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申兵
【摘要】所謂主旨,其實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即作者通過筆下的人物、事件所要反映的道理。初中生作文的主旨立意要積極向上,反映時代精神,同時還要鮮明、統一、具體,不能大而空。主旨立意有統率作用,它決定著材料的取舍,影響著文章的謀篇布局、表現手法等,對文章的優劣起關鍵性的作用,絕不能忽視。初中作文教學可以通過以小見大、反向立意、言中傳情、典型事例等具體方法來確旨立意。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主旨;立意
所謂主旨,其實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通過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所要反映的道理。莊子云:“語之所貴者,意也。”可見主旨在文章寫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文章意為高,主旨無異于是文章的靈魂。在實際寫作中,很多同學卻拋開自己生活的圈子,刻意在立意上拔高,或追捧熱點、焦點,故意玩起了“深沉”,造成了寫作“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尷尬,給作品的個性化帶來致命的硬傷。
初中生寫作確立文章的主旨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一是主旨必須積極向上,反映時代精神,不能消極低沉;二是主旨要鮮明、統一,不能在一篇文章中確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旨;三是必須具體,不能大而空。主旨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如果文章主旨不鮮明,即使文采很好,也不能算一篇很好的作品。不管是寫人還是記事,主旨都要突出、鮮明、一目了然,不能讓讀者費盡心思地揣摩。
“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貫穿文章的全篇,也是整篇內容的中心。它的統率作用,體現在立意決定著文章用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怎樣對文章進行謀篇布局;使用什么樣的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等。所以說,有沒有立意,立意的高低,對一篇文章的優劣起關鍵性的作用,絕不能忽視。
如何讓初中生作文贏在立意呢?具體有以下方法。
1.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知全豹。”作文不一定非要去寫那些重大的事件,初中生生活與學習中接觸到的多數都是小人物、小事情、小場景,但通過這些也能反映豐富的社會內容,揭示深刻而重大的社會主題。這就需要我們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義的材料。
文章主旨立意的確定常常可用“以小見大”這一方法。這“小”符合初中生的生活經歷和實際,讓其不會覺得寫作時無材可用;這“大”既可讓其養成深入觀察和挖掘生活的好習慣,又可以讓其有機會寫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這也是說可以從小的事情和細節、小的物件和人物落筆,通過挖掘,照樣可以揭示出大的思想和內涵,反映出深刻的主旨。實際寫作中,初中生可以展開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內而外的聯想與想象,借“小”的素材來表達“大”的感情和道理,達到滴水藏海、見微知著的效果。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對百草園做了細致的描寫。這段文字著重描繪了百草園在不同季節的景色,寫得精彩生動而富有情趣。作者對百草園的景象進行多角度的描繪,使其有形有色,有聲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鳴蟬,秋天的蟋蟀——這一切綜合在一起,構成了豐富而美麗的百草園風采。從對景物的描寫中暗示出作者對百草園的懷念與愛戀,體現了文章的主旨。
如何做到“以小見大”呢?首先,我們要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許多的點滴細節,多觀察的同時多思考,必然能收獲更多。其次,我們要學會在觀察所得的基礎上多一步思考,相信你會有意外的發現。古往今來,所有的發明創造者都是勤于思考,多是會提問者。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沒有視為理所當然,瓦特看到水開后的水壺蓋不停跳動沒有無動于衷,他們都是多問一個“為什么”,并且繼續觀察、思考,最后找到了改變人類生活的答案。這些“尋根問底”的思維追尋不僅會促進思維的發展,而且隨著時間的積累與沉淀,我們寫作所需鮮活素材的河流將永不干涸,這正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就像俄國文學家契訶夫的“生活手冊”。契訶夫的小說常取材于日常生活,語言樸實無華卻富含哲理,這都得益于他平時的一個好習慣:注意素材的積累。他在平時的生活中,隨時隨地記錄下在與人交往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再細致地整理成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一本“生活手冊”,像契訶夫那樣勤于記錄生活中的點滴精彩。
2.反彈琵琶,反向立意
“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之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之不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只有經過多思考多推敲,從尋常之事中尋找到亮點,從平常故事中挖掘出新意,透過現象見本質,精心取舍,這樣立意寫出的文章方可令讀者眼前一亮。
