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的國際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貿易也存在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的問題。如何有效的解決貿易摩擦?實現互惠互利益、共享雙贏的局面,無論是對我國還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為此,我們應當認真分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國際貿易的實際情況以及引發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因素,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有效消除貿易摩擦對于我國對外貿易的不良影響。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摩擦;應對策略
一、“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要強內功
1.我國要利用“一帶一路”的契機輸出優勢產品
“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的國際貿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無論是沿線國家還是進出口的產品種類都呈現出持續增加的狀態。我國的產品具有較強的價格優勢,并且產品質量較好,在出口過程中受到了多數國家消費者的喜歡,對提高中國品牌的影響力有著良好的幫助。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在國際貿易中產品的出口限制較少,有些低端的產品出口到國外之后,不但不利于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和提高中國產品形象,同時還產生了廉價產品或者劣質產品的不利影響,對整個對外貿易和產品出口都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的國際貿易并不是劣質產品的傾銷,而是優質產品的輸出,在這一點上,所有企業必須達成共識,學會利用”一帶一路”的有利契機加快產品布局,輸出優質產品,通過優質產品來搶占國際市場,避免其他國家給我國扣上低端產品傾銷的帽子。
2.我國要加大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出口產品的品類
“一帶一路”倡議下,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有著較強的提振作用。長期以來我國產品出口結構相對單一,出口產品以紡織品玩具以及其他的半成品和原材料為主,這些產品出口到國外才能夠換回一定數量的外匯。這樣的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的創新能力較差,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支持也不是十分有利,這些產品的出口,市場競爭力較低,不容易被“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所接受。也正是基于這一原因,在這些產品的出口當中,容易被其他國家以商品傾銷的名義起訴。基于這一原因,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應當積極的對國內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不但要增加產品的種類,同時還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對外積極出口技術水平高具有市場競爭力并且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的產品,用優勢的產品來征服市場。
3.我國要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點,增加特色產品采購
在國際貿易中,我們既要重視產品的出口,同時也要考慮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利益訴求,找準沿線國家的特色產品增加采購數量,讓對外貿易形成互惠互利的一種狀態,既實現我國產品的出口,也能夠采用進口的手段來采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特色產品,達到低價采購和高價輸出的目的。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豐富的產品可供我國的企業選擇,增加特色產品的采購額度,既能夠有效地緩解國內企業原材料緊張的危機,同時也能夠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利可圖,愿意與中國企業進行貿易往來,形成良好的貿易互動。通過你來我往的出口和進口來打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品貿易渠道,最終實現以互利和貿易互補避免貿易摩擦的出現。通過合作共贏的局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開展提供標準的范本。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要掌握話語權
1.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要掌握產品定價權
從我國目前的國際貿易來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開展貿易往來過程當中,最容易發生貿易摩擦的就是價格。對于某些產品我們價格定得過高則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價格定得過低則會被沿線國家投訴為產品傾銷,這種價格尺度的把握難度很大。要想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就要認真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特點,掌握產品的價格制定權,根據不同的國家采取不同的價格策略,同時根據沿線各國的實際情況,在尊重國際貿易規則的前提下,制定有針對性的價格體系,從而避免價格體系混亂給我國的產品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目前我國企業在產品定價權的掌握方面基本都做到了能夠根據企業的低成本進行定價,但是在對外的銷售價格體系上還存在一定的混亂和不足,這也是導致貿易摩擦的一項主要原因。因此,牢牢地掌握產品定價權,并且根據實際進行定價才符合發展需要。
2.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要制定并主導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對企業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行業的標準就是行業的話語權。在國際貿易過程中,行業標準已經逐漸成為企業爭奪的焦點,同時也成了貿易保護主義所經常利用的手段之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進口產品過程當中出于保護本國產品的目的,往往會片面強調行業標準,并且采取雙重標準的做法來要求中國產品,給中國的產品出口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近些年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以及貿易壁壘的增多,都凸顯出行業標準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在行業標準的制定過程當中,我國只有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并主導相關的行業標準,才能夠避免其他國家借行業標準做文章,同時也能夠解決行業標準不足對我國企業的制約問題,使我國的優質產品在出口其他國家過程中能夠以統一的標準為基礎,避免雙重標準的出現。
3.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要提高產品研發能力
對于我國企業而言,增加產品研發能力不但能夠推動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能夠使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強。通過產品研發能夠推出不同的技術標準,通過技術標準來重新塑造產品的價值,帶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國際貿易過程當中也能夠避免被其他的國家因產品技術水平低或者因專利侵權而不起訴。產品的研發能力應當根據企業的發展趨勢和整個國際環境進行調整,是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夠找準側重點。在具體的研發過程當中,能夠對標國際的先進技術,通過技術水平的升級而占領國際市場。例如,中美貿易摩擦中,華為公司因為技術研發能力強,在5G網絡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在整個中美貿易摩擦當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低,雖然暫時失去了美國市場,但是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上卻獲得了青睞,在整個貿易摩擦過程當中占據了主動權。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要學會使用國際貿易規則維護合法權益
1.我國要熟悉并掌握國際貿易規則
從“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來看,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國的企業對國際貿易規則不夠熟悉,在具體的貿易開展過程當中存在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導致了其他國家按照國際貿易規則發起了相關的訴訟。這些訴訟對中國企業和產品而言都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對企業的日后發展都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的企業應當熟悉并掌握國際貿易規則,在整個國際貿易進行過程當中依法開展貿易工作,保證整個產品進出口能夠符合相關國家的規定。既保證產品的優越性和價格優勢,同時按照相關國家的標準組織產品的生產以及產品的出口。
2.在國際貿易中必須保證合同文件的規范性
在國際貿易中之所以容易出現貿易糾紛和貿易摩擦,其中一項原因是我國的企業在與國外企業簽訂產品采購和銷售活動過程當中,合同樣本的規范性存在問題。雖然這種比例不高,但是也確實存在一些企業合同簽訂不規范的現象,最終引發了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對我國的企業和外國的企業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使得雙方的合作關系沒有辦法繼續維持下去,形成了雙輸的局面。由此可見,保證合同文件的規范性和合法性是開展國際貿易的先決條件,也是我國企業所必須要注意的一點。
3.遇到貿易爭端要依托國際貿易規則維權
基于國際貿易的特點,我國企業在與外國企業出現貿易摩擦或者貿易爭端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國際貿易規則進行維權,申請國際貿易組織進行仲裁。在提交證據過程當中,要保證證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時還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申訴的方式。由于我國出口企業普遍缺乏貿易摩擦爭端解決的經驗,因此在整個貿易爭端和貿易摩擦發生之后,企業應當加強這方面的學習,不但要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研究相關的國際貿易規則,同時還應當結合企業實際從源頭上進行規避。
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與沿線國家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要想有效地解決貿易摩擦問題,盡可能減少貿易終端,就要從強內功、掌握產品的定價話語權以及學會用國際貿易規則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方面入手,有效地降低貿易摩擦發生的幾率,學會用合法的手段維護自身權益,提高產品出口的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郭芳,謝瑋.“一帶一路”:新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大動脈[J].中國經濟周刊,2018(32):56-58.
[2]周華.新形勢下我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0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