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楨
摘要:本文結合信息時代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基本要求,論述了國內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主要特點與存在的若干問題,立足創新教育理念對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優化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信息素養 高校圖書館 課程優化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100-02
如今,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正在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開設信息素養課程在國內大學中已經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國內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關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索更有效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創新信息素養教育的課程內容。
一、國內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現狀
我國的信息素養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起步。1984年至1992年間,我國相繼出臺了多個關于高等院校開設文獻檢索課程的政策文件,它們為國內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奠定了政治基礎。2002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其中規定了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的能力”的重要任務,這對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作出了明確的規定。[1]目前,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依然在快速發展,早期的文獻檢索課已發展成為形式多樣的信息檢索課程,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不過,當前國內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受限于教育資源的不足,信息素養教育尚未全方面展開,國內多數高校開展的信息素養課程依然以選修課形式為主,課程內容與大學生專業學習的聯系也不夠緊密;其次,國內的信息素養教育更注重應用性信息科學知識的教學,大學生信息道德素養及信息意識教育較為不足;最后,雖然信息素養教育發展并不平衡,在部分地區依然尚未形成濃厚的信息素養教育氛圍。部分院校仍將信息素養教育視為可有可無的附加課程,這給國內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二、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問題分析
1.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缺乏統一的界定
目前,國內各高校圖書館開設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內容并沒有統一的界定,也未有系統且完善的理論支撐這類課程的建設工作。不同地區、不同院校圖書館開展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在種類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區別,同一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一方面是各院校根據自身情況微觀調控所導致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前國內各界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理解尚存在差異。信息素養一詞雖早已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國內學者對其已有較多的論述,但是由于其內涵比較廣泛,涉及文化素養、信息技術、道德意識、政策法律等諸多領域,故往往難以通過單一課程囊括所有方面的內容,所以在課程設置上依然存在爭議。同時,國內各院校的信息素養課程的開課教師來源也各有分別,一些由各專業教師兼任,一些則由高校圖書館、信息科學專業教師任教,教育配置相對靈活,教學自由度較高。國內這種情況有利于為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進行靈活授課,對于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積極意義,但也造成了國內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混亂、教學質量不一的局面。
2.本科生信息素養教育力度仍需加強
目前,國內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發展迅速,但本科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成效并不十分理想。在課程學習中,多數本科生只會在大一大二期間根據公共課程的安排學習關于計算機的基礎課程,其他涉及信息素養教育的課程學生往往只能夠通過選修課的方式接觸。對于龐大的學生群體而言,這樣的教學范圍是很有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本科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覆蓋率的不足。同時,由于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內容不成體系,多數本科信息素養課程以培養檢索能力為主,課程內容相對狹隘。這類課程內容與本科生的專業課程關聯度較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往往不高。要加大本科生信息素養教育力度,不僅要積極推廣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同樣要探究信息素養教育與本科生專業課程融合的道路與方法。
3.課程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存在差異
雖然在信息時代信息素養教育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國內信息素養教育內容與本科學生的實際需求卻存在著差異。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促使各種新鮮事物不斷涌現,但也使許多舊事物不斷消亡。在這種環境下,一些知識必然會逐漸顯得落后與陳舊,這給信息素養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社會的飛速發展也使得學生信息訴求在不斷變化,這進一步導致了傳統教學模式、方法的不足和教學內容的落后。近些年,國內教育界、圖書館情報界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開展了許多不同的嘗試,例如嵌入式課堂、圖書館合作教育、基于MOOC的信息素養課程等,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獲得了顯著的成效。而在教學內容上,許多課程依然無法在大學生信息檢索能力培養和大學生信息道德培養方面達到平衡,這些都對信息素養教育教學的質量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關于優化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思考
