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鳳紅 李舫
【摘 要】環境監測主要是負責針對大氣、水以及噪聲等各種不同的環境要素開展相應的質量有效監測。一般而言,環境監測是利用物理監測以及化學監測等方式進行實驗的,監測分析主要是利用化學進行分析,然而監測的過程中發現化學分析存在一定無法避免的局限性,例如廢氣、廢液以及廢渣的產生。本文主要探討環境監測分析實驗中廢液的處理回收。
【關鍵詞】環境監測;分析實驗;廢液;處理回收
環境監測主要是檢測對于人類以及環境存在不良影響的物質的具體含量以及排放量,實時掌控環境質量發生的變化,明確環境質量的整體水平,提供給環境管理以及污染治理等相關工作重要的基礎以及有力的保證。化學監測屬于環境監測中重要的措施,極易產生廢液和劇毒物質,對于空氣以及水源等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危害到人類身體健康。
1、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液的主要來源
普遍而言,實驗樣品在分析后,會產生數量較多的廢液。例如酚二磺 酸、含氮反應液等。在環境監測分析實驗當中,眾多的實驗試劑存在早已超過使用期限以及失效等問題,這些失效的實驗試劑能夠根據廢液標準進行相應的處理操作。例如需要現配的氰化物以及使用過的鉻酸洗液等。還有就是在監測的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廢水污染開展相應監測工作的時候,對于抽取的樣品穩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此外由于后續分析工作的具體需要,相關的監測工作人員普遍需要將采集樣品實際容量進一步的加大,這樣做會導致一部分樣品本身就是廢液。當完成相應的監測工作的時候,大多數的采集樣品都是屬于廢液的范疇當中,特別是有毒有害的物質或是處理之前沒有滿足于試驗要求的部分采集樣品都屬于廢液的范疇。
2、環境監測分析實驗中廢液的種類
在環境監測分析的實驗當中對于廢液進行分類的時候是按照實驗室產生的廢液當中包含的污染物不同的性質進行分類的,主要能夠分成三大類,即無機廢液、有機廢液以及含病原微生物廢液。以上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廢液當中無機廢液當中主要包括強酸強堿性質的廢液、重金屬性質的廢液、氰化物性質的廢液、砷廢液以及疊氮化合物性質的廢液等。而有機廢液當中主要包括了有機酸類、醚類以及酚類等物質的廢液,還有油脂類廢液等。還有就是含病原微生物性質廢液當中主要是來自醫院等醫療機構在化驗當中產生的各種廢液。上述的三種不同的廢液對于環境都會產生不同程度上的危害,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同樣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響,所以進行基礎性的分析的是后續,制定出來詳細且科學的廢液治理方案以及有效的處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全方位的確保廢液處理工作的有效性,間接的保證環境的安全。
3、環境監測分析實驗中處理廢液的基本原則
因為環境監測分析實驗當中產生的廢液有不同的成分,而產生廢液的種類同樣也是存在著不同之處,因此很難一次性就將其全部都清理干凈,就目前我國進行的實驗室廢液處理工作而言,在廢液的處理過程中使用的有效且主要的廢液處理方式主要還是以分類收集的處理模式為主,利用分類收集方式完成廢液的相關處理工作主要是為了防止種類不同的廢液在發生混合的時候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進而就會產生全新的有毒物質,也或者是新的化學反應,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增加了處理廢液的難度,從而直接的影響到廢液處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與此同時,在處理廢液的過程當中應當按照不同性質的廢液制定出不同的處理措施以及具體的存儲方式,從而便于完成高效的回收處理工作。一般情況而言,廢液的存儲條件和化學試劑基礎存儲條件是相同的,都是要盡可能的避光以及避熱,防止儲存的廢液出現各種不良反應。與此同時,在廢液的容器瓶外表面還應當貼簽,標明具體的注意事項。提升廢液處理的效率。
4、環境監測分析實驗中廢液的處理回收
4.1含汞廢液的處理回收措施
環境監測分析實驗當中產生的含有汞的廢液是來自汞分析測試當中產生的廢標液,其中成分含量最多的是無機汞。按照化學知識而言,含有汞的試驗廢液具備非常強的毒性,如果經由微生物產生作用,那么其毒性就會進一步的增強。所以,著處理這一類型的試驗廢液過程當中,一般而言,首先都是選擇使用氫氧化鈉溶液實現酸堿性有效處理,把廢液的酸堿度進行有效的處理,進一步的調節到8到10,然后在加硫化物從而產生硫化汞的沉淀。由于硫化汞可以和硫化亞鐵共同的沉淀,便于去除,進而把沉淀與上層的沒有毒性的清液全部有效的直接排出,把殘渣進一步的燒結變成汞鹽。
4.2含有銀的廢液的處理回收措施
硫酸銀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分析試劑,分析的時候主要的當做催化劑使用,主要用在重鉻酸鉀法測定化學需氧量的基礎實驗當中,當完成相應的試驗操作的時候,就會變為殘留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一般來說針對于這一類型的化學實驗廢液普遍是選擇化學還原方式進行有效的處理的。
4.3含氰廢液的處理回收措施
含氰的廢液屬于所有廢液當中一種具備最大危害性的廢液。環境檢測試驗分析的整個過程當中普遍是選擇離子狀態的氰化物以及分子狀態的氰化物進行相應的試驗操作,而以上的所有物質都是毒性非常強的有毒物質。因此在針對這一類型的廢液處理的過程中便需其酸堿度始終保持在8到10的環境當中,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氣體狀態下的氰化氫發生揮發現象,從而對大氣層造成不可逆的嚴重污染,在處理含氰的廢液的時候普遍于產生堿性的環境條件之下添加次氯酸鈉完成相應的分解操作。普遍選擇堿性氯化方式、高錳酸鉀氧化方式等各種有效的方式讓含劇毒的氰化物轉變為含有較小毒性的氰化鹽,進而完成安全處理操作,在此過程中普遍的氧化劑主要分為漂白劑以及高錳酸鉀。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目前的現狀來看,環境監測能夠提升環境保護的效率,同樣為環境執法力度的增強提供出了技術依據。環境監測試驗中產生的各種廢液,若沒有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在處理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失誤,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應當重視實驗室科學化的管理,積極地完善有關于廢液管理的相關制度。
【參考文獻】
[1]石英揚. 論環境監測分析實驗中廢液的處理回收[J]. 環境與發展, 2018, v.30;No.144(07):143-144.
[2]章黎媛. 環境監測分析實驗中廢液的處理回收研究[J]. 化工設計通訊, 2017(9).
[3]謝璐. 淺談化學實驗廢液的處理與回收[J]. 神州,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