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娜娜
[摘? ? ? ? ? ?要]? 人際交往問題是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本案例來訪者張某,是在校大學生,與室友之間有矛盾,出現了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但持續時間較短,評估為一般大學生心理問題。咨詢師運用關注、傾聽、心理測驗、認知療法等進行咨詢,取得滿意效果。
[關? ? 鍵? ?詞]? 案例報告;人際交往問題;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122-02
一、基本信息
(一)身份背景信息
張某,女,大一學生,來自安徽,從小在農村長大,家庭完整,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在家里經常被忽視。父母在家務農,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比較少,姐弟三人經常跟爺爺奶奶生活。據了解,張某大學入學體檢未發現軀體疾病。家庭無精神疾病史。
(二)主訴問題
寢室矛盾:一個寢室共有4位同學,兩位是上海本地人,一位是從上小學五年級就跟隨父母來上海讀書的(王同學,身材微胖),只有自己是“純”外地人。大一上學期四個人相處非常融洽,偶爾會有些生活上的小摩擦,但大家也都一笑而過。久而久之,張某感覺王同學的性格有點強勢,脾氣古怪,為人處世有些霸道,兩個人出現過小矛盾,雖然都化解了,但在兩個人心里面都留下了疙瘩。
(三)評估情況
咨詢員觀察到來訪者衣著得體、整潔,體態正常,謙和有禮,話語不多,有點內向;與咨詢員交談時平靜自然;意識清楚,自知力完整,有主動尋求幫助來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行為。因此初步評估為一般心理問題(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寢室矛盾問題)。
二、簡要分析
(一)問題成因
1.主觀因素
來訪者性格恬靜,為人處世小心翼翼,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好面子,習慣于遷就、忍讓,有時會將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放到最低;不喜歡和人講道理,不善與人平等、坦誠溝通。
2.客觀因素
來訪者童年的成長環境中缺少父母的關愛,缺乏與父母的親密關系;缺乏社會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師、同學的理解和關注。
寢室里只有來訪者是外地人,又來自農村,這種地域的差異讓來訪者產生了等級的劃分,把自己的姿態和寢室地位放得很低,甚至對寢室關系產生了恐懼。來訪者從小的生活方式以及已經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等與室友差異較大。以上種種原因,讓來訪者覺得很難融入室友的生活圈子。
(二)咨詢目標
1.短期目標:解決目前的焦慮狀態,緩和與王同學的關系,改善與室友之間的關系。
2.長期目標:認識并改善現有的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為今后的人際交往提供幫助。
(三)咨詢干預計劃
傾聽來訪者敘述與王同學之間的矛盾,以及寢室四人之間的關系。討論與室友關系疏遠的原因,通過討論讓來訪者認識到產生問題的主客觀因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過程記錄
第一次咨詢:
主要目標:建立咨訪關系。了解來訪者的個人信息,了解來訪者求助的目的和原因,以來訪者自述為主,根據來訪者的陳述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等做出初步的問題評估。
時間:2017年3月23日
方法:會談法、心理測驗法
主要內容,以下是咨詢片段:
來:這學期開學以來,我的心情特別煩躁,晚上也睡不好。
咨:你最近心情煩躁,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引起你這樣的呢?
來:我跟室友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了。其實我跟其他室友之間沒有什么矛盾,只是那個“大胖子”總是找我的麻煩,處處為難我,還不分場合地開我玩笑(稍微有些激動,眼睛開始濕潤,愁眉不展,略顯焦慮)。
咨:你剛剛說的“大胖子”是指誰?
來:是我的一個室友,王同學。
咨:“大胖子”是你對王同學的稱呼嗎?
來:是的,她不在的時候我會這么說她。
咨:為什么這么稱呼她呢?
來:因為她體型有點胖,這是我在私底下給她起的一個外號。
咨:王同學聽到過這個外號嗎?
來:沒有。
咨:你覺得她聽到了會怎么樣呢?
來:(猶豫片刻)可能會不開心吧。不好意思老師,我現在一說到她就激動,我知道這樣稱呼人家不對。
咨:沒關系,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希望我們后面的談話過程中不再出現這樣的稱呼,相信你可以改過來的。
來:嗯!好的老師,我不會這么稱呼了。我們上學期關系挺好的,但是后來因為王同學不喜歡我,她就有意拉攏其他兩位室友不跟我玩,還故意疏遠我。她們三個人經常一起去吃飯,有時候不叫我,在寢室一起看綜藝節目也不會帶上我,我覺得都是王同學有意拉攏她們這樣做的。晚上她們會聊到很晚,已經影響了我的睡眠,我說過她們一次,她們也不理睬,王同學還故意開始新的話題。
咨:你剛才說是王同學拉攏其余兩位疏遠你,那她們為什么會被拉攏呢?
來:因為王同學性格很強勢,是她逼著她們疏遠我的,我跟其他兩位室友沒有什么矛盾的。有時候王同學不在寢室的時候我們也能談得來。
……
咨詢小結:本次咨詢與來訪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了解了來訪者遇到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寢室矛盾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并確定了咨詢目標。來訪者的抑郁自評量表(SDS)的測試得分為41分,初步評估來訪者沒有抑郁傾向。
第二次咨詢:
主要目標:確定問題,讓來訪者詳細敘述與王同學之間的矛盾,引導來訪者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時間:2017年4月5日
方法:會談法、認知療法
主要內容,以下是咨詢片段:
咨:你和王同學是不是有什么矛盾呢?
來:確實有矛盾。她太干涉我的生活了,比如上個學期我和班里的一個女生關系很好,但是她不喜歡那個女生,她就要求我也不要跟那個女生玩,但是我覺得那個女生人挺好的,我們也能玩到一起,就沒聽王同學的話,后來她就很生氣。
咨:類似的事件還有嗎?
