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兵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022-02
陳女士今年47歲,在5年前的一天發現自己手關節腫脹,有明顯的疼痛感。最開始并沒有在意,但是后來早上還會出現關節僵硬的情況,在天氣變化的時候關節的疼痛程度會加重,甚至覺得全身關節都疼痛。后來醫生確診:陳女士患了類風濕關節炎。相信很多人對該疾病并不陌生,該病為臨床常見病,主要的發病人群為40-60歲中老年人。所以年輕子女常常聽到父母說自己關節疼痛,這時一定要陪同叮囑父母到醫院檢查很可能就是類風濕。
在醫學領域人們將類風濕性關節炎稱為“不死的癌癥”,這主要是因為該病會反復發作,病程很長,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目前,類風濕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西醫治療;另外一種是中醫治療。在西醫治療中常選擇激素類藥物和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類風濕患者的癥狀,但是也會出現不良反應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患者股骨頭壞死和胃潰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中醫治療主要為天然藥物,所以在臨床治療中不容易引發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那么類風濕的中醫治療方式有哪些呢?
1 食物療法
正所謂醫食同源,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具有偏頗特性,合理安排能夠有針對性地用于某些病癥的臨床治療或者是輔助治療。相信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食療”,食療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并且能夠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作用。類風濕的食療方案主要有:
蔥白粥,做法十分簡單,就是用大米熬粥,在粥快要熬好的時候加入蔥白(就是普通小蔥的蔥白),還可以在里面加入一點生姜發汗。蔥白粥能夠起到祛風散寒的作用,類風濕患者在惡寒、頭痛以及關節不利的時候可以服用。
牛筋湯,主要食材為牛筋,通常選取50g牛筋,再加入15g杜仲、15g續斷以及50g雞血藤加清水共同熬湯食用。牛筋湯的主要功效為補腎強筋壯骨,如果日常生活中感到筋骨酸軟乏力可以熬此湯食用。
防風薏米粥:主要用料為薏苡仁和防風,將兩者同時加入清水中熬煮,帶薏苡仁熟就可以了,這個粥需要每天食用,最好能夠持續一周。防風薏米粥的功效為:清熱祛風行痹。如果類風濕患者感到節紅腫疼痛食用此粥能夠有效緩解關節疼痛情況。
五加皮酒,這個不適合所有患者,尤其是酒精過敏患者切不可食用。做法也十分簡單,將五加皮、牛膝以及當歸洗干凈并且晾曬干之后加入白酒,密封7天之后就能飲用,每天的飲用量不要超過100ml。
2 外搽及敷貼療法
類風濕的中醫治療方法中外搽及敷貼療法十分常見,簡單來說就是將藥物直接貼在患處。外用藥法起效較快,并且安全性更高,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什么傷害。常用藥物有以下幾種:
立患丹,該藥主要包含艾葉、蔥頭與生姜,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取材簡單。將以上三種材料搗爛之后用布包起來,蘸取一點熱燒酒擦患處能夠有效止痛。
鹽敷,顧名思義主要的用料為鹽,在鹽中加入小茴香和菖蒲,炒熱之后用布包起來熨患處,能夠起到止痛的效果,特別是對于關節冷痛者來說,效果十分顯著。
3 中藥熏洗療法
中藥熏洗療法又被稱為蒸汽治療療法,通俗來講就是通過泡澡或者是泡腳等方式治療疾病。很多不知道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通過熏洗中藥能夠霧化透過皮膚起到治療的作用。常見的中藥熏洗方案有:
二妙湯,治療所有的風痹癱瘓,筋骨疼痛。主要用藥有甘草和威靈仙,加入水中待水開五六滾之后即可,以自己耐受溫度為準進行泡澡即可。
五枝湯,五枝就是指桃樹、桑樹、柳樹、槐樹以及香椿的枝條,上藥細剉,同時在其中加入麻葉,去渣淋洗。最開始在睡前淋洗,注意不能見風。
二烏湯,該湯劑的用藥比較多,需要用到川烏、草烏、羌活、獨活、防風、生南星、舒筋草以及伸筋草、透骨草。將這些藥材共同煎煮之后對患處熏洗,也就是你感到哪里疼痛就熏洗哪里。藥效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治療風寒濕痹,緩解患者疼痛。
4 中藥方劑
類風濕治療中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中藥湯劑內服,但是湯劑因人而異,中醫醫生會根據類風濕患者的具體病情確定方劑。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比較常見的方子。
這個方子是吉林老中醫史鴻濤先生提出的,中藥組方為:生黃芪200g 秦艽20g 防己15g 紅花15g 桃仁15g 青風藤20g 海風藤20g 地龍15g 桂枝15g 牛膝15g 甲珠15g 白芷15g 白鮮皮15g 甘草15g。大家看這個方子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黃芪的用藥量很大,而且是生黃芪。通常來說在中藥治療中生黃芪的用量在30g左右,那么為什么在類風濕治療中用量會那么大呢?這主要是因為,風寒濕熱與邪氣侵襲經絡都是因為正氣不足。而生黃芪的主要作用為散寒祛濕、清除濕熱以及補足正氣。目前,很多老中醫都總結了治療類風濕的方子,但是上面這個方子大家用后反饋效果很好。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自己擅自服用,必須要去看醫生,由醫生確定自己是否能夠服用。
特別提醒
1.不論是中藥是湯劑、散劑還是丸藥都需要長期服用,所以要做好思想準備。這主要是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比較難纏,所以病程通常比較長,有些患者的病程長達數十年。而且在中醫治療過程中如果中途間斷的話,治療功效就會下降。雖然說,中醫服藥的時間比較長,藥物起效比較慢,但是只要堅持服藥,在一段時間后必然會看到療效?;颊咴诜庍^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循醫囑,不能自己停藥或者是更改服藥的劑量以及服藥的次數等。
2.中醫治療多選用補肝腎的中藥和具有補骨強筋作用的藥物,這樣能夠在疾病治療的基礎上同時起到補腎和強筋的作用,增強體質。這些藥物有:桑寄生、仙靈脾、骨碎補、杜仲以及牛膝等。
3.對于膏方和丸藥治療要有信心,特別是對于中晚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來說。中晚期患者的病程比較漫長,并且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病情還會反復發作。在疾病緩解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腫脹與疼痛,但是與疾病發作期相比程度較輕。在這個階段患者主要服用丸藥或散劑治療,在冬季的時候還需搭配益氣健脾、補腎養肝的膏方治療。但是這些藥物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患者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認為藥物沒有用,要堅持治療。
4.類風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活動關節,鍛煉身體。但是不能劇烈運動,可以選擇打太極拳等比較溫和的運動。合理的運動能夠在一定程度改善關節疼痛的情況,同時也能夠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