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麗
【摘要】蒙臺梭利指出:“事實上,在我們的實驗中,幼兒的注意力不是由一個教師人為地保持的,而是由一個固定的引起注意的物體保持的?!笨梢?,提供適宜的活動材料不僅是幼兒有效學習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滿足幼兒內在需要的外在條件。為此,我們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材料投放進行了分析研究,做了一些實踐性活動。
【關鍵詞】科學;材料;探索
近年來,我區非常重視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從集體教學活動到個別化學習,每學期都進行園際之間的互查和反饋?;ゲ楣ぷ髦邪l現各園都有類似的問題,即個別化學習中的材料就是集體教學活動中材料,基本沒有變化;集體教學活動中選用的材料不典型,不能為一個問題或現象做出顯性的試驗證明,亦如個別化學習中孩子忙于操作和記錄一樣,學習目標不清晰。
大多數教師認為,個別化學習材料提供得越多越好,卻較少會考慮主題核心的價值。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會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個別化學習基本不考慮;在集體活動中材料是幫助幼兒梳理經驗的,而在個別化學習中就是幫助幼兒引出探索點或者進行后續鞏固的。在材料認知方面,教師是有一定的認知偏差的。幼兒園的常規科學探究活動有集體教學和個別化學習兩種形式,材料的投放在這兩種不同的組織形式中應有不同的著眼點。
一、投放的材料凸顯目標的達成和能力的獲得
科學活動中的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比較特殊,教育內容主要是依據課程標準或是該學科的邏輯制定的,對活動效果的評價標準是預定的目標是否達成,材料的選取是否直接服務于教學目標。而個別化學習是由幼兒發起的探索活動,旨在滿足幼兒的需要,以幼兒的興趣為導向,活動是低結構化的、綜合性的,幼兒的探索不必拘泥于特定的目標,材料的投放應更開放,強調幼兒多種方式的表達。
比如,小班“磁鐵的秘密”這一教學活動旨在讓幼兒發現磁鐵相吸相斥的有趣現象。如何讓幼兒直觀地發現磁鐵相斥相吸的現象呢?我們選擇了一塊能顯示正負極的環形磁鐵,讓幼兒能一目了然地發現了磁鐵相斥相吸的現象。接著,磁鐵由兩塊增至三塊,這樣便于幼兒循序探索,理解要點。我們投放的每一種材料,都緊緊圍繞“發現磁鐵相吸、相斥的有趣現象”這一核心目標。在個別化區域操作中,我們提供了長條、U形和環形的正負極磁鐵,材料提供不是對集體教學活動材料的簡單復制,而是讓孩子在對磁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繼續探究磁鐵其他的有趣現象。如孩子會發現兩塊磁鐵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就相吸在一起,而相斥是需要有意擺放的。利用磁鐵的相吸,小班的孩子把長條的磁鐵拼接成了磁鐵火車,而磁鐵火車又如何站立起來呢,孩子們又在不斷地擺弄著手中的磁鐵。在不斷的擺弄觀察中,孩子們的探究興趣愈發濃厚???,我們的孩子發現“長火車”能變成一個不會斷裂的圓形時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二、投放的材料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集體教學是預設性的,材料的選擇往往是教師經過自己實驗、改進后才進行投放的,目的是呈現當次活動的核心經驗,幫助孩子將以往零星的經驗進行梳理,讓孩子了解一個明確的知識點。而個別化學習的材料選擇和投放則是作為集體教學的引子或者是集體教學的延伸拓展,因此材料是多元化的,旨在讓孩子不斷地進行探索,發現問題,引發思考,最終運用獲得的知識來進行實踐,培養孩子科學探究的品質。
如“水的表面張力”這一內容因為比較抽象,很難用科學且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解釋,所以這一內容的教學是以個別化學習的形式開展的。起因是今年在“動物大世界”主題活動中,幼兒一次偶然的發現,竟引出了對“水的表面張力”這一現象的探討。在“動物大世界”閱讀區內,孩子們發現一只蚊子在水面行走而腳沒有戳破水面,水面上形成了一個凹陷的“水坑”,神奇的現象引起了孩子濃厚的興趣,是蚊子腳特別嗎?孩子們回去做個一次調查,第二天大家都紛紛講述自己搞查的結果。有的說:“水有表面張力,蚊子的腳在水表面張力的作用下產生浮力,可以支撐起蚊子瘦小的身體,從而使它能輕盈地在水面上行走?!币灿泻⒆诱f:“是蚊子的腳有超強的疏水性才會這樣?!薄澳愕囊馑际撬麄兌己軓?,所以才會這樣?我覺得是水的表面張力?!薄澳菫槭裁粗挥袀€別小動物才行呢?只能說明是他們的腳超強?!焙⒆觽儽娬f紛紜,意見非常的不統一。產生這樣的現象到底是水的表面張力還是蚊子的腳比較特殊呢?教師提示孩子可以再去查閱一些書籍資料(教師事先準備好的關于水的表面張力的一些現象和水黽腳的一些特寫說明),突然一個孩子叫起來:“你們來看,水的表面張力有很多種的,樹葉上的水珠都是圓形滾落的,水彈起來也是圓形的,這些都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我們玩的吹泡泡也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你們看,是水和空氣接觸的時候形成的膜,也就是水的表面張力,才讓蚊子可以在水上行走的?!薄懻撨€有持續,孩子們因為一個問題的交流越來越深了。
