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萍
【摘 要】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地理標志商品市場經濟能夠給新疆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脫貧攻堅之年,新疆更要利用好在開發地理標志商品方面不可忽視的發展潛力,發揮地方比較優勢,提高經濟競爭力,實現地區發展與國家戰略的有機統一。同時,地方立法和執法監督工作必須快速跟進,使地理標志商品市場經濟規范運行,切實發揮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作用。
【關鍵詞】新疆地理標志;商標法;知識產權體系;區域經濟
地理標志包括貨源標記和原產地名稱。我國學者一般認為,“貨源標記”是指表示一種產品來源于某個國家、地區或地方的說明標記,通常由名稱、標記或符號組成。原產地名稱,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或地方的地理名稱,用于指示一項產品來源于該地。[1]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新疆為順應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推動新疆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和經濟優勢,積極開發地理標志產品,加強地理標志資源利用和管理,發揮地理標志在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旅游產業和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疆地理標志產品發展利用保護的現狀
新疆位于亞歐中心,幅員遼闊、境內高山聳立、沙漠浩瀚,氣候多樣,資源豐富,是我國及世界的種植資源基地。新疆是畜牧業大省,靠高山雪水灌溉,水質純凈,工業是近期按要求發展起來的,對環境污染較少,新疆的果園多是近年開發的戈壁荒原處女地,有著天然的無公害栽培環境。[2]上述條件為綠色、有機農產品開發提供了先天的“土壤”。
以地理標志為代表的商標資源,已成為新疆企業和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無形資產,成為當地經濟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依托。吐魯番葡萄自2003年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來,當地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作為服務“三農”、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重要舉措,以葡萄標準化示范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為重點,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貢獻。近年來,若羌縣不斷提升“若羌紅棗”品質,先后榮獲“中國綠色食品認證”“一帶一路”農產品商標建設特殊貢獻獎等百項榮譽,通過國家“地理產品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中國馳名商標”認證。目前,新疆很多地理標志的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阿克蘇地區農民通過林果產業獲得的收入占到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巴州10萬多戶種植庫爾勒香梨的果農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若羌縣紅棗年產值24億元,棗農人均純收入3萬元。[3]
二、新疆地理標志產品的法律保護現狀
(一)新疆地理標志產品的商標法保護
1995年3月1日,我國《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實施。自此,我國開始將原產地名稱納入證明商標范疇實施保護。同一時期,新疆以特色產業為基礎設立了一批農產品協會,如新疆巴州香梨協會、吐魯番地區葡萄產業協會等,并第一次以協會為申請人,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原產地證明商標。1996年,新疆第一農業產品認證標志庫爾勒香梨由國家商標局注冊。2001年10月,我國第二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新疆依據修訂后的商標法相關規定,注冊了一批特色產品原產地證明商標。截至2018年7月,新疆已有88件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其中47件位于南疆四地州——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4]
(二)新疆地理標志產品的專門法保護
1999年,國家質檢總局先后發布了《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以及《原產地域產品的通用要求》,2001年3月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又發布了《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和《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實施辦法》。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從1999年12月開始啟動新疆自治區地理標志產品專門法保護工作。2002年,新疆成立原產地產品保護申報領導小組辦公室。2005年7月,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新疆也隨之加快了地理標志保護的步伐。2006年10月1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委員會成立,負責統一管理全疆地理標志保護工作。
(三)近兩年新疆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作出的努力
2018年1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8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推進地理標志商標品牌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計劃到2020年底,新疆地理標志商標數量達到150件以上;各地州市地理標志商標平均注冊量達到10件以上,每個深度貧困縣新增地理標志商標1件以上。[5] 2019年7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制定印發《自治區2019年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實施方案》,決定利用5年時間,每年優選5-8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實施保護工程,加強品種資源保護,挖掘優良基因,建立完善地理標志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
