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
【中圖分類號】R739.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034-02
原發性喉癌,是指原發部位在喉部的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繼發性喉癌,是指來自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喉部,較為少見。目前,喉癌發病原因尚未得出確切結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喉癌是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為了降低喉癌患病率,取得喉癌治療的良好效果,人們應在了解喉癌主要癥狀的基礎上,掌握喉癌的預防措施。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積極參與喉癌防治活動。下文著重探究喉癌癥狀,以及有效防治措施[1]。
1 喉癌病因及主要癥狀
之所以會出現喉癌病癥,與患病者生活環境、生活習慣、職業性質等內容有關,詳細分析為:若患者居住地存在污染現象,或臨近工廠,那么工廠運行期間會產生大量粉塵、砷、二氧化硫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隨著居住時間的增加,患有喉癌的幾率隨之提高。若患者日常生活中習慣吸煙、飲酒,那么患呼吸道腫瘤的幾率相對較大,因為煙草在燃燒后會產生苯并芘,這是致癌的關鍵因素。若患者的工作內容與有毒化學物質相關,無疑會加大患病幾率。此外,若患者體內缺乏微量元素、感染HPV病毒,或長期受放射線、性激素影響,那么喉癌發病率會高于普通人[2]。一般來講,喉癌癥狀表現為咽喉疼痛、聲音改變、咳嗽、呼吸困難、血絲痰、耳痛等,不同原發部位癥狀出現順序可不同。以原發部位喉癌順序為依據,細分為聲門上型喉癌、聲門型喉癌、聲門下型喉癌、跨聲門型喉癌,各類型喉癌癥狀表現如下:
聲門上型喉癌:這類喉癌在發病早期無明顯異樣,隨著發病時間的推移,腫瘤嚴重程度則日益加劇,喉癌嚴重期患者會察覺到咽喉的種種不適,如吞咽困難、咽喉發癢等。由于會厭舌面根部腫瘤發展速度較快,繼而后期患者會出現耳痛、聲音嘶啞、呼吸不暢、咳血等現狀。對于中年患病者來講,一旦感到咽喉不適,應提高警惕,并及時到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
聲門型喉癌:對于聲門型喉癌患者來講,發病前期所表現的癥狀與“咽喉炎”癥狀相似。隨著腫瘤的不斷惡化,患者飽受失聲、口臭、吞咽無力、咳血等病癥的困擾。若患者治療不及時,那么腫瘤體積會迅速增大,突破聲門區就會快速向淋巴位置轉移。病例介紹:患者,男,45歲,患有喉癌近三個月,化療兩個周期。患者兩年前患有重感冒,感冒過后出現聲音嘶啞,此現象持續一周左右,一年時間內多次出現間歇性聲音嘶啞現象。之后該患者到當地醫院就診,經纖維喉鏡檢查并活檢后診斷為“中分化鱗狀細胞癌”。其中,CT表現為:聲帶局部增厚,表面較粗糙,呈強化態勢;向前蔓延到聲帶前聯合,進而影響聲帶活動,導致聲音嘶啞[3]。
聲門下型喉癌:這一類型喉癌的發病幾率較低,由于原發部位較隱蔽,進而會出現檢查不到位、診斷失誤等。聲門下型喉癌發展到嚴重程度后,患者會出現陣咳、咳血等癥狀,并且呼吸頻率加快、吸氣受阻。此時,檢查人員應著重檢查患者聲門下區及氣管,以此了解病情進程。
跨聲門型喉癌:指原發于喉室,跨越聲門上區及聲門區的喉癌。早期不易發現,腫瘤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確診患病時間在半年以上。
若患者反復出現上述癥狀,應留心觀察咽喉部位,并及時到醫院就診。常見檢查方式主要有頸部查體、喉鏡檢查、影像學檢查、活檢,其中,喉鏡檢查細分間接喉鏡檢查、直接喉鏡檢查、纖維喉鏡檢查、頻閃喉鏡檢查。懷疑喉癌者陳述癥狀時,應遵循客觀性和真實性原則,并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以便為接下來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是喉癌確診的主要依據。一旦確診為喉癌,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并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之所以大多數患者會錯過喉癌治療的最佳時機,主要是因為患者對喉癌知識了解甚少,即使感到咽喉不適,也會將其歸結為感冒、咽喉炎等小病。殊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病癥會愈加嚴重。據資料顯示,每年新發喉癌約十六萬例,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發病年齡在40~60歲之間。近年來,喉癌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河南省林縣喉癌發病率偏高,這與該地區環境有直接關系。此外,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喉癌發病率次之。相比而言,南方地區喉癌發病率普遍偏低[4]。
2 防治措施
現下,可選擇的喉癌治療方式有以下幾種。
手術治療:醫生根據咽喉腫瘤所在位置的不同,為其推薦適合的手術方式。其中,支撐喉鏡下切除術適用于早期喉癌患者,它具有微創性、快速恢復等特點;喉部分切除術細分多種手術方式,根據聲門癌侵犯范圍選擇相應的手術種類;聲門上喉切除術和全喉切除術分別適用于聲門上癌和喉癌晚期患者。
放射治療:它適用于早期喉癌患者,但這一治療方法具有時間長、治療反應過大等缺點。
聯合治療法:手術與放射治療相結合療法,這能大大提高喉癌患者存活率;也是現代喉癌治療中的主流方法。
生物治療法:由于這一治療方法處于實驗階段,生物治療療效尚未確定,故而,這一方法的實踐價值相對較低。
化學療法:根據患者病癥程度,為其選用具體的化學藥物治療手段,輔助化療主要用于術后,它在消滅遺留腫瘤細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誘導化療法用于術前,通過藥物供給的方式予以治療;姑息性化療適用于喉癌反復發作的患者。
中美研究學者針對喉癌發病原因和治療措施進行深入探究,通過預防干預實驗得出喉癌有效防治的客觀結論。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禁煙、適當飲酒,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食用含維生素E、β胡蘿卜素、硒元素的食物。一旦發現患有喉癌病癥,應遵從醫囑,配合醫生治療。喉癌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及患者家屬應積極參與醫院組織的健康教育活動,主動與醫護人員溝通,以免產生焦躁、抑郁情緒。治療過后,患者應定期復查,根據復查結果適當調整生活方式,遠離污染嚴重的環境,以免喉癌復發[5]。
參考文獻:
[1] 佚名. 以急性喉炎為首發癥狀的喉癌誤診體會[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8, 53(8):640-640.
[2] 莊麗萍, 許玉, 柯水燕,等. 喉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其參與臨床決策的狀況分析[J]. 現代臨床護理, 2017, 16(2):22-26.
[3] 呂忠. 早期喉癌治療方式選擇的研究進展[J]. 吉林醫學, 2018, 39(4):758-760.
[4] 佚名. 繼發性喉結核誤診喉癌1例分析[J]. 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18, 24(5):114-115.
[5] 徐海燕, 成爽, 黃宇梅,等. 連續性護理干預對喉癌患者術后心理狀態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