教師為了讓孩子加強探究水的表面張力,提供的材料是多元化的,同時又不是集體教學活動材料的簡單復制,從而引發了孩子們對水的不斷探索。孩子們的探索精神就是在豐富的材料互動中逐漸培養出來的。
三、投放的材料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
集體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瞄準的是班級所有的幼兒,至少是大部分幼兒都能受益的學習內容,投放的材料要能被該年齡段的幼兒接受,因此在層次上會更多考慮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個別化學習操作旨在滿足幼兒的個性需要,在投放材料時會注重難度、梯度,以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表現。
同樣以磁鐵為例,磁鐵的探索在中班應該如何進行?在中班“交通工具”主題中,大多數孩子對現代科技的產物磁懸浮列車充滿了探究的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集體教學活動“磁懸浮列車”,讓孩子在廣泛地收集數據后開展分享交流。在交流中,幼兒知道了磁懸浮列車就是利用磁鐵相斥的原理建造而成的,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產品是利用磁鐵的相斥相吸原理制造而成的呢?類似的探究活動就落在了個別化學習中。在個別化學習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水平,再進行不同的探索。有些孩子會搜集一些圖書資料、視頻資料,或者淘寶上的成品;而有些孩子已經不滿足于此,開始用磁懸浮原理來設計自己的產品……在探究活動中,孩子們真正認識到了磁鐵的作用。
四、投放的材料體現科學性與情趣性
幼兒園的科學集體教育活動大多圍繞某一科學現象的發現來進行探索的,而科學現象和科學規律的呈現是蘊含在特定的條件之下的,因此對材料的選擇具有較高的要求,而且要符合一定的標準。而個別化學習旨在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誘發幼兒樂于探究、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對活動環境的創設以及材料的選擇不同于集體活動,個別化學習的材料選擇與投放要有一定的情景性和情趣性。
比如大班的“造橋”這一活動,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獨立操作,因此在集體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會因為同伴的無意磕碰,放花片時的力度過重而使橋面坍塌,導致他們根本無法準確觀察不同橋面的承重差異。材料的投放如果不能滿足科學規范的操作,那么活動本身也就失去了意義。從孩子的表情就可以發現,平面橋要比拱形橋放的花片多,這其實是因為理解錯誤而產生的現象。但在個別化操作中,孩子個體的操作可以更專注,更細致,外來因素的影響也相對減少了,所以科學性在個別化學習中也就有了很好的體現。
五、投放的材料注重多元化和典型性
科學領域內的集體教學活動中材料不是一味地要求多,而是要考慮材料的多元化,且要有一定的典型性,讓材料富有操作性,從而利于科學知識、科學規律的發現。個別化學習中,材料類型要豐富,便于后續活動的延伸探索??茖W探索活動對培養孩子的綜合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投放材料中的典型性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經典的材料有助于提高孩子對生活現象進行觀察的積極性,幫助孩子高效科學地理解周圍的事物,促進孩子整體視野的開發。同時要注重投放材料的多元性,多元化的投放材料有助于拓展孩子的選擇空間,促進科學探索活動尊重孩子的個體性差異,幫助幼兒教師展開有針對性的科學探索活動,切實幫助各個孩子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在“小水滴爬上來”的教學中,第一次操作中主要考慮選擇什么材料便于幼兒觀察到明顯的爬水現象,在第二次操作時最初教師投放了廣告紙、餐巾紙、卡紙、瓦楞紙等共9類不同材質和厚度的材料,幼兒在探索時被過多的材料搞得眼花繚亂,并且還要一一摸摸各種材料,又費時,反倒不利于探索規律的發現。后來經調整,便以“厚度”“密度”為主要區分標準,由之前的9類材料縮減為4類,選取了餐巾紙、圖畫紙、鉛畫紙、臺歷紙,材料的操作以利于孩子的現場觀察記錄為準則。在個別化學習中,教師制作了充滿童趣的“小動物愛喝水”的操作材料,提供了大量不同種類的紙,以利于幼兒在更大的范圍內探索生活中各類紙吸水性的快慢。活動中孩子的觀察更多,探究秘密的興趣更濃。
經過一些實例性的研究,教師在材料的投放中應根據目標、內容遞進性地投放材料,為幼兒的發展提供適宜的支架,以豐富幼兒園的經驗,幫助幼兒園建構新的知識框架,激發幼兒園繼續探索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紀書芳. 小班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美工區的材料投放策略[J]. 好家長, 2018(68) .
[2] 顧夢宇. 幼兒美工區活動的開展探研[J]. 成才之路, 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