投入;外源融資
2019年公布的 《中國慈善企業排行榜》中,騰訊公司排名第二,其2018年的捐贈總額高達10.80億元。仔細閱讀這份榜單可以發現,榜上的許多企業都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基于此可初步判斷,企業的慈善捐贈行為和技術創新活動之間存在某種關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是實現差異化競爭策略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助于其提高競爭力,提升自身價值。研發投入是企業創新的第一步,研發投入的提升有助于企業取得價值鏈上技術的制高點,以實現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市場定位。華為公司作為國內杰出的高新技術企業,早在很久之前就做到了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技術研發(近幾年該比例提高到了約15%),其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4800億元,累計獲得專利授權87805項。然而,企業的發展運營并不僅僅包括技術創新活動,研發投入推動了企業發展的同時,企業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履行一定的社會義務。鑒于此,本文淺析了慈善捐贈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并探討了可能的具體作用路徑,有利于企業平衡慈善捐贈與研發投入間的資源分配,做出更好地戰略決策,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慈善捐贈對企業外源融資的影響
一方面,依據信號傳遞理論,企業積極投身公益性捐贈活動向市場傳遞了一個積極的信號:企業經營狀況穩定,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這在長期內,有助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形成良好的聲譽,與利益相關者維持信任關系。企業積極披露履行社會責任有關的信息,作用類似于對財務相關信息的披露,同樣可以降低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能夠幫助投資者有效削弱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信息風險,同時也有利于降低投資者獲取企業有關信息的成本,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外源融資以及更低的資本成本。信號傳遞機制還可以監督企業管理層經營行為,能夠確保契約的有效履行,降低投資者投資風險。較于從未有過公益性捐贈的企業,有捐贈行為的企業通過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提升了財務透明度,建立了良好的聲譽,顯示了企業穩定的經營與財務狀況,從而在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同時減輕了投資者的顧慮,提高了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吸引外源融資,從而緩解融資約束。
另一方面,進行慈善捐贈可以與政府建立并維持政治關聯,提高企業的信用評級、降低資本成本。企業申請貸款時,銀行主要依據其財務狀況和信用等級決定是否貸款、貸款條款等,財務狀況良好、信用等級高的企業使銀行面臨的壞賬風險低,容易取得銀行貸款及信貸優惠。在我國,政府掌握大量資源的情況下,與政府聯系緊密的企業獲得政策支持和政策風險規避等方面的支持更多。與政府構建密切的政治關系,有機會獲取更多稀缺資源,從而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降低經營風險。經營風險低的企業使得銀行在借貸過程中可能面對的預期違約損失下降,因此銀行更傾向于給此類企業貸款。積極進行慈善捐贈的企業更容易取得銀行信貸,同時更易取得貸款期限的延長和貸款額度的提高等貸款優惠條件。
總而言之,積極開展慈善捐贈活動的企業可以向市場傳遞一種積極的信號,能夠積累更多的聲譽資本以及政治聯系,擴大市場影響,與各利益相關者建立信任關系,從而更容易獲取外源融資。
二、外源融資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
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僅僅依賴企業內部的資金無法支持企業持續創新、無法形成競爭優勢,取得外部資金支持是企業維持技術創新活動的有效途徑。外源融資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基于企業破產成本與利息抵稅效應的權衡,負債的存在加大了企業的杠桿率,增加了企業的償債壓力及破產成本,但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減少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從而使得企業愿意通過債權融資募集資金,以支撐企業技術研發等風險投資活動。同時,負債利息的抵稅效應使得企業的自由現金流增加,融資性約束得到緩解,從而有助于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其次,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管理層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更傾向利用投資者的資金投資于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如果風險投資活動失敗,投資者將承擔損失;如果成功,則管理層會獲得豐厚的回報。企業股東可以通過舉債取得企業的控制權,加強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進而進行高投入的研發活動以獲得杠桿收益,有效利用債務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活動。基于信號傳遞機制,資產負債率高的初上市高新技術企業,向投資者傳遞了一種企業有自信提升自身價值的樂觀信號,使得其對企業開展的高風險技術創新活動更加具有信心。高新技術企業以新技術產品的高額回報吸引眾多的投資者,從而推動企業股價高漲,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多的外源資金,同時股權資金不似債權資金有條款制約的限制,這將更有助于企業利用取得的資金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等風險投資活動。
三、結論與建議
積極開展慈善捐贈活動的企業通過信號傳遞機制,可以樹立良好的聲譽,并與政府建立聯系,從而更容易獲取外源融資。外源融資可以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研發投入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綜上合理推斷,企業慈善捐贈行為有助于提高其對技術創新活動的研發投入,這種作用可能是通過外源融資這一中介變量進行傳導的,即“慈善捐贈—外源融資—研發投入”機制。
企業以創新驅動發展,建立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價值,與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的發展相符,但很多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這主要是源于企業內部資源的限制。要將技術創新發展成為競爭優勢,企業必需投入大量的資金,只是依賴內部資金的支持不可能滿足持續創新的資金需求,企業應當尋求足夠的外源資金支撐巨額的研發投入。在經營過程中,企業受限于自身內部資源的約束,往往需要斟酌慈善捐贈與研發創新之間的資源分配。依據本文的結論,企業投身公益事業雖然從某種程度來講耗費了企業的資源,但慈善捐贈行為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研發投入具有促進作用。將慈善捐贈決策與企業創新發展戰略相融合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聲譽,吸引更多的外源融資,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可以實現社企共贏。企業應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入慈善事業,履行作為社會組織的義務。
【參考文獻】
[1]方軍雄。所有制、制度環境與信貸資金配置[J]。經濟研究,2007(12)
[2]呂媛,黃國良。高技術產業研發投入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
[3]張敏,馬黎珺,張雯。企業慈善捐贈的政企紐帶——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13(7)
[4]張振剛,李云健,李莉。企業慈善捐贈、科技資源獲取與創新效率關系研究——基于企業與政府的資源互換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2016(3)
[5]金宇,王培林,李田。慈善捐贈會影響企業的研發活動嗎?[J]。現代財經 ,2018(8)
[6]羅軍。融資約束與民營企業技術創新選擇[J]。軟科學,2018(1)
[7]Verrecchia R E. Essays on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
[8]Menz K 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Is it Rewarded by the Corporate Bond Market? A Critical Not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