自1998年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提出了“創新教育”的理念后,國內對創新教育的關注度持續增高,如今它已經成為了國內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核心問題之一。[2]未來的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與創新能力。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課程同樣需要立足于信息素養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形成與提高。這是時代發展對信息素養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國內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1.結合社會動態,培育學生信息道德與創新意識
信息素養教育不僅擔負著培養大學生信息檢索能力的責任,也應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信息倫理與道德意識,促進大學生對信息法律法規的了解,培養具有健康價值觀的信息人才。要發展信息道德教育就不能讓課堂學習流于表面,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所以將信息道德素養教育與學術現實生活相結合是提高教學成果的有效方法。信息素養教育的一線教師應該積極關注社會動態,將現實生活融入課堂內容,以真實且生動的案例引導學生,鍛煉其在信息時代自主判斷、分析、解決信息問題的能力。不僅要讓學生明白“不能做什么”,還要讓他們理解“為什么不能”,更要讓其在面對類似問題時知道“應該怎么做”。達到了以上目的就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此外,優化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內容不僅要關注當前教育本身的目標,同時也要注重更高層次教育的基礎建設。信息素養教育也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創新能力與思維,為學生創新教育與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緊跟時代發展,探索與創新新型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傳統課堂越來越難以保證信息素養教育的質量。面對新的時代挑戰,學生不僅要掌握以信息檢索能力為骨架的信息素質,也要擁有更加自主能動的信息分析、利用及創新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都需要更加靈活的教學模式,故積極探索、創新信息素養教學模式是優化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國內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雖然仍以傳統課堂或多媒體課堂為主,但互聯網、在視頻課程等事物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已不容小視。教育界現已存在著許多關于信息素養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嘗試,如以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3]、圖書館嵌入式課堂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4]、MOOC環境下的新型信息素養教育模式[5]等。這些研究與創新都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為我國信息素養教育一線教師們提供了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這些研究與實踐成果都值得教學者積極學習。雖然不是所有院校都有條件去進行教學創新與實踐,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其中的教學思維與教學經驗。信息素養教育創新不僅僅體現于課程,也體現于教授課程的人。我國的信息素養教育從最初的文獻檢索課程發展為信息檢索課程,進而拓展為信息素養教育,如今正在深入探索信息創新教育。這種變化反映了信息素養教育內容的日益復雜與教育內涵的日益深遠。信息素養教育者要想緊跟國內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腳步,就必須始終貫徹終身學習與進步的理念,不斷汲取新的知識。
3.優化課程內容,適應學生實際需求
目前國內信息素養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學生學習信息素養課程積極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差異體現在多個方面。以教學參考書為例,其內容對于本科大學生而言往往生澀枯燥,而且與實際生活聯系很少,不能激發起學生閱讀與學習的興趣。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課程應充分考慮受眾的不同,注重適宜度和新穎性,并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專業、信息訴求等因素靈活調整課程內容。在具體實施方面,首先需明確不同年級學生在信息知識儲備方面存在的差異,針對新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應以基礎知識培養及信息意識啟蒙為主,針對知識儲備已相對豐富的高年級大學生可著力培養其動手與創新能力,為終身學習、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其次,分析學生的專業情況,著重關注學生專業學習的信息訴求,了解理、工、文、醫等學科對不同類型資源需求的差異,使教學內容做到有的放矢,達到與專業學習相融合的目的。最后,為了提高課程分級優化的質量,教育者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深入學習信息素養教育相關內容,不斷思考與改進。只有結合社會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理解不同專業門類在信息需求方面的區別,才能基于不同課程受眾群體與教學目的合理地調控優化課程內容。
四、結語
隨著信息時代的進步,信息素養教育必然會愈加重要。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信息素養教育任務承擔者中的一員,有著分析國內信息素養教育問題,促進信息素養教育創新與發展的責任與義務。如何保證信息素養教育切合時代要求是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教學創新要解決的重要內容,謹希望本文能夠為相關課程的改進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韓冬,傅兵.信息素養教育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2]楊新曉,陳殿兵.創新教育視野下高校課堂教學轉型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1):78-81.
[3]沈曉.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J].圖書館學刊,2018,40(6):10-15.
[4]林姍.高校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9(1):25-28.
[5]陳曉紅,高凡,何雪梅.融合“MOOC”課程和“翻轉課堂”理念優勢的信息素養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6):32-37.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