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寧
[摘? ? ? ? ? ?要]? 隨著當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旅游業也逐漸地發展起來,這對旅游英語專業的發展也是一種機遇與挑戰。為了更好地促進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邁上新臺階,要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建立精干的教師隊伍,這對未來發展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職業院校旅游外語專業“雙師型”隊伍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詬病,需要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實踐,進行不斷地總結和探討,找到真正的適合路徑,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同時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肩負起自己的教師責任,傳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地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關? ? 鍵? ?詞]? 職業院校教育;旅游英語;“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038-02
眾所周知,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部分在于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有利于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進行引導,提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質量。目前,許多職業院校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輕視了對實踐能力的鍛煉,所以職業院校制訂“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訓計劃,可以更好地去促進師資結構的改善,使得我們的職業院校教育更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環節。同時,對旅游英語專業,需要更加注重對語言和專業的實際應用,因為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缺乏實踐能力,就難以體現我們院校的特色,所以旅游英語在建設的過程中要結合人才培養的模式,主動適應校企合作。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考取旅游從業者相關證書,進入企業鍛煉,豐富工作經驗,提高學生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能力[1]。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探討
(一)提高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我們職業院校最重要的是把學生作為教學的根本,進行德育與智育同時開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促進教師與學生全面發展并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使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開放和職業性的培訓。
(二)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
注重“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的完善,建立專業的教師教學團隊,有利于教師隊伍的持續發展,提高我們院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使我們院校能夠在眾多職業院校中具有競爭力。
(三)促進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全面發展
我們旅游專業要提高“雙師”素質,教師隊伍進行不斷完備,對教師要明確培養要求和建設目標,為他們制訂相應的任務和實施方案,使旅游英語專業的“雙師”教師能夠進行全面發展,提高教師旅游行業的實踐技能,推動學生在旅游行業進行英語應用和就業實踐,從而使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不斷向前發展。
二、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現狀
(一)教師欠缺專業復合能力,實踐教學有待提高
我們所提及的旅游英語專業的“雙師型”教師所取得的雙證,就是教師資格證和旅游行業的從業資格證,這才是教師具備“雙師型”素質的簡單前提。同樣,教師擁有一定的從業經驗,在給學生進行講述知識的過程中,能夠融入自己的實踐經驗,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但是,大多數職業院校教師往往是畢業后直接進行教學,缺乏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沒有相關的工作經歷,所具備的雙師資格證,也只停留在資格證的證明上,并不具備一定的素質和能力,這樣在長期的任課過程中,實踐指導能力會比較弱。
(二)課堂理論知識學習與專業實踐活動缺乏聯系
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增強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我們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基礎,使學生參與一些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進行實習,把課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當前的調查中發現,一些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對教學計劃的一些要求進行完成,而缺乏專業的實訓基地和設備,沒有相應實訓教師的系統指導,會使學生的技能無法得到提高,這就會導致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在實踐過程中的活動脫節,無法進行個人水平的提升,使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缺少優勢[2]。
三、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法
在上文中我們了解了“雙師型”教師的重要性,以及當前旅游英語專業“雙師型”教師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現狀,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培養策略,以更好地帶動學生和教師的全方面發展。
(一)提高“雙師型”教師在科研方面的能力
我們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更加注重教師在教育和科研兩方面的能力,這是對整個教師團隊的建設和學生的核心素質發展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把教學中的問題在科研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發揮優勢。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把一些企業中的優秀人員與實踐能力強的教師納入“雙師型”教師隊伍,使他們能夠互相切磋、互相促進,共同進行科研,為企業提供服務,帶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3]。
