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迪
[摘? ? ? ? ? ?要]? 交通運輸類職業院校(以下簡稱交通職院)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交通運輸行業所需的一線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基地,與社會更具緊密性,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交通運輸行業的穩定發展。因此,通過多方面探究影響交通職院大學生職業道德缺失要素,進而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職業道德教育策略,打造交通職院特色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關? ? 鍵? ?詞]? 交通職院;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132-02
一、影響交通職院大學生職業道德缺失要素
(一)同輩群體的影響
交通職院“95后”大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張揚,極易受外界負面因素的影響。訪談學生問卷表明:真正因為從業壓力大無法繼續工作者占10%,56%的大學生因輿論領袖的鼓動,同輩群體的影響而辭職。這種從眾心理也說明了大學生對從業品質的認知比較模糊。
(二)學校教育的弊端
不徹底的教育體制改革,學校仍過分注重成績和技能,忽視職業道德教育。大部分交通職院職業道德教育體系不完善: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專業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途徑單一;特別是未依托實踐的職業道德教育,缺乏針對性、時效性;職業道德考核體系不明確、不細致、不全面。
(三)家庭教育的忽視
據問卷調查統計,75%的家長不愿意學生去外地實習,因為許多危險因素在不可控范圍內;60%的家長不同意學生從事時長超過8小時的工作;70%的家長不希望學生在條件艱苦的崗位工作;85%的家長希望學生能有一份穩定工作,因為穩定意味著輕松。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的家庭,學生缺乏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一切以功利為導向。這就使學校和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阻礙了教育的實效性。
(四)社會不良因素的腐化
社會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社會浮躁之風同時顯現:功利主義、關系主義、享樂主義、道德淪喪、信仰危機……學校要時刻警惕社會不良風氣的入侵,保證交通職院職業道德教育的時效性。
二、打造交通職院特色職業道德教育體系
(一)職業道德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創新
以往職業道德目標總是停留在籠統的德育規范和原則上,而創新的職業道德教育目標和內容應該結合時代精神體現針對性、專業性、層次性,注重職業道德的情感教育。
1.針對性
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要求教師針對交通專業教育實踐特色,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時滲透勞動品質教育和人際交往教育,使學生能在理論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勞動態度、勞動品質;培養學生在實訓、實習、實踐中的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時代精神;使大學生適應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自由、平等、競爭和效率的要求,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能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平衡。
2.專業性
根據交通運輸專業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具有專業區分的道德教育目標和內容。道路與橋梁、建筑專業長期露天作業,從業人員必須有能吃苦、能奮斗的“鋪路石”精神;鐵路專業對鐵路修建人員的技術要求十分嚴格,培養從業人員的“工程精神”尤為必要;航天類技能人才國際交往機會較多,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服務意識、人際溝通能力是關鍵;汽車修理與營銷專業大學生與國內消費者關系緊密,對修理專業來說培養其專業可靠、精益求精的服務理念,引導營銷專業學生文明經商、真誠可信的營銷道德習得。
3.情感性
情感教育要求職業道德教育能升華大學生的職業情感和職業信念,即培養職業情操。進行環保意識、人本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教育,把個人和單位發展甚至是人類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培養大學生科學精神、奉獻精神、團隊精神等,正確處理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加強學生對班級、專業、學校、工作單位的認同感、歸屬感。
(二)職業道德教育途徑的創新
通過多課堂、多活動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各學科、全方位傳播職業道德教育內容。
1.思政課堂、職業道德規劃課堂滲透
專門展開思想政治課、職業規劃課程的從業權利與義務、職業責任、職業精神的專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工作中應該遵守職業法規和職業道德。學生對職業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是也要遵守合同中規定的義務:離職前應提前通知用人單位人事部門,使單位能有足夠的時間填補崗位空缺,正常運轉,否則,要被追究法律責任。
