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金標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052-01
前列腺是發生在人體前列腺上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前列前癌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威脅男性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該疾病多發于55歲之后的中老年男性,病因相對比較多,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飲食習慣、作息習慣等。該疾病前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異常癥狀,隨著疾病的發展,癥狀也會慢慢呈現出來,包括壓迫性癥狀(尿頻尿急等)和轉移癥狀(血尿、陽痿、血精等),所以及早診斷疾病,及早接受治療十分關鍵。因此,我們針對前列腺的診斷和預防措施進行科普,讓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前列腺癌,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做好預防和治療。
1 前列腺癌的診斷方式
近年來,前列腺癌的發病概率越來越高,已經對男性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診斷疾病呢?前列腺癌一般發生在人體膀胱“出口”位置,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前列腺中間尿道直接穿過,所以,當出現前列腺癌的時候,癌細胞影響前列腺以及周圍的組織和細胞,會導致前列腺出現明顯的增大現象,從而使尿道受到壓迫,呈現出排尿困難等癥狀。所以,在判斷前列腺癌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平時排尿情況觀察到一定的端倪。一般情況下,出現血尿、排尿不暢、排尿無力、尿流緩慢等情況時,人們就應該重視起來。但是,由于這些癥狀與前列腺增生的情況十分相似,在臨床上容易被誤診,所以,當中老年男性出現以上癥狀的時候,如果醫生診斷為前列腺增生,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時候,沒有效果甚至出現癥狀加重的情況,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診斷,看看是不是前列腺癌。通常情況下,前列腺癌發生在前列腺的后葉,而前列腺位置有相對比較表淺,在這種情況下,前列腺出現癌變的時候,就會使組織質地堅硬。因此臨床上可以通過肛指檢查對早期前列腺癌進行診斷,通過觸摸前列前是否出現硬塊來更好的判斷疾病。相關研究顯示,超過80%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肛指檢查的時候,能夠觸及病變部位,該檢查方式操作簡單且不存在創傷性,準確率也比較高,在臨床上運用十分廣泛。所以,中老年患者在出現排尿困難時,還需要利用肛指檢查進行篩選。在肛指檢查中,被懷疑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臨床上還可以引入穿刺活檢進行進一步的確定。所謂穿刺活檢就是經直腸進行穿刺,檢查前列腺血清的特異性抗原,從而更好的確診疾病。穿刺活檢不需要設備,操作簡單,診斷結果可靠性比較強,且可以重復進行,也不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在臨床上普及度非常高。除了穿刺活檢之外,在進行前列前癌進一步診斷中,還可以選用CT檢查、B超檢查等方式,有效確診疾病。
2 前列腺癌的預防治療方式
前列腺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殖系統腫瘤,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和治療前列腺癌呢?以下針對前列腺癌的預防治療方式進行具體分析:(1)前列腺癌的預防方式。首先,多補充維生素E。前列腺上的雄性激素受體以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等均與體內的維生素E有關,而前列腺上的雄性激素受體以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能夠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生長,所以人們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補充維生素E,更好的抑制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其次,多吃西紅柿。西紅柿中的番茄素能夠有效抵消人體內自由基的氧化作用,而前列腺癌的發生大多由于DNA分支的自由基被氧化導致,通過補充番茄素,能夠減少DNA分子自由基的氧化破壞,從而抑制癌細胞生長。其三,加大硼元素攝入。硼元素具有抑制前列腺細胞癌變的效果,相關研究表示,體內硼元素充足時,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也會大大降低,因此,人們還需要增加硼元素的攝入量。一般情況下,果仁、水果當中含有豐富的硼元素,所以通過攝入相應的水果和果仁,能夠幫助補充硼元素,人們在日常飲食當中,還需要多吃新鮮水果,適當地攝入果仁,保證硼元素攝入量。其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飲水、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對于預防前列腺癌十分關鍵。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需要定期檢查身體,多喝水保證排尿量,做好局部清潔,并且調整好自身的飲食作息習慣,適當鍛煉,增強體質,更好的預防前列腺癌。(2)前列腺癌的治療方式。當人們已經患上前列腺癌之后,應該如何去去治療呢?一般情況下,早期前列腺癌是可以根治的,根治方式包括根治性外放射治療、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不過在治療過程中,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也需要滿足相應的條件。例如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當中,需要臨床分期為T1~T2a期、Gleason評分為2~6、PSA<10ng/ml;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治療當中,需要預期壽命≥10年、Gleason評分≤7、PSA<10~20ng/ml。中期前列腺癌則主要采取綜合療法,也就是手術治療聯合放化療等,能夠對疾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控制癌細胞擴散。而晚期前列腺癌則主要以內分泌治療為主,去勢治療、抗雄激素治療、去勢+抗雄激素治療等,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還可以采取姑息治療,幫助延長生存期。
3 結語
總之,做好前列腺癌診斷和預防治療的科普,能夠讓人們了解更多疾病相關知識,從而更好的控制疾病,減少疾病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