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莉
【摘 要】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合理選擇相應的混凝土澆筑技術,保證各操作技術的優勢都能夠完整的發揮出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體的施工質量,對于后續的工程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依據相應的技術流程進行操作,選擇最為適宜的澆筑技術,對于各項操作進行及時的落實,能夠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關鍵詞】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應用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特點
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主要作用于建筑工程的主體結構等部分,尤其是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與鋼筋的量都十分多且混凝土的密度也相對較大,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量大且任務繁重,應當積極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確保施工質量。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如未能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藝或是施工技術,將容易導致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后形成在各種缺陷,進而影響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施工質量。此外,對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中隨著建筑工程高度的改變,混凝土將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施工的空間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中需要結合建筑工程的結構特點合理選取與使用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以最大限度地確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施工質量。
二、準備工作
在正式操作之前,應做好準備工作。第一,了解項目特點,并制定操作方案。這套方案應確定澆筑方向,對模具厚度提出相關要求,科學規劃操作順序。另外,還要認真檢查保護層。第二,準備材料與設備。操作所需材料是項目是建設基礎,應嚴格檢測材料質量,避免由于經常使用而降低要求。采購原料時,必須注意供應商信譽。在這一前提下,還要抽樣檢查材料,利用不斷檢測除去質量不合格的材料,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同時,認真標記這部分材料。另外,還要根據項目的綜合協調性采購材料,避免出現操作質量問題,提升整體操作水平。在操作中,采取科學方法不斷對基面積有效清除。在對鋼筋與墊塊檢查時,應選擇強度與抗腐蝕性較高的墊塊[2]。在項目中不少指標參數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因此有關人員應做好有關測量工作,包括放線與測量,從而明確各項參數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三、混凝土材料的配比
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是保證良好強度的前提,配比過程需要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設計,從而得到較為高效的、符合工程要求的混凝土。在實際工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配比混凝土的強度及性能,最終的混凝土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工程的結構穩定性。一般情況下,可以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相應的添加劑,一般加入的添加劑包含粉煤灰及額外的添加劑。綜合分析現階段的混凝土配比現狀,在進行清水混凝土配比過程中,需要對于施工過程中的坍落系數進行判定,整個結構的坍落高度應當在10cm~13cm之間,整個結構達到較為穩定的凝固狀態時應當保證其凝固時間不少于8h。
四、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要點分析
(一)基礎澆筑
考慮到建筑工程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建筑基礎澆筑在對混凝土澆筑技術予以應用之時需分類進行,具體有階梯狀、大體積與條形3種形式。在階梯狀施工應用中,澆筑工作需按照臺階的實際分布一次完成,此過程不能出現任何的縫隙。進行杯口狀柱基礎澆筑時,要想對杯口標高實施特定范圍的有效控制,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迅速且盡可能地使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足夠密實,稍作停頓之后,再繼續后續的澆筑工作,這一工作如果做得不夠充分,混凝土重量的不斷增加可能會導致芯模上升等問題的出現。在大體積施工應用中,可對分段分層澆筑方法予以采用,相鄰層之間要進行密切結合,保證沒有縫隙出現。若一次性澆筑難以完成。可適當設置基礎后澆帶,混凝土尺寸量化時,應注意混凝土冷凝過程中容易發生的收縮和膨脹,并制定有效措施。在構件的施工過程中,水平距離通常比較長,澆注前需要對模板兩側進行準確的標記。
(二)剪力墻澆筑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剪力墻澆筑所采用的澆筑方式以長條形流水線方式為主。具體而言,需先在墻體地面均勻澆筑一層厚度約為5cm的混凝土,以此工作的完成為基礎對整個墻體進行澆筑,這樣的澆筑順序可以留下一定的施工縫隙,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對縫隙的位置加以明確,看其到底是在簾洞上還是門洞上為宜。剪力墻的澆筑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中間不可隨意間斷,此外,接口處的振搗力度還要足夠大,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能夠與其接口實現真正的結合。孔洞位置與洞口周圍混凝土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線上,內外墻墻柱及墻體的澆筑工作應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在進行振搗時,應將洞口與振搗棒的距離保持在30cm以上,洞口兩側的振動也需要同時進行,以避免由于振搗力度而導致的洞口變形現象。為了對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予以保證,削弱澆筑工序對剪力墻結構的影響,應在對建筑工程剪力墻進行澆筑之時固定鋼筋的位置,并且時刻關注澆筑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狀況,保證保護措施的及時性與可靠性。
(三)位置澆筑
鋼筋在整個建筑中起著主體性的支撐作用。混凝土澆筑時,應密切注意和控制鋼筋的具體位置,以確保其正確性。當鋼筋位置發生偏差時,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修正,以確保建筑物結構足夠堅固穩定。需要指出的是,鋼筋通常在建筑物的主梁部分分布最密集,這部分混凝土澆筑工作必須嚴格、細致,混凝土澆筑工作不能在鋼筋位置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保證施工質量能夠符合規定的標準,提高建筑工程的穩定性。
(四)梁板澆筑
在建筑工程施工應用中,建筑梁板的不同會有不同混凝土澆筑方案的選擇,其中,在對肋形樓板進行澆筑之時,可以采用趕漿法,按照階梯式分布對梁進行分層澆筑,當澆筑位置逐漸上升到達樓板之后,便可以開始對板的澆筑工作。在澆筑樓板時,虛鋪厚度應大于板的厚度,振搗的方向可以與澆筑的方向相一致,在振搗之時,應對標志進行積極的移動,以此保證混凝土板厚能夠維持在科學的范圍之內。在完成振搗工作之后,可以對刮尺等方法予以采用,以此找平,使澆筑后的表面呈現出一種平滑的狀態。
(五)混凝土澆筑的養護措施
要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養護工作也非常重要。在養護過程中,需根據規范流程做好基礎地梁與承臺混凝土施工,即插筋上套PVC管→測量放線→把關入場檢查→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振搗→混凝土養護。在對頂板與框架柱等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要做好模板清理工作,并開展測量工作,對施工縫進行妥善處理,再進行混凝土澆筑,最后予以合理的養護。需要注意的是,在測量時,需從標高控制點一直延伸至作業面,以200cm間距把頂板50cm標高線引到鋼筋上。在養護過程中,需注意控制好養護時間。在混凝土表面養護工作中,一般是在塑性混凝土澆筑施工完畢的12h內實施灑水養護。若是低塑性混凝土,則應該在澆筑結束后采用噴霧養護方式。混凝土澆筑的養護應該保持連續性,即是在養護期間要保證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濕潤度。
五、結束語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材料,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對混凝土澆筑的特點進行詳細了解,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對施工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使整個過程能夠達到規定的標準。
【參考文獻】
[1]翁圣鋒.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技術要點及工藝[J].居舍,2017(36):55.
[2]劉書江.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江西建材,2017(2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