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遠
【摘 要】巖土工程所處環境較為復雜,在工程項目中巖土工程樁基礎施工如果存在問題,對工程整體質量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做好樁基礎施工問題分析與解決措施探討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巖土工程;樁基礎;施工問題;樁基施工
由于巖土工程的建設過程十分繁瑣,涉及到較多方面,因此受到的影響因素也相對較多,建設環境的復雜程度也在逐漸加深,巖土工程的樁基礎施工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具體來說,在巖土工程中,通過對工程所在的地質情況進行調查,地基的穩定性以及均勻性進行判斷,檢查是否存在著地基問題,從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都可以對巖土工程的質量起到保護作用。如果提升樁基礎的強度,那么對于整個巖土工程的質量也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一、巖土工程的特點
首先,巖土的不穩定性。從巖土本身的性質來看,不穩定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加之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都會影響其性能。所以,在施工前就要做好勘察工作,對巖土結構、性質等有一個全面客觀地了解。從而為后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除此之外,由于巖土的不穩定性,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導致之前獲得的數據不準確,所以必須對巖土進行經常性監測,并根據最新的數據結果對施工方案作出調整,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其次,巖土工程的隱蔽性。巖土工程大都在地表以下,主要有地基處理、樁基處理、地下連續墻、錨桿等工程,基本都是在地下設施的。工程結束后還需要對這些工程進行掩埋,無法從外界直接了解工程的狀況,因此隱蔽性是巖土工程的一大特點。在工程建設實踐中,假如不是已經發生了嚴重的質量問題,巖土工程的問題是比較難發現的,這就導致某些巖土工程容易存在安全隱患。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技術人員在一些大型工程中引入了先進的監測技術,對位于地下的巖土工程進行監測,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設的質量。另外,巖土工程技術的依賴性。從巖土工程技術的本身來看,其發展是在其他學科技術的輔助下實現的,對于其他技術的依賴性較強。比如受到高壓水射流切割技術的啟發,研究出了高壓噴射注漿法,有效提高了注漿的效率和質量;液壓技術的發展為大噸位靜壓樁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超聲波技術的發展為巖土工程樁基質量超聲波檢測法奠定了基礎。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巖土工程技術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其發展離不開其他技術的支持。
二、巖土工程樁基礎施工常見問題
(一)樁傾斜問題
樁傾斜主要是指樁基施工中,樁端因為遇到部分堅硬的物體或石頭,打樁過程中弄混打樁順序或受擠壓效應影響產生的樁傾斜問題。此外,樁機安裝錯誤、樁夾沒有與地面保持垂直狀態等原因也會導致樁基施工中出現樁傾斜問題。樁面也擁有一定的傾斜度,容易增加樁基施工中的樁偏斜風險,影響樁基施工質量[1]。
(二)縮頸問題
縮頸問題主要是由于拔管之后周邊土層在孔隙水的作用之下沖擊到了新灌注的混凝土而產生的現象。同時拔管過快或者樁管內的混凝土澆筑不實也會導致縮頸現象的出現。因此,在灌樁時要盡可能多澆灌實并在首次拔管的過程中將速度嚴格控制在0.5m/min的速度,并緊密均勻敲打樁管以夯實樁基。
(三)異常斷樁問題
斷樁現象雖然在樁基礎施工中出現頻率不高,但確實屬于一種嚴重的施工異常現象。造成斷樁的原因主要可歸結于樁體角度傾斜過大而又未得到及時的修正,或在連續的運輸、堆放和吊裝過程中,對于成樁的固定受力點沒有做到均勻分布,造成局部受力過大而發生斷裂。此外,實踐中還多見由于打樁時的操作順序和力度不當等施工原因而造成外力下的斷樁現象。