(二)拓寬“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途徑
我們在進行“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過程中,主要是按照時期來進行劃分,分為短期培養和長期培養。
1.對短期培養來說,首先是進行校本培訓,由我們職業院校自行地進行組織,對教師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和方式都根據教師的當前水平,還有我們學校發展的特點來進行設計,最大限度地與我們學校的教學特色進行融合;其次是開展校企合作,在一些校外的企業中建立一些實習和培訓基地,這樣可以使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踐,獲取經驗進行雙師素質的提高。
例如,我校旅游英語專業教師,每學期要去一些校外的企業進行鍛煉,在企業中擔任指導教師,也可以針對所教專業進行頂崗實踐,主要能夠對英語導游、實踐英語、文秘方向去進行實踐,鼓勵教師考取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書,提高“雙師型”人才的比例。因此,教師在通過這種與企業合作的過程,能夠更好地進行技術方面的開發,積累所需要的實踐經驗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逐步成為“雙師型”的素質教師。
2.針對長期培養,我們可以給教師創造一個提升的平臺,讓教師不斷提高他們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知識,在知識面擴充的過程中進行促進。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教師去一些國外學校優秀的院校進行學習,去獲取一些實踐教學的策略,感受不同辦學特色風格,這樣也有利于拓寬“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途徑,進一步對教師進行素質提升。
三、加強對旅游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
為了使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更具備專業能力和高素質,符合我們當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在進行英語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對傳統的教學管理進行改進,突出實踐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學生在行業實踐過程中的能力,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安排設計的過程中,要把實踐性的教學環節作為一個重點,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把理論與實際進行結合[4]。
例如,我們讓學生學習“旅游英語”課程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學習旅游史、旅游名勝古跡、文化習俗和航空公司運作等方面的英語知識,對學生聽、讀、說、寫、譯能力進行提高,更加注重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進行提升,比如我們可以去學校附近的旅游區讓學生利用學過的一些旅游英語與外國游客進行對話,這樣學生在這種氛圍和環境下,能夠進一步加深對英語文化的了解,不斷地探索英語知識。
四、促進旅游專業教學與當前行業發展進行融合
在對當前“雙師型”教師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當前行業發展的特點,融入英語專業教學中,主動進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另外,我們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保證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提高教師在企業實踐過程中的高效性,例如我們旅游專業的任職教師要保證每年都有一定時間去參與企業實踐,同時企業中的兼職教師要以技術骨干為主,在數量和質量上滿足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旅游教學與行業發展的融合,就要為學生去探索實踐的平臺,可以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全面素質進行人才培養。
五、引進高素質人才,擴充“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了更好地使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我們可以進行人才的引進,進行教師隊伍的擴充。首先,我們可以在社會上進行招聘,招聘一些有相關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的專職教師,提升我們“雙師”教師的比例。其次,是從一些旅行社或者酒店的企業合作中引進有工作經驗和經歷的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實踐指導。例如,我校的旅游英語專業,在與校外一些實習基地合作的過程中,從實訓基地調取一部分兼職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指導,而我們學校的一些專職教師,也進入企業中去學習相關的實踐經驗,這有利于雙方共同協作發展,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擴充。同時大量人才的引進,使旅游英語專業更加具有活力,不再是單純地教學內容傳授,而是能夠與學生未來的崗位進行有效銜接,這些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5]。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使我們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發揮教學特色,就必須打造一批高素質的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這對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同時我們應該制訂一些措施與計劃,進一步去鼓勵英語專業的教師進行多種證書的考取,如導游證、領隊證、旅行社、酒店的行業資質證書。同時,我們要選取一部分教師去相關企業中進行合作,掛職鍛煉,讓教師和學生一樣,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工作經驗,把經驗轉化為教學的力量,彌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實踐能力所造成的不足,能更好地使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進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紅.談職業院校旅游英語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8):101,103.
[2]姚欣.淺析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5):35-38.
[3]陳濤.談職業院校高專院?!半p師型”教師的培養[J].繼續教育,2016,6(10):12-13.
[4]惠高峰.職業院校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效果的研究[J].求知導刊,2015,5(2):156.
[5]黃美琳.職業院校商務英語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3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