來:我的計算機成績不好,上個學期不及格,我自己已經很不開心了。但是王同學還跟班里的同學竊竊私語,說我不配做學習委員,連計算機都不會,還拿國家助學金……(開始哭泣)
咨:因為你的計算機不及格,王同學到處說你的不好,所以你感到很苦惱。我相信她的這句話也正戳中了你的痛處。
來:說實話,老師,確實是的。我沒想到自己會掛科,辜負了老師對我的期望。
咨:其實一次掛科不代表什么,學校也沒有規定說掛科就不能當學習委員。咱們學校有很多外地學生,因為家鄉的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影響,普遍的計算機和英語基礎不是很好。只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今后好好努力趕上來就好了。
來:嗯,老師您說得對。其實我的英語成績還可以,高中英語基礎挺好的,我現在準備考英語四級呢,但是我的室友英語成績都不好,她們也沒有準備考英語四級。而且王同學的英語最差,還掛科了呢(臉上終于露出一絲微笑),但我也沒有跟其他人討論這樣的事。
咨:嗯,你比她懂得給別人留面子。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溝通”很重要,你有沒有想過跟室友們好好談談?其實溝通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非得面對面。
來:是的。其實我想在微信上找王同學聊一聊,但是編輯好信息又刪了。
咨:你沒有嘗試過怎么知道結果呢?
來:(沉思了一會兒)老師,您說得對,不嘗試永遠不知道答案,我決定回去跟室友們好好溝通下。
……
咨詢小結:本次咨詢過程中傾聽了來訪者對寢室關系的詳細描述,并采用關注、傾聽、認知療法等技術引導來訪者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次咨詢:
主要目標:主要討論來訪者目前的人際關系狀況,回顧整個咨詢過程,鼓勵來訪者接納自己,改善人際關系,結束整個咨詢。
時間:2017年4月13日
方法:會談法
主要內容,以下是咨詢片段:
咨:最近和王同學怎么樣?
來:老師,其實我發現王同學也不容易。
咨:為什么這么說呢?
來:我也是聽別人說的。聽說她還有一個弟弟,他爸爸媽媽很重男輕女,特別疼愛弟弟,對她的關心很少。還有就是她小時候跟著爸媽一起剛來上海時也受到了本地人的歧視,在學校幾乎沒有朋友,還會被別人欺負,只能靠自己堅強起來。我覺得,她現在強勢的性格肯定跟她從小的經歷有關吧。
咨:我發現你是個特別善良懂事的孩子,即使和她有很多矛盾,你還能站在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在心理學上這叫“同理心”,是良好人際交往的前提。你內心還是很希望和她們好好相處的。
來:謝謝老師的夸獎,老師,我也想能夠和以前一樣和她們一起吃飯,一起去上課。哪怕回不到以前,只要她別再和我過不去就行了。
咨:我理解你的心情。你剛剛提到王同學的性格強勢跟她的成長經歷有關?
來:是的,跟我一樣,我的性格的形成跟我從小的經歷也有關系。
咨:你是什么性格呢?
來:我覺得我是比較敏感和內向的,在家里爸媽與我的交流不多,對我的關注也少,只看重學習成績,所以我認為只要成績好就能得到別人的關注,但是高考發揮失常,爸媽都挺失望的。
咨:你是說你現在的性格與你的成長經歷也有關系?
來:是的。所以王同學的性格與我恰恰相反,可能她并不是針對我吧,也許是我太敏感了。
咨:你是說你和王同學針對你的事情有可能是你太敏感造成的嗎?
來:對的。現在想想她不是跟我過不去,她對其他同學也這樣,可能是她沒有那么細心吧,不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心情。
咨:你真的很會體諒他人,也很會照顧別人。
咨詢小結:本次咨詢過程中,咨詢員觀察到來訪者不再像第一次咨詢時郁郁寡歡、愁眉苦臉,也能從多角度考慮人際關系問題。本次咨詢使用了同感和自我暴露等方法,但由于咨詢員經驗不足,導致自我暴露過多。
四、個案評價
(一)咨詢關系的建立
來訪者是咨詢員所帶班級的學生,屬于師生關系,又是班級的學習委員,所以來訪者對咨詢員是比較信任的。
(二)咨詢目標的確定
本著心理咨詢“助人自助”的原則,咨詢目標的確定都是與來訪者討論后確定下來的。第一次咨詢主要收集了來訪者的背景資料、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確定咨詢目標;第二次咨詢讓來訪者詳細敘述寢室關系中出現的問題,并引導來訪者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次咨詢主要討論了來訪者目前的人際關系狀況,回顧了整個咨詢過程,對咨詢效果進行了評估,結束整個咨詢。
(三)來訪者的改變
通過三次咨詢,來訪者已與王同學關系得到緩和。來訪者經常主動找室友一起吃飯逛街,漸漸融入她們的生活圈。通過咨詢員的觀察,來訪者不再像以前郁郁寡歡,在班級里能放松自己,跟同學有說有笑。來訪者認識到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并在遇到新問題時嘗試著有效的溝通。
(四)反思和不足
咨詢員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1)提問抓不住重點;(2)同感能力有待提升;(3)自我暴露過多,因為咨詢員與來訪者有類似的成長經歷,在第三次咨詢時急于向來訪者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改變,以此鼓勵來訪者正視自己的弱點并調整自己的心態,導致自我暴露過多。以上問題是咨詢員理論知識不充分和咨詢經驗的不足導致。
參考文獻:
孟慶榮,李莉.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