三、巖土工程樁基施工的有效措施
(一)選擇合理的巖土勘察方法
在開展具體的地質勘查過程時,一定要更加側重于對地基基礎和地下工程的內在關系。由于不同的地基地質情況也不相同,所以在開展巖土勘察時,一定要分清其內部重點和矛盾,確保能夠選出比較合理的方法,從而更具針對性的解決一系列問題。現階段通常在進行勘查方法的選擇時,通常會以一支測繪工作為基礎,然后再開展具體的勘察工作時可以有效的對項目工程地質情況進行數據的采集和分析,能夠實現對地質狀況的有效預防,檢測其能否為后期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進而提高勘查效率[2]。
(二)合理應用樁基處理技術
樁基礎處理技術是巖土工程中常用的技術之一,按照施工方式進行分類,樁基礎工程主要包括預制樁和灌注樁兩種類型。兩種技術各有不同的特點,在具體施工中應當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灌注樁技術又可以氛圍鉆孔灌注樁、預應力灌注樁、人工挖孔樁等。灌注樁技術在施工過程中易導致孔底沉渣,對于樁基的承載力造成不良的影響。但是經過不斷地實踐摸索,巖土工程師逐漸探索出了一種叫做灌注樁后壓漿的技術,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該技術是將水泥通過高壓裝置壓入樁底,從而將孔底的沉渣擠出,最大限度的消除沉渣對樁基質量的影響。預制樁技術是提前預制混凝土樁,再通過大型設備將其壓入巖土中,直接達到事先預定好的預應承載力。兩種方式相比較,預制樁技術成本更加低廉,操作流程更加簡單,對于樁基質量的控制也較容易,因此在巖土工程中使用的范圍更廣。
(三)優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是測量放線,在正式開始土地挖掘工作后,需要結合建筑施工中的現實狀況準確定位,記錄下樁基位置,設置控制樁。第二步是人工制孔,結束護壁作業后,需要把標高移動到井圈位置,隨后按照標準施工要求進行二次挖孔。在該項施工活動中,需要注意選擇合理的施工方式,比如按照從中間到兩邊的順序進行挖孔工作。在井內標注具體位置時,需要結合井口十字控制點進行操作,每隔一段都需要通過設置橫桿的方法進行測量。第三步是制作鋼筋籠和下井,完成鋼筋籠的制作后需要進行復檢,保證其規格形式滿足實際工程建設要求。結合現場實際施工狀況進行分析,通常會存在大量的塔吊施工。為此,需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地形特點,合理使用塔吊車進行施工,如此才能夠提高施工速度。在制作鋼筋籠的過程中還應該盡量遠離人群聚集區域,防止危害到他人的身體安全,降低施工隱患[3]。
(四)對樁基的承載力進行檢測
針對樁基承載力、安全的評定標準以及規范要求等,合理的判斷出樁基能否滿足設計要求,也要有效地開展樁基質量的驗收評估,由此明確樁基質量是否達到相應要求。而且在檢測中,應借助高應變動測的形式來實施相應的工作,借助專業工具對樁身做撞擊動作,而通過外力情況來看樁基結構是否發生變化,之后在經過相應的設備或儀器,合理的對樁基形變的程度和變化速度進行檢查和記錄,從而通過計算得到較為精準的數值,之后針對地質信息來明確樁基實際特點,這樣才能獲得樁基承載能力情況,以此為基礎來規范以及設計相應的工作計劃以及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樁基工程作為一種保證建筑質量的基礎工程,對于建筑的后期工作和整體質量起到了決定性地作用。樁基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施工質量的高低。因此,作為相關的技術人員,需要在施工時做好充足的準備,并對樁基施工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過程工藝流程監督管理與工程質量驗收工作,從多方面提高巖土工程樁基施工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德才.試析巖土工程中地基與樁基礎處理技術要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2):191.
[2]牛福華.建筑施工中樁基施工技術探析[J].居舍,2018(31):60.
[3]王鵬,姚超.巖土樁基礎施工中的地基基礎檢測優化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2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