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妮


[摘要] 目的 研究與分析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 方法 選取來該院進行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30例,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隨后將這30例患者分為傳統護理組與綜合護理組,每組15例。其中對傳統護理組患者采取傳統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而對綜合護理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隨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SAS評分以及SDS評分等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SAS評分以及SDS評分等指標均較佳,但是綜合護理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較大,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心理狀態,值得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 護理干預;類風濕關節炎;糖尿病;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a)-016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diabetes.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 su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The 30 patients were then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15 case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to intervene i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hil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to intervene in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The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SAS score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etter, but the indicators of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were better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diabetes.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state.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use.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Rheumatoid arthritis; Diabetes; Influence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該類疾病是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該類疾病的多發人群為40~60歲的女性,根據大量數據顯示,該類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致殘性疾病之一。大量臨床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往往具有糖尿病史,且經常會出現胰島素抵抗的現象,同時機體內的胰島β細胞的功能會受到損傷[1]。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該文研究與分析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進行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30例,隨后將這30例患者分為傳統護理組與綜合護理組,每組15例。在傳統護理組的1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例,有女性患者6例,年齡為21~66歲,平均年齡為(33.56±4.51)歲,在綜合護理組的1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例,有女性患者7例,年齡為20~68歲,平均年齡為(33.61±4.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傳統護理組:對傳統護理組患者采取傳統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
綜合護理組:對綜合護理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很多患者在被確診以后,因為對自身所患疾病的不了解而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會影響患者的后續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地聽取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內心的疑慮,給患者有效的途徑發泄自己的情緒,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熱情,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教育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提升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主要講解有關糖尿病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的病因、臨床癥狀以及治療方法等知識,樹立患者的治療自信心。③基礎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實時觀察與監測,對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時間以及疼痛程度等情況進行詳細地記錄,在患者活動時可以使用拐杖,以此來減緩患者關節的疼痛感,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檢測,如果發生意外情況,則需要及時上報[2]。④用藥護理: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定期服用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物,實時觀察患者的腎功能異常以及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⑤功能鍛煉:在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在患者患病初期,可以服用鎮痛藥物后進行輕程度的體育運動,在疾病的恢復階段,可以進行健身操、慢跑、散步以及太極拳等有氧運動,以輕微疲勞為宜,不宜勞累過度[3]。
1.3? 評判標準
由該院醫師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SAS評分以及SDS評分等情況進行詳細地記錄,且進行存檔。其中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標,而SAS評分用來評判患者的焦慮程度,而SDS評分用來評判患者的抑郁程度,患者的分數越高,其心理狀態越差。
1.4? 統計方法
數據記錄于SPSS 22.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學科學處理,計量資料(x±s)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較佳,但是綜合護理組患者的該項指標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以及SDS評分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以及SDS評分等指標均較佳,但是綜合護理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由于病程較長,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緩解疼痛感,因此很多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喪失了對治療的信心,給患者家屬以及社會帶來了較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4]。對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消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提升護理質量,維護醫院的良好形象,促進醫療行業進一步發展[5]。
該文研究與分析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SAS評分以及SDS評分等指標均較佳,但是綜合護理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較大,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心理狀態,值得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春雨,羅曉紅,徐進.脊髓空洞癥引起神經源性關節病誤診為類風濕關節炎1例[J].臨床軍醫雜志,2016,44(11):1210.
[2]? 程渝,韓佳麗,陳聰,等.類風濕關節炎及抗風濕藥物對胰島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2018(1):150-153.
[3] 何菊林,易天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措施[J].世界中醫藥,2016(B06):1912-1913.
[4]? 王曉芬,胡赟霞.自我護理培訓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18):2292-2294.
[5]? 劉菲菲,鄂曉強.綜合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心理障礙及疼痛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0):140-143.
(收稿日期: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