有些事物,若大家都從正面著筆,則會有千人一面的感覺;若從反面立意,異向切入,則可能使人耳目一新。這種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稱為“反彈琵琶、反向立意”。當然,反彈琵琶,必須做到進退有度、言之有理,不能犯原則性錯誤。
針對“閱讀”為話題的作文,初中生常選擇“開卷有益”這個主旨,展開來會有多讀書就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明辨是非,可以洞曉世事滄桑,廣濟天下民眾等具體內容。但也有同學選擇如“開卷未必有益”之類的主題,表達了對于書的選擇,書的讀法等方面的思考與觀點。這種跟常理唱反調的寫法就是“反彈琵琶、反向立意”。其實,反向立意看似反常,實則自有道理,給人以新意。
怎樣才能比較好地“反向立意”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善于從“從來如此”的傳統觀念跳出來思考。人如果長期處于某一事物或情境中,就會司空見慣,就會容易形成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就可能對事物的本質把握不準或不全面,有時甚至是完全不假思索的錯誤。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經常運用逆向思維來“反彈”,常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去確立主旨,就可能從固定的思維模式中擺脫出來,從而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言中傳情,表露主旨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情是人與生俱來的東西。古今中外的作家幾乎毫無例外地將個人感情都滲透在他們的創作中。只有用飽含深情的筆觸行文,才能使文章更加的真實動人,才能更自然地表達主旨,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感情真摯”是《中考作文分等評分標準》里內容等級中最高的一等,是指文章中所表達的發自內心的真實自然的感情,文章除了做到事要真、情要真、情要美、情要濃,還要恰當地運用描寫、議論和抒情,不能一敘到底,同時注意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來打造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
語言的生動、傳神,不僅是文采的一種表現,也是情感、主旨的一種流露。在寫作中,精準而飽含感情的語言,能很好地體現文章主旨。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筆下的菜畦是“碧綠”的,桑葚是“紫紅”的,石井欄是“光滑”的;黃蜂是肥胖地“伏”,叫天子是輕捷地“竄”,油蛉的“低唱”和蟋蟀的“彈琴”;等等,我們能從生動的語言感受到作者對百草園由衷的喜愛之情,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也暗示出對束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滿,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典型事例,揭示主旨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和事例,最有表現力和說服力,同時也最能反映事物本質,揭示文章主旨。在寫文章時,選擇好的素材,好的事例,便意味著文章成功了一半。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敘述了父親失業,家里典當東西葬祖母,父親卻為我做了新大衣;父親年老體胖,卻穿過鐵道爬過月臺為我買橘子,文中所選的事例都來自生活中,但卻表現了深沉而偉大的父愛,這是文章主旨所在。所以典型事例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化、揭示主旨。
在選取典型的事例后,還應對其進行巧妙的加工與剪裁,以更好地表達主題,具體方法有:
細節描寫激活典型事例。細節決定成敗。所選細節,缺乏典型意義,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細節雖好,但若描寫不給力,如同廚藝不精,糟蹋了美味的食物一樣。記敘類的文體,可以借助鮮活的細節,恰當的修辭,講究的煉字,深入到情節之中,烘托渲染,將事例活生生地展現出來。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替范進扯衣裳后襟的事例,《孔乙己》中孔乙己排錢買酒的事例,都離不開細節的成功處理。議論類的文體敘述事例,在簡潔的前提下也要注意增添敘述色彩,使記敘的要素完整,做到概括的事例形象化。
不同文體活用典型事例。故事性強的文體,其典型事例可以根據事情發展的要素完整、詳盡地敘述與描繪,使其具體生動,有感染力。議論性強的文體,雖然某些故事性強的典型事例與寫作主題之間有某種共同點,但無法直接引用。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刪去枝葉,突出主干,在關鍵處加以點染,總之想辦法把這類事例轉化成議論的論據。
一材多用典型事例。一個典型事例如果對其進行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就能發現蘊含其中的多方面含義,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就是這個道理。同樣一個典型事例,我們對其進行立體、透徹、多元化地分析,運用發散性思維,多聯想,多創新,多角度,就能提煉出不同的觀點,發現不同的意義,這樣就能真正地做到“一材多用”。
【參考文獻】
[1]陳學. 中考新材料作文臨考突破與應試技巧[M]. 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
[2]易斌. 語文考試作文中考篇[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