三、新疆地理標志產品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
地理標志農產品符合人民群眾多樣化、特色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日益受到市場普遍歡迎。目前,我區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較為分散,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可以把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運用現代市場營銷手段,培育地方特色產業,形成地域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提升新疆農產品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而現階段新疆地理標志產品的法律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和使用。
(一)地理標志被侵權現象嚴重
地理標志的使用,為新疆農副產品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但是,隨著這些證明商標知名度的不斷提高,侵權假冒問題也日漸突出。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庫爾勒香梨證明商標經常受到侵權,其生產、銷售都受到很大沖擊。同樣頻繁受到侵權的還有“和田玉棗”,市場上出現的和田紅棗銷售價每公斤20元、30 元不等,而“和田玉棗”實際銷售價每公斤80元。還有一些商販將劣質棗充當“和田玉棗”在市場出售,謀取高價。[6]這不僅損害了地理標志商標權,還降低了消費者對品牌質量的信任。
(二)地理標志保護意識淡薄
受傳統生產和經營方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新疆產品生產企業忽視了品牌、商標的作用,大多數企業是在政府發起下才被動地申請和使用地理商標的,并未真正意識到地理標志保護對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積極作用。在新疆,很多地理標志在注冊前就作為農產品通用的名稱在當地被長期使用,地理標志依法注冊或審批獲得保護后,一部分地理標志的使用者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某些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還有可能被他人搶先注冊為普通商品商標,導致傳統、優勢資源難以得到全面保護,制約了新疆特色經濟的發展。
(三)注冊和申報的產品結構類型單一
新疆目前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產品基本上都是瓜果蔬菜類產品,申報的產品較為單一。同時申報的產品數量總體上與其他省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也與新疆作為資源大省所擁有的地理標志資源存量不相符合。
(四)專用標志使用率不高,規模效益不大
新疆地理標志產品大多存在專用標志使用覆蓋率不高、重申報輕使用的問題,加之保護區域大,企業眾多,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組織,很多具有特色和品質的產品不能在國際國內市場凸現其競爭優勢。
四、新疆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一)加強地方立法保護
目前,新疆針對地理標志的地方立法工作還是空白,在新疆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背景下,考慮制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理標志保護條例》應當列入議題。
(二)加強地理標志執法工作
加強地理標志的執法工作,按照《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的要求,切實依法保護地理標志注冊人和農產品生產者的合法商標權益。對已經核準注冊的地理標志要指導注冊人,規范地理標志的使用行為。加強監督檢查,對侵權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加大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政府支持力度
出臺優惠政策,促進地理標志產品的開發和建設,增加地理標志產品申報規模,提升地理標志產品的檔次。成立專有化的地理標志培育庫與品牌化研究機構,統一地理標志產品的標準,優化知名地理標志產品的經營環境,提升地理標志產品的品質保障,打造知名度與美譽度于一體的地理標志產品。
新疆地理標志的申報在各級有關部門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對于新疆面積廣大袁特色農產品眾多袁需要申請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廣闊,已申請注冊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僅僅是可保護資源的微小部分,因此還需加強宣傳教育和組織廣大農民群眾,知道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袁在市場競爭中將發揮不容忽視的作用,把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作為發財致富、擴大特色產業的重要抓手。在積極申請和保護的同時,加強科技支撐,努力培育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打造和壯大一批區域特色品牌,提升新疆特色產業發展層次和品牌競爭力,推動新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袁使新疆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發揮經濟核心作用袁引領現代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法律出版社 第五版,2014
[2]王耀武.申報地理標志 促進新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J].農業網絡信息,2015(10)
[3]王玉召.“地理標志商標帶動新疆產業發展”系列報道[N].新疆經濟報,2018.10
[4]加快推進地理標志商標品牌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 [Z]
[5]潘從武.新疆加強地理標志利用管理[N].法制日報,2018.8.6
[6]孫天楊.“和田玉棗”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分析[J].法制博覽,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