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偉顏
【摘 要】新時期,企業在發展過程需要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通過進一步實踐分析,本文結合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分析,提出了具體的建設策略,希望分析能夠為企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企業;財會工作;監督機制
通過進一步實踐分析,企業在發展過程離不開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建設,因此,在有效的分析過程,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積極做好企業財會工作,以促使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體分析如下。
一、加強企業財會監督機制的原則
(一)成本效益
在建立財會內部監督機制過程中,企業以成本效益為主,即通過科學財務控制方法的應用,實現對企業經營成本的有效控制,首先確保企業正常經營,然后適當減少成本,在最大限度上獲取經濟效益。此處,所倡導的成本效益,并非不顧產品質量,而是合理控制與減少成本,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減少成本,才可以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信息溝通
在企業內部,之所以加大財會監督機制的建設強度,主要是為了確保經濟活動順利進行,而以市場反饋信息為依據,在第一時間合理調整經濟活動,由此實現經濟活動目標,這才是達成該目標的關鍵。因此,在內部財會監督機制建立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信息溝通這一原則,不僅要以信息反饋為依據,科學、合理制定經濟策略,并合理分配崗位職責,還需要在第一時間構建信息溝通以及信息共享的平臺,形成信息化模式,且保證其高效性,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效實現內控制度目標。
(三)系統化
針對企業內部財會監督機制建立這項工作而言,它應該具有較強系統性和完整性,在實際建立期間,以相關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形成控制制度,并使其具有較強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另外還需協調不同部門以及崗位的權利與責任,重視相互之間的監督與約束。
二、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建設途徑
(一)不斷健全財會管理的內控監督機構
就當下國內金融企業財會管理內部控制監督機構設置而言,為數較多的企業已經完成內部控制監督機構的設施,不過大部分機構仍舊停留于形式層面,并未對內容做到足夠重視,沒有從根本上發揮其作用。同時,部分企業面對上級檢查,為應付了事,隨意設置相關機構,由此致使財會管理內部控制監督機構有待健全,無法使機構起到監督作用。所以,對于金融企業來講,必須日益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機構,科學構建與企業發展吻合的監督機構。隨著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改革深化,金融企業需要適應該潮流,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機構,既要提優化監督組織形式,也要構建內部控制機構,保證其目標鮮明、層次清晰、權責到人。金融企業同時針對財會管理決策系統、執行系統以及評價監督系統,構建與之相對的內部控制監督機構,為各環節高效運行提供重要保障。
(二)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作用
促使內部審計制度功能與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加大其建設強度,此為建立與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當前,在大量金融企業中,內部審計機構是其專門成立的一個部門,具有內部控制監督職能,不少內部審計機構均建立起內部審計制度,且系統性、完善性以及規范性都比較強,為提高財會管理內部控制監督效率,必須完善內部審計制度。當然,對于內部控制監督而言,必須建立與之相對的制度,由此提供重要保障,其中內部審計制度應處于首要地位,充分發揮其應用作用。一方面,上級或者是其他部門切勿牽制內部審計部門,應具有較強獨立性,并將此特征體現在內部控制制度上。另一方面,在財會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內部審計制度需要針對各個環節做出相對規范的規定,保證財會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三)加大內控監督力度,確保監督高效
現如今,國內大量金融企業雖然都已經構建起內部控制監督機構,并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但是仍舊停留于形式層面,并未發揮出應有監督作用。金融監督審計工作未落到實處,面對做出違反企業制度的行為且導致相應經濟損失的工作人員,并沒有給予嚴厲懲處,而是輕微警告,根本不能發揮出警示眾人的作用。所以,需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充分發揮監督的有效性。第一,將內部控制監督部門權責落到實處,統一財務管理職權。第二,應該進一步完善責任追蹤制度。嚴格遵守“誰犯錯誰負責”這項原則,嚴加防范事故責任不了了之,必須追究到底。第三,需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開展管理工作。工作人員必須完全按照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實施高效監督。另外,還需加強懲戒,真正發揮警示眾人的作用。
(四)重視企業財會人力資源的培育工作
企業應該提高對綜合提高財會工作者素質的重視程度,組建起具有高素質與高技能的創新型財會管理隊伍。其一,企業應在規定時間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訓,既要使其掌握更多基礎知識,也要讓他們學習和應用大量技能等。其二,以企業內部財會人員為對象,利用各種途徑和渠道,強化其法律意識,杜絕徇私舞弊等惡劣現象出現,減輕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壓力。
(五)開展全面風險評估
從企業管理層的角度來講,需要保證組織中具有有效風險管理過程,同時促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董事會以及審計委員會需要承擔的職責是監督并確定一定風險管理流程存在,在管理層的職責中,風險管理職責十分重要,并且各個流程具有較強有效性。企業內部審計師需要通過合理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檢查、評價風險管理過程是否充分與有效,然后出具相關報告,并提出改進意見,發揮對管理層以及審計委員會的輔助作用。相較于通過分析風險完成審計業務計劃制定工作,審計師評價與管理組織風險存在較大不同,需要按照規定順序獲取充足證據,縱觀風險管理全局,提出對其充分性與管理方式合理性的意見。
三、結束語
總之,為了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在企業財會管理過程,要不斷加強企業內控監督管理水平,通過以上有效研究,提出了幾點具體的內控對策,作為相關研究人員,在有效的進行實踐過程,要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從而才能進一步推動企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燕妮.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與思考[J].財會學習,2018(16):253.
[2]徐茜.試議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及思考[J].經貿實踐,2018(09):270+272.
[3]劉芳.試論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及思考[J].山西農經,2018(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