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摘 要】文章首先對就馬克思經濟學的認識展開了闡述,提出馬克思經濟學與現代經濟學的關系,并對馬克思經濟學在現代經濟學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旨在通過對馬克思經濟學和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推動現代經濟學的深入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馬克思經濟學;現代經濟學;影響
1.認識馬克思經濟學
馬克思經濟學從誕生之后,與其他的經濟學之間頗有爭議,西方經濟學范圍內對馬克思經濟學的認識大概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1867~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學不認同馬克思經濟學的理論系統并進行了大規模的攻擊和歪曲;第二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二戰后,西方經濟學的部分學者開始對馬克思經濟學產生興趣,并有意進行研究;第三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起):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西方經濟學的學者對馬克思經濟學的研究開始呈波段式變化,熱情有一定降低,但仍然有所研究。到今天為止,很多經濟學家對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仍然持批判的態度,認為馬克思經濟學只是基于資本主義社會而存在,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實際上這樣的想法過于狹隘,馬克思經濟學雖然當屬于古典經濟學,但是對現代經濟學的影響遠遠不止于此,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將認識到馬克思經濟學對現代經濟學的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馬克思經濟學對現代經濟學的影響
馬克思經濟學對現代經濟學的影響深遠,為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論,本文將從馬克思經濟學對新制度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兩方面的影響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
2.1新制度經濟學
馬克思經濟學對新制度經濟學的構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新制度經濟學的構成具有指導性的作用和意義,馬克思經濟學對新制度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其交易成本、產權兩大構成上。
第一,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經濟學的核心,大家認為新制度經濟學中交易成本的開創者是科斯,他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但早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就曾完整地提出過交易成本的理論思想,馬克思認為資本的機能是基于指導、監督和調節的機能,具有特別的性質,是生產上的虛費,這一點被科斯用于新制度經濟學中對交易成本的理解,都屬于事后監督成本,有別于生產成本。
第二,第一次提出產權理論的人是馬克思,他通過商品的生產和分配來理解產權的重要性,認識到財產關系會通過可預見的方式影響人的行為。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諾斯指出馬克思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把握,是將技術和人類組織的制約結合在了一起。
2.2新古典經濟學
馬克思經濟學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影響著新古典經濟學的諸多方面,最主要表現在均衡分析方法的應用和理性假設兩個方面。
第一,現代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均衡,最早是從物理學中提煉出的一個概念,且人們通常認為自然科學可用實驗來佐證而具備真理性,社會科學則沒有,為了讓社會科學中的經濟學也具有真理性,經濟學者們便將自然科學科學中的專業術語應用于經濟學中,就像均衡。
馬歇爾在個人的經濟學原理著作中,多處運用了均衡分析法,給新古典經濟學中均衡分析法的應用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在分析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過程時,其思路和新古典綜合派分析完全競爭市場長期均衡的形成過程的想法一樣,新古典綜合派提出,商家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或領域,就是生產要素在各種行業和領域的自主調節,并會呈現虧損-盈利的趨勢。當商家在某些行業獲得利潤之后就會有更多商家進入,需求不變的前提下市場供給增加,市場價格下降,商家利潤便會有所下降,只要利潤大于零,就會不斷有商家進入,直到利潤變成零,反之則會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家最終呈現價格水平均衡,無盈利也無虧損,實現正常利潤,商家不再積極進入或退出,實現均衡。
第二,但凡經濟人的相關行為往往比較理性,在合理范圍內,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利益是他們的目的,理性假設以新古典經濟學的話來說就是尋求既定條件下目標函數最大化。理性假設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但并非由新古典經濟學最早提出。
馬克思認為,在研究經濟學的過程中,人們所扮演的經濟角色都是經濟關系人格化的表現,這也是一種理性假設,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剩余價值的生產時,提到工作日可被視為恒量,這個恒量又被劃分成兩部分,剩余勞動時間和必要勞動時間,勞動時間不變,資本家縮短必要勞動時間,改變工作日,也就是延長剩余勞動時間進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但是由于無產階級對此的反抗和斗爭,希望縮短工作日,讓資本家的做法受到了限制,只能通過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來提高剩余價值率。馬克思這種思路正是后來新古典經濟學的思路,追求既定條件下的利益最大化,且馬克思經濟學更早。
3.總結
綜上所述,馬克思經濟學為現代經濟學發展提供的不單單是理論思想而已,更多的是方法論。通過經濟學的出發點研究,給經濟學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推動了新制度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等現代經濟學的發展。雖然間隔時間較長,但是馬克思經濟學理論中提出的理論方法仍然具有相當高的借鑒作用,尤其值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學習,進一步實現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角田修一,劉洋,龔敏,李文溥. 作為現代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可能性[J]. 東南學術,2006,(3):59-69.
[2]許光偉.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兩個層面——兼談馬克思主義對西方經濟學教學的指導[J]. 理論學刊,2006,(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