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瑞
摘要:我國商業銀行和理財子公司正逐漸將凈值型產品發展為主流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化不僅有助于打破剛性兌付,揭示風險,滿足國家監管要求,而且能將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與收益相匹配。但由于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估值方法尚未形成行業的統一標準,加上投資者對凈值型產品的接受程度還有待提高,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面臨著很多困難。因此,建議商業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建立理財行業估值標準,加強信息披露,將產品風險水平與投資者風險評估水平相匹配,并提高自身的獨立投資管理能力,以促進我國金融業的發展。
關鍵詞:凈值型理財產品;剛性兌付
一、什么是凈值型理財產品
其實對于大部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凈值理財產品”這一名詞還不是很熟悉,因為長期以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都是以預期收益型為主,其中大量采用滾動發行的運作模式,信息披露不透明,普遍存在剛性兌付的現象。而監管層為了打破這種剛性兌付的情況,對銀行資管產品凈值化作了嚴格規定。自2019年以來,各個銀行理財的子公司開始發售新產品,理財產品凈值化的轉變將是銀行理財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凈值型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或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一種類似于基金的金融產品。與傳統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的區別在于收益的不確定性、資本使用的靈活性以及更高的投資風險。
首先,銀行理財產品在過去很多年都是以封閉型為主,產品的收益是以預期收益率的形式告知并付給投資者。而凈值型理財這種類基金的理財產品,收益是以產品凈值的形式定期進行公布并且以凈值的形式上下波動。
其次,從流動性上看,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會有固定的投資期限,在產品沒有到期時,資金是無法進行贖回的而凈值型理財產品則增加了更強的流動性,凈值型理財產品在特定期間都有開放日,稱為開放期。投資者可以在開放期內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因此資金的使用更加靈活。
第三,凈值型理財產品可以連接到不同的市場,甚至是一些高風險的市場。當投資的市場收益好的時候,利潤會比一般的金融產品高,但相反市場不好的時候,它反而會虧錢,所以相對風險更大。
二、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所面臨的困境
1.目前,凈值型理財還沒有比較統一的資產估值標準,不同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無法形成有效對比。銀行理財規模龐大,資金投資方式多樣,所投資的底層資產結構復雜,各類資產適用的會計估值方法也各有不同,特別是非標資產很難找到合理的估值方法以反映其公允價值的變化。目前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會針對不同產品的形態和所投資資產的性質分別采取市值法和攤余成本法進行估值。如果對同一種資產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可能會造成該資產有兩個估值,舉例說明,假如某只理財產品投資了利率為4%的債券,計算估值時便將這4%平攤到每一天,也就是4%/365天,再乘以所買入的金額,所以這筆投資收益每天都是固定的。而與攤余成本法不同,市值估值法同時考慮了投資債券的票面利率以及由于市值波動帶來的估值損益。假如同樣投資了利率為4%的債券,在估值的時候,先將票息收益2.5%計提到每日收益中,也就是4%/365天,同時根據第三方估值加上或者減去債券買入價格和當日公允價格之間的差額。也就是說,假設購買的資產一樣,但因為估值方法不同,這兩個理財產品每日的收益就是不同的。市值法估值的理財產品可能在某個時間段出現凈值回撤,但也能在債券牛市的時候出現凈值的加速上漲。
2.投資者的剛性兌付觀念根深蒂固,部分投資者選擇到銀行進行資產配置的原因是信賴銀行聲譽,認為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不會產生風險。即使是面對有風險的產品也不希望投資風險由其自身承擔。而凈值型產品不保本、不保收益、凈值劇烈波動的特點,使這些風險偏好偏低的投資者有一些抵觸情緒,造成凈值型理財產品銷售有一定的難度。在我國凈值型理財產品剛剛起步的階段,如果產品的凈值波動很大,投資者就會產生恐慌,這些安全風險的存在和風險管理機制的缺乏制約了金融產品凈值的發展。
3.凈值的劇烈波動容易導致投資者贖回其投資的理財產品,從而導致具有流動性風險的金融產品凈值急劇下降或快速上升,這樣更容易導致投資者再進行贖回,這樣惡性循環就導致了流動性風險。以凈值迅速下跌為例,當市場出現極端情形并對底層資產的價格形成沖擊時,采用公允價值法估值的凈值型產品收益起伏較大,凈值的急劇下降容易使投資者產生恐慌情緒,從而造成短期內投資者連續大額贖回。如果一個銀行發行的凈值型產品出現流動性風險,不僅投資者會產生資金的損失,而且銀行的投研能力也會受到大家的質疑。那么社會對于這類凈值型理財產品認可和接受程度將會更加降低,這將會極大影響銀行的信譽及后續理財產品的發行。
三、凈值型理財產品未來發展的建議
1.借鑒公募基金經驗,建立理財行業估值標準
建議由上級部門及相關機構制定行業規范和估值標準。例如可以借鑒公募基金經驗,建立銀行理財行業自己的估值體系,同時明確凈值的計算方法、公允價值的取值方法等。
2.增強投資者對凈值型產品的認識,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2017年11 月17日,我國發布了《關于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統一監管規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資管新規要求商業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對投資者進行教育,使其認識到剛性兌付的不可持續,不斷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防范意識。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凈值型理財產品轉型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資者對凈資型理財產品的接受程度。只有讓投資者能夠正確認識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特點,產生正確的風險投資意識,才能使更多的投資者接受凈值型理財產品,從思想上打破剛性兌付的觀念。
強化投資者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商業銀行可以在銀行網點的理財產品宣傳手冊上介紹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特點及其風險;或者在網上進行買家教育,以視頻的形式進行宣傳;再者可以現場進行不同形式的大型投資者教育活動,如增加理財購買者的投資知識,鼓勵投資者購買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產品。只有理財購買者減少對現有的預期回報型理財產品的依賴,并且真正認識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時,才能提高對凈值型產品的接受度。
3.提高自主投資管理能力,加強理財業務風險管控
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對金融產品的投資標的提出了各種限制。對標準化資產的支持和對非標準化資產的限制,反映了未來監管政策的方向。商業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應回歸代客戶投資的原本職能,提高商業銀行獨立投資管理的能力,重點關注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加強銀行自身對理財金融服務的主動管理。商業銀行應充分認識到凈值型理財產品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規避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提高財務管理業務中的風險管控水平。
四、投資者如何挑選凈值型理財產品
凈值型產品由于風險和投資方式較以往不同,投資者在購買凈值型產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投資者應該知道,業績比較基準并不等于實際收益率。這只是理財產品設定的未來目標,有可能達不到預期。投資者應選擇風險水平和產品期限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需求的產品。投資者要注意到產品的流動性同它的收益率同樣重要。
其次,投資者應定期關注所購買理財產品的資產配置情況和凈值變化情況,對投資標的定期進行關注,全面把握凈值型產品的風險和收益,通過持續關注凈值變化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贖回機會,做到收益最大化。
第三,每個凈值型產品在銷售時都會標明當前凈值,而且一些銷售時間較長的產品還會有過往的收益率等數據,所以投資者在購買時可以進行查詢,盡量選擇過往凈值比較穩定的產品,并且可以對該產品未來的收益率做出自己的預測。
參考文獻:
[1]鄭春艷.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問題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吳澤寧.對資管新規下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的思考[J].經濟師
[3]白利倩.凈值型理財產品怎么選[J].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