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璧合
【摘 要】在越-中業務往來的背景下,越南漢語人才在各類崗位都有用武之地。在實踐工作中在越南境內企業使用漢語進行交際的事件不少,大多數屬于企業內部的活動。因企業、工作性質不同,職責有異導致用漢語完成事件的頻率之差。
【關鍵詞】越南境內企業;漢語人才;交際事件
在工作當中所發生的每一個事件都由漢語使用者的能力來完成和解決。為了了解漢語在越南境內工作環境下的使用情況,我們將對在越企業需要用漢語工作的越南職員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是通過電子媒介為主,紙板為輔,一共收回88份,有效86份(97.7%)。在本文章的范圍內,我們就利用此次調查的一部分結果來探析越南境內企業越南職員在工作中所用漢語完成的交際事件,進一步揭開企業對漢語人才的漢語水平要求。
關于漢語人才以漢語為交際工具的主要工作,調查結果顯示:
(一)從使用頻率的角度看,選擇“經常與上級溝通”的選項比例最高46人達53.49%;比例排第二的是“經常與客戶或合作伙伴交談”以及“現場翻譯”這兩個選項,都達到47.67%(41人);選擇比例排第三的是“經常與同事溝通”的選項,達46.51%。選擇“經?!钡谋壤晕⑸僖恍诺谒氖恰伴喿x相關工作的文件”(37人達43.02%)。“翻譯工作相關的文件”這個選項雖然“經?!笔褂玫倪x擇比例不是前三項,但是在“有時”的選項的層面上其選擇比例是最高的,達到39.53%(34人)?!疤顚懝ぷ飨嚓P的報表”是“有時”的選擇比例高第二,達到34.88%(30人);“公司內部會議上討論、發言”的選項比例高第三,達31.39%(27人),其他工作的“有時”選擇比例稍微少一些。
(二)不考慮頻率方面,從總體數據統計上看,90%以上的調查對象要用漢語做的工作(下面簡稱第一組)有:“翻譯工作相關的文件”和“現場翻譯”(都有82人),“閱讀工作相關的文件”(78人)。80%以上的調查對象要用漢語做的工作(簡稱第二組)包括:“跟上級溝通”(76人)、“跟同事溝通”(74人)、“與客戶或合作伙伴交談”(75人)以及“公司內部會議上討論或發言”(67人)。80%以下的調查對象要用漢語做的工作(簡稱第三組)有“做報告”和“填寫工作相關的報表”。
進一步了解,由于企業的性質即越南本土企業或者外國企業不同,“現場翻譯”就包含兩個情況。其一,它是企業內部的一份日常工作,漢語人才是中國上級或中國同事和其他本地不會漢語的員工的一個通譯員。其二,它屬于企業外部交際的一個活動,比如與客戶談判、與合作伙伴商量、與公關對象解決相關問題等等,在這些過程中,漢語人才是翻譯者,現場給企業負責人當翻譯。由此可見,除了“與客戶、合作伙伴交談”和一部分的“口語翻譯”之外,要用漢語做的其他工作都屬于企業內部的活動。
關于第一組(90%以上的),三分之二的選項是屬于翻譯類工作。“現場翻譯”就是口譯,“翻譯工作相關的文件”就是筆譯。我們都知道,不管是越南本土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只要有跨國合作項目就有翻譯工作的必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越南境內的企業,說具體的就是工作環境的影響,大部分的業務都需要漢語翻譯。除了專職翻譯崗位之外,其他崗位的漢語人才都有可能是(臨時)的翻譯者。例如,一名會漢語的會計師A在某家中資企業工作,他們的財務處5個人當中有兩位(包括A在內)會漢語,其他3位不會。平時由A來負責向上級(中國人)匯報工作,領會上級的意見傳達給三位不會漢語的職員。傳達上級的意思時,A就是做翻譯的工作。在特殊情況下,A甚至還給上級和三位不會漢語的職員當現場翻譯。再如,某家中國企業在越南做貨運服務,公司規模不大,剛來越南開發市場。他們公司的業務員都是會漢語的本地人。平時營銷員用漢語跟中國同事溝通,寫業務報告,等工作。但是,他們的經理(中國人)親自去考察市場的時候,那些業務員當中就有人跟著那位經理當翻譯。實際上,類似這樣的公司和工作性質不少,因而招聘的時候關于崗位信息有企業寫“銷售員兼翻譯”或者“管理兼翻譯”等等。
此外,工作性質上,無論在越南本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現場翻譯”、“翻譯工作相關的文件”以及“閱讀相關工作的文件”都是漢語人才需要完成的任務。所以這三份工作是最多漢語人才要做的事件也是必然的。
基于第二組(80%以上的),除了“與中國客戶或合作伙伴交談”是企業外部交際活動之外,其他三個:“跟上級溝通”、“跟同事溝通”和“公司內部上發言和討論”都是企業內部的活動,并且是越南境內外資企業的活動。據了解,越南的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眾多外國企業來投資建廠。企業一來,他們的一部分工作人員也要跟著來。所以在越南境內企業與中國人一起工作已經是數見不鮮的事。此外,目前情況來看,需要漢語崗位的外資企業比越南本土企業多。參與此次調查的86人當中正在外資企業工作的有51人,在越南本土企業工作的有35人。因此,以上的三個活動就是漢語人才要做并且人選比例相當高是正常的。
理論上,由于企業工作性質不同,各人工作職責有異,同一個崗位針對一樣性質的工作的使用頻率各有差異。意思就是,公司的具體情況決定工作的性質以及事件出現頻率。為了了解實際情況,我們針對“用漢語與上級溝通”的事件進一步統計其在各崗位的使用頻率情況。結果指出需要漢語人才的所有崗位都有用漢語“與上級溝通”的事件。要注意的是,現任翻譯崗位的30位當中有17位(56.66%)經常用漢語與上級溝通,“有時”和“偶爾”的頻率各有4位,有5位(16.66%)不用漢語與上級溝通。除了5位翻譯者,還有兩位營銷員,一位會計員和兩位貿易業務員“從不”用漢語與上級溝通。主觀上,他們就是在越南本土企業工作的漢語人才。因為,只要在外資企業工作,不是“經?!本褪恰坝袝r”甚至“偶爾”他們需要用漢語與上級溝通。這點證明企業性質差異導致同崗位用漢語進行的事件不同。再次,擔任翻譯崗位但負責人要與上級溝通的數次當然比普通職員多,即受職位的影響。另外,以“經?!鳖l率為參照,翻譯崗位有56.66%的漢語人才用漢語與上級溝通,營銷員崗位為47.36%,綜合行政為66.66%,采購員為100%,會計和貿易業務員都是25%,生產管理是75%。由此可見,工作崗位也是用漢語進行事件的頻率的影響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