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 程群



摘 要:為配合“日出東方”項目建設,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搶救性考古發掘兩座北朝墓葬,該墓葬的發掘對研究太原地區北朝時期小型墓葬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太原;北朝;墓葬
2017年8月,為配合“日出東方”項目建設,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搶救性考古發掘兩座北朝墓葬。現將兩座墓葬的相關情況簡報如下。
1 地理位置
“日出東方”建設項目北朝墓葬位于太原市小店區北營街辦南坪頭村,南為道把村,東南為崗頭村,北為老峰村,東環高速公路從其西部通過(圖1)。該墓地清理出墓葬兩座。M1位于墓地西北部,M2位于墓地東南部。
2 M1墓葬
2.1 墓葬形制
M1為土洞墓,由墓道、墓室組成,方向210度。斜坡墓道長4.1米,寬1.28米,深0~2.8米。墓道填土為黃褐色綿土,土質較硬,無夯打現象。墓室長2.3米,寬0.4~1.28米,高0.5米。葬式為仰身直肢葬,未發現葬具(圖2)。
2.2 出土遺物
M1共出土陶罐1件、紅陶碗2件,其中小紅陶碗(M1∶3)出土于墓道填土中(圖3)。
陶罐,標本M1∶1。盤口,短頸,溜肩,弧腹,平底,肩飾兩組弦紋。口徑10.8厘米,最大腹徑18厘米,底徑8.4厘米,通高25.6厘米。
紅陶碗,標本M1∶2。直口,上腹斜直,下弧腹,實足,內底印有變形蓮花紋。口徑11.9厘米,足徑3.1厘米,高6.1厘米。
紅陶碗,標本M1∶3。直口,上腹斜直,下弧腹,實足。口徑9.4厘米,足徑4.5厘米,高5.5厘米。
3 M2墓葬
3.1 墓葬形制
M2為土洞墓,由墓道、墓室組成,方向210度。斜坡墓道長3.74米,寬0.9~1.08米,深0~3.76米。墓道填土為黃褐色綿土,土質較硬,無夯打現象。墓室長2.2米,寬1.5米,高0.9米。葬式為仰身直肢葬,葬具為木棺,棺長2.1米,寬0.6~0.92米(圖4)。
3.2 出土遺物
M2共出土陶罐2件、陶碗2件、貝殼盒1件、鐵器1件。
陶罐。2件陶罐形制基本相同,標本M2∶1。盤口,短頸,溜肩,弧腹,平底,肩飾兩組弦紋。口徑9.8厘米,最大腹徑15厘米,底徑5.6厘米,通高19厘米(圖5)。
紅陶碗。2件紅陶碗的形制與M1∶2基本相同,唯器表呈黑色。標本M2∶3,直口,上腹斜直,下弧腹,實足,腹外壁有一周弦紋。口徑12.5厘米,足徑5.6厘米,高5.4厘米(圖5)。
貝殼盒,標本M2∶5。自然貝殼,兩扇一正一反置于墓主人肩側(圖6)。
鐵器,標本M2∶6。圓形,殘損嚴重,直徑7厘米(圖7)。
4 結語
①M1∶1陶罐與太原開化墓群M52∶1出土的陶罐相似;M1∶3陶碗與太原西南郊北齊洞室墓M62∶24、M62∶25、M62∶76陶碗形制相似;M1∶2、M2∶3陶碗與太原開化村北齊洞室墓M85:14、M85:15、M85:16、M93:1、M93:3,以及北齊徐顯秀墓紅陶碗(標本420)形制相似。因此,該墓地時代應為北朝時期。
②太原地區已公布的北齊時期大、中型墓葬資料較多,小型墓葬資料則較為少見。已知西北環高速公路開化村段曾發掘數座北朝時期墓葬,已公布了中型墓葬資料,但其中小型墓葬資料未公布;西南環鐵路開化村段亦發掘出土22座北齊時期的墓葬,但其中小型墓葬資料未全部公布;晉源區開化村富力山考古工地曾發掘10余座北齊時期小型墓葬,其發掘資料也尚未公布。“日出東方”建設項目南坪頭北朝時期墓葬的發掘對研究太原地區北朝時期小型墓葬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發掘:周健、馮鋼、朱海玉、原江
繪圖:原江、金曉彤
攝影:原江、陳慶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