2.專業課程滲透
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可以適當地滲透背景知識:成果艱辛的探索過程、專家和科學家身上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如,科學家艱難的童年,遠大的志向,為人生理想追求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認真謹慎的科學態度,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
3.校園文化滲透
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交通運輸”和“職業技術”特點。
依托校園建設進行校園物質文化融合。校園物質文化融合要重點體現“交通運輸”特色。如,整體設計布局錯落有致的具有專業特色的園林、道路、大門等,并以交通運輸行業的先驅、專家的名字或代表性技術命名;根據代表專業,設置以此專業命名的實訓樓和辦公樓;利用對校園雕塑、校歌、校史館等文化載體的設計和規劃進行文化育德、文化育人的特色途徑探索。
依托校園精神文化內涵增添校園文化色彩,如,高校職業道德教育團隊的打造。要求塑造高校優質團隊,必須建立團隊規則制度,用激勵機制發展團隊成員潛力,使大學生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用創新的方法來凝聚團隊,塑造一個既專業又有美德的就業群體。
4.專題教育
重點結合國內外最新形勢,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道德專題教育。如:“尋找最美——全國交通運輸行業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全面展開”以“最美司機”吳斌犧牲生命為群眾的事跡為契機來提供公路行業榜樣典型。吳斌事跡也是交通職院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最鮮活的素材,學校要緊緊抓住此類教育契機,塑造大學生優秀的職業道德,引導交通職院強化職業道德宣傳和實踐,與社會融為一體,多渠道、多層次地展開專題教育。
(三)職業道德教育管理創新
1.創新軍事化管理理念
交通職院的軍事化管理理念,一是借鑒“軍魂育人”的精神,培養在“道德上、技能上”具有特長的新時代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其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腳踏實地的學風、堅韌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奮力拼搏的勇氣。
交通職院軍事化管理理念借鑒軍隊“小組帶頭、骨干示范、以點帶面”的軍事化管模式。建立職業道德課程教研小組,成員必須包括思政課教師、職業規劃課教師、專職輔導員;思政課骨干教師牽頭,教研室成員共同備課、相互聽課,打造精品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并以“以老帶新”“以優促優”的幫扶模式常態跟蹤、動態指導;學校管理者對教研室成員全程跟蹤,定期聽課、講評;校內其他科任教師時刻謹記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使校園時時充滿高尚道德氣息,推動交通行業知責任、講道德、促和諧的行業新風尚。
2.建立五級教育管理模式
加強職業道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以學校、團委和學工、系部、輔導員、學生團體為五級管理模式的培養隊伍。以學校管理者為首,協調各職能部門關系;教務處、學工、團委、系部、教研室為職業道德教育中層管理機構,有針對性地規劃、管理職業道德課程要達到的目標、學習的內容及教授細則;輔導員則展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職業道德主題教育活動:主題班會、座談會、個別談話、文體活動等;學生會與青年學生團體發揮職業道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多開展職業道德宣傳活動。
3.創新合力教育監督機制
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缺乏的原因之一是整個社會的道德教育的缺失,因此,職業道德教育一定要集合社會的力量,體現教育監督的“全面性”。
社會作為職業道德教育最實際的必經之地,應履行關心督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義務。加深校企合作:發動行業名人講座、行業專項道德治理與教育;加強對企業職工的繼續教育,繼續教育必須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使學校和企業教育監督雙管齊下,相互促進。
家長是學校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推動力。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與家長密切常態聯系,形成合力,共同作用。
網絡教育是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最新的、重要的抓手,因此,必須打造吸引人、引導人、教育人的職業道德教育平臺:學校官網提供最新實事政治,并采用競答抽獎、競答送流量的方式提高學生點擊率;建立班級群,將行業招聘信息放置群內,共同探討行業對職業道德的時勢要求;建立官方微博,并且推選具有較強思想政治素質的博主,對不良輿論導向,博主能及時發現,將隱患消除于無形中。
參考文獻:
[1]肖平,朱孝紅.職業道德現狀與職業道德教育的邊緣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40-43.
[2]謝彤,夏勇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現狀調研及對策[J].領導科學論壇,2016(23):71-77.
[3]孔康成.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特色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66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