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濤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要求不斷提高,許多本科院校都在教育部的指導下進行了創業教育的試點探索,但這樣的探索不夠深入、不夠系統。因此,本文結合筆者的本科院校教學經驗與創業教育實踐經驗,以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為例,對本科院校的創業教育進行探索,希望能為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一、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意義
對于生物工程專業而言,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制定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整合師資力量、加強校企聯合、進行創業實踐等手段,將創業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中,促進大學生創業行為的實現。需要通過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建立生物工程專業完善的創業型教學模式,提高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畢業生的創業率以及創業成功率。其次,探究普通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的創業教育如何更好地開展這個問題,就必然需要吸收各種前沿的創業教育方法,引導學生扭轉就業觀念,適應當前形勢進行創新創業。
生物工程專業的創業型人才培養對于學生、院校、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創業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增加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其次,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有助于拓寬本科生的就業渠道,緩解目前本科生就業難的問題。本科院校可以通過創業教育使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從次,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增強專業知識的積累。創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建立事業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與過硬的專業本領為基礎。本科院校可以通過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讓有創業思維的學生得到正確引導,努力積累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創業做準備。
二、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關于創業教育,我國雖然近些年才開始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但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創業教育成為衡量各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在課程改革中融入更多的創業教育,讓課程的重心向創業教育偏移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大部分本科院校也完善了基礎設施,已經具有了能夠滿足學科所需要開展得一系列實驗和實踐需要的各功能實驗室,為開展教育過程、保證教學質量提供了必需的硬件條件。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有了廣闊的沃土,此時最是進行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的良好時機。
筆者認為,對于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探索首先需要借鑒總結現有創業培養模式,從前人的經驗中汲取智慧,從而得出新的生物工程相關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其次,需要在高校中進行課程調整,以建立適合創業人才培養的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本科院校可以增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從次,高校教師需要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以適應創業教育的需要。在教學內容上,增加創業教育相關課程的比重,課堂教學中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融為一體。在教學方法上,采取更能激發學生潛能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再就是建立能夠適用于創業教育的考核體系,讓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果能夠量化顯現出來。此外,還可以通過師生間交流、教師間研討和教學評估,歸納教學策略;追蹤調查往屆學生的創業動態,及時反饋創業信息;對已授課班級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等方式,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三、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為了適應創新教育的需要,本科院校在創業型人才培養中需要對教學以及學生的社會實踐進行一定的調整。筆者認為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應該由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課外創新創業訓練三部分構成。
首先是理論教學方面,高校在教學計劃中除了必需的課程外,還需要把課程外的實踐內容,如:暑期實踐、學術講座、校園實踐等納入培養體系中,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高校需要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適宜創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既要在顯性課程——公共基礎學科和專業知識課程中融入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普適性能力;又要在隱性課程——社團活動參與創新、校園文化激勵創業、社會實踐體驗創業等方面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同時,在教學內容方面也可以進行優化,可以以社會需求為基本導向,遵循認知的基本規律,來確定以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系統組織教材,讓學生學習到的內容得到質的提高,并且注重課程教學內容之間銜接緊密、相互呼應。
其次是實踐教學方面,高校可以優化教學組織形式,結合學生的個人興趣,設置課程,并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選擇需要;甚至可以組織創業創新社團和小組,讓專門從事的創業教育教師指導學生的創業創新活動。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改革教學模式,通過實驗和假期社會實踐等各種形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還可以通過多種實踐教學手段,如:案例分析、仿真訓練等形式,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從次,在課外的創新創業訓練中可以有校內訓練與校外訓練兩種途徑。校內的創新創業訓練可以是第一種途徑,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科研及橫向課題中來,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入到科研活動中來;第二種途徑加強校內“雙創”實訓基地的建設,讓學生在校內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將學科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真正做到學做結合。校外的創新創業訓練可以是學校與生物工程相關企業建立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到企業去感受創新創業的氛圍,正真地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或是學生主動參與到生物工程相關企業的技術、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在企業的工作實踐中培養實踐能力鍛煉綜合能力。
四、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困境
在筆者兩年的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創業型人才培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雖然社會上創新創業的呼聲很高,但是目前相應的的社會融資渠道相當匱乏,需要進一步將創業教育融入到社會中去,得到社會的支持。其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本身的個性發展是否具備創業素質我們很難判斷,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也是一個難點。從次,對于創新創業最重要的創業精神不容易量化,對學生的創業精神的培育卻難以落到實處。再就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問題,傳統的講授方法很難對創業教育發揮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前沿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社會閱歷,在教學中發揮創新教育的藝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五、結束語
培養創業型人才是生物工程專業進行就業制度改革、提升傳統專業、增強辦學活力的必要選擇,也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的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的生物工程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更多的教學實踐經驗的補充,只有不斷進行實踐探索,才能將這一培育體系完善好,讓學生具有更強的創業能力,以此來賦予傳統專業新的活力,拓展畢業生的就業門路。
【參考文獻】
[1]柴旭東.基于隱性知識的大學創業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董曉紅.離校創業教育管理模式與質量評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3]白逸化高校培養創業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