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聲群
【摘 要】辯護制度作為刑事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衡量一國刑事訴訟制度乃至整個司法制度科學、民主程度的重要標志。本文分析了我國刑事辯護制度目前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所存在的缺陷,并且就這些缺陷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完善我國的刑事辯護制度。
【關鍵詞】辯護權;會見權;調查取證權
一、辯護制度的時空延展
曾經,我國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此條規定將辯護制度排除在偵查程序之外。偵查階段中,犯罪嫌疑人既無沉默權,也無律師幫助,在面對刑事追訴的極大壓力以及極有可能出現的刑訊逼供的情況下作出對己不利的有罪供述。在最應賦予犯罪嫌疑人辯護權的階段卻剝奪了這一權利,錯失人權保障的最佳時機。在之后的辯護制度修改過程當中,將此條規定修改為: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律師作辯護人。這一修改意義重大,一方面破除與《律師法》的脫鉤,形成法律體系上的一致性、完整性;另一方面也為律師在偵查階段的地位正名,由原來的訴訟參與人轉變為辯護人,為律師在偵查階段的訴訟權利的爭取和擴大奠定了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修改后的辯護制度將律師辯護權提前至偵查階段,實現了辯護制度的時空延展,從而更好地構建控辯審三方的訴訟格局。
作為保障,修改后的刑訴法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羈押期間要求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托辯護人”,這樣的兩條規定疏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辯護權的渠道,克服了在偵查階段司法機關對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辯護權的惰性以及犯罪嫌疑人被關押的客觀不便,落實了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
二、我國刑事辯護制度存在的缺陷
由于民眾對刑事辯護律師的誤解以及“官本位”影響,再加上立法上的不足,使得刑事辯護在司法實踐中遇到巨大的困難,突出表現在:
(一)會見難
雖然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規定,在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會見犯罪嫌疑人,而且規定了安排會見的時間,但是,在司法實踐中,辯護律師普遍感到“會見難”,突出表現為看守所地硬件設施不齊全,如律師會見室的不足、需提前預約會見等情況。
(二)司法鑒定結論不規范、不科學
從審判實踐看,需要依據司法鑒定結論定案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然而,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鑒定結論的決定與委托、鑒定受理、鑒定人資格的審批、鑒定機構的管理、鑒定規則、鑒定書規范、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證等均無明確規定。因此,在實踐中,司法鑒定結論意見不符合需要,鑒定結論書格式不規范,鑒定結論不能詳細敘述鑒定經過及鑒定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同一案件在不同的訴訟階段多次鑒定、反復鑒定等現象比較常見,給法官審查、判斷鑒定結論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三)調查取證難
取證難是中國整個司法界面臨的一大難題。擁有強大權力保障的偵查機關取證時都感到十分困難,更何況為“壞人”辯護的律師。調查對象不配合,申請取證得不到司法機關許可,取不到關鍵證據等等,更為甚者的是辯護律師還要時刻防著諸如律師偽證罪、泄露國家秘密罪等法律陷阱。這使得辯護律師行使調查取證權時困難重重而且膽戰心驚,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面臨牢獄之災。
三、完善刑事辯護準入制度的措施
1.促進律師專業化發展
刑事辯護是一項非常專業、非常具備知識量的活動,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實踐訓練,就難以勝任這項工作,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為被偵查、公訴機關追訴的對象,在刑事司法過程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再加上大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律意識缺乏,法律常識也不多,對訴訟程序運作感到陌生,對行使自己的辯護權也手足無措,這時候他們就很需要一個專業的刑事辯護律師來為他們做辯護,以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目前律師業務還未進行更細致的專業劃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力的進步,律師業務的不斷拓伸,律師的職能將有一個較大的轉變。實踐證明,專業化更能出效率,更能出成果,更能增強案件的成功率。這樣將有利于刑事辯護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有效辯護,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實現程序法治。由此可知,只有更快、更好地促進律師專業化發展,才能夠更有效地完善刑事辯護準入制度。
2.建立考試考核制度
要完善刑事辯護準入制度,就必須提高刑事辯護律師的專業門檻,就是要建立嚴格的考試考核制度,從中選擇優秀的律師來從事這刑事工作。可以在我國現有的全國司法人員資格統一考試的基礎上,設立專門的刑事辯護律師準入考試。一般律師要想獲得刑事業務資格,就必須更加系統、深入地學習刑事法律知識,通過專專業考試,以獲取刑事辯護律師資格。嚴格的“門檻”考試,可以在客觀上促使刑事辯護律師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新,還可以在主觀上增強刑事辯護律師自身的職業責任感。律師在通過準入考試取得刑事辯護律師資格后,所取得的資格并不是永久性的,它具備可調整性。還可以要求每3到5年對取得刑事辯護律師資格的律師進行一次專業考核,如果該律師在這3到5年期間未接手過任何的刑事辯護事務,就要求該律師重新參加刑事辯護律師準入考試,重新去取得資格。刑事辯護的專業性很強,一直不從事相關工作,很容易就會對專業知識生疏,需要重新參加學習培訓,以求跟上時代步伐。
3.保障刑事辯護權利
要保障律師的刑事辯護權利,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實現:一是辯護律師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會見權要得到充分保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律師必須要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多溝通,才能夠客觀、準確、全面地掌握案情,才能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爭取更多的合法權益;二是辯護律師的調查取證權要得到充分保障,目前刑事訴訟法規定律師可以介入偵查階段,但不能開展調查取證,僅僅是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這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就沒有得到保證;三是律師在訴訟中的合法權益要得到維護,就律師的刑事豁免權一直以來都有所爭議,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律法規的完善,律師的刑事豁免權也應得到實現,這樣才能夠調動律師的積極性,律師才沒有那么多后顧之憂,才能夠全心投入辯護工作中去,而不是有所顧忌舉步不前。
四、結語
只有對我國刑事辯護制度進行深刻的剖析并不斷地進行完善,才能真正地發揮辯護律師的作用,實現刑事司法公正,切實地保障人權,最終達到刑事辯護制度科學化、民主化、現代化水平,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新型司法體制。才能維護司法公正、創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張麗玲.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律師刑事辯護權的實施與思考[J].江蘇科技學院學報,2017(1):44-47
2]徐瑩.刑事法律援助比例下滑相關問題研究[N].北京晚報,2018-03-25.
[3]李旭.論刑事辯護的風險和防范[J].科技視界,2018(2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