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中圖分類號】R1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038-01
1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又被稱為抑郁障礙,患者的主要癥狀為長時間情緒低落,是心境障礙其中之一,隨著病情的發展,會由情緒低落逐漸變為郁郁寡歡再到傷心欲絕,最終自卑、抑郁、情緒十分悲觀,還可能出現厭世的情緒,最終企圖通過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者傷害他人。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運動性激越,即患者腦海中會不斷重復的思考漫無目的事宜,思維邏輯沒有條理,大腦隨時處于緊張的狀態,不能集中注意力來思考某一問題,同時伴隨煩躁、緊張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但并不了解為何為出現此類情況,此類患者很可能被診斷為焦慮癥,但通過檢查會發現其主要是因為抑郁引起的。因為該病的持續周期很長,且平時很難發現,容易反復發作,雖然大部分可以自行緩解,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其行為會逐漸變得極端,所以應引起重視。
2 抑郁癥的治療要求以及目標
而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期間,不僅僅應當單純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還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開心快樂的情緒,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這樣才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復。而患者在發生抑郁癥后也不可過度害怕,這樣反而會加重抑郁癥的病情,患者家屬需要了解患者的自身訴求,并且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使患者了解抑郁癥并不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損傷,僅僅屬于一種精神疾病,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合理用藥,即可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無需過度擔心,予以患者相應的社會支持和家庭支持,這樣能夠保證患者的康復。
3 抑郁癥的特點
目前,我國患抑郁癥的人群逐漸增多,發病率正逐年增長,其可能和工作壓力增加、社會環境、生物等諸多因素相關,其中生物學因素主要包含遺傳、神經內分泌等相關,在成年期遇到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可能觸發抑郁的關鍵條件,但抑郁癥并非某一種因素導致,而是各類因素之間相互作用。
因為該病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病情發展十分緩慢,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對其生命健康也會造成威脅,同時對其家庭也來帶經濟負擔,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并且配合相應的護理,來對其預后進行改善[6]。
4 心理干預的必要性
心理干預主要是抑郁癥發生后患者家屬可采用的一種輔助治療方案,也是一種常用的護理方案。,并根據其病情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目的是讓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治療和生活,通過心理護理來緩解其不良情緒,舉辦活動是為了讓患者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護理人員的關心,促進其盡快的恢復,提高生活質量。而患者家屬需要不斷對自身的護理技巧進行提高,讓患者家屬平時對患者多點關心和關愛,才能對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提高整體護理效果。
5 抑郁癥發生后的處理方式
5.1 在患者發病后,大多數患者都不愿承認自身存在疾病,所以在這種狀態下,患者家屬應當盡可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感,并且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告知患者自身的病情狀況,鼓勵患者進入醫院接受各項治療。而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患者家屬需要小心翼翼,不要硬用言語刺激患者,避免患者做出過激的行為。
5.2 給予患者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患者房間內的安全,將室內的危險物品移開,不可在房間內放置剪刀或其他具有鋒利表面的物品。防止患者出現應激反應,傷害自己或者其他人。加強對患者的監測,并做好交接工作,針對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應重點關注。
5.3 除日常護理外,患者家屬需要與醫師保持合理溝通,在醫生的引導下對患者進行合理疏導,了解其心理狀態以及焦慮的事情,然后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其自卑、煩躁等情緒進行緩解,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其治療的配合度,為下一步工作做好鋪墊。
5.4 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告知其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同時講解其發病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定期舉辦有益身心的活動,例如唱歌、跳舞、打球等活動,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多與人溝通和交流,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同時對其保持愉悅的心情也有所幫助。告知患者平時多出門活動,積極參與各類社交活動,可以讓其更好認識自身病情的危害,找回對生活的樂趣,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
5.5 這家屬可以帶領患者進入相關的心理咨詢室和咨詢部門中,定期對患者進行疏導,并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展開探討,或者邀請心理咨詢專家和醫生進行專題演講,讓患者做好自身病情的評估,可以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及時調節,同時通過發放自我管理手冊,來讓患者記錄自己心情和病情的變化,方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5.6 而患者在病癥康復期間,應當將抑郁癥患者安排在陳設簡單且易于觀察的病房內。若患者心理狀態極差,并且具有自殺傾向,患者家屬需要與患者積極溝通,并且密切關注患者的行為。若發現患者存在不良動機,則應當立即予以心理支持,避免患者出現意外。患者在用藥時,護理人員應當在旁進行監督,了解患者的用藥狀況,避免患者在用藥時出現過量用藥而引起自殺或其他安全事故?;颊咴谕獬龌顒訒r,護理人員則應當全程陪護,避免患者在將危險物品帶在身上,引起意外事件發生。尤其是在交接班、節假日以及夜晚的護理人員較少的情況下,應當加強巡視,進一步保證患者的安全,避免一切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