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霞果

【摘要】目的:探究及分析臨床上使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皮膚科2017年09月至2019年01月期間收治的慢性蕁麻疹患者11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9例。對照組采取單純地氯雷他定治療方案,觀察組采取復方甘草酸苷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方案,比較4周后兩組患者康復效果及其產生的不良反應。結果:用藥4周后,觀察組整體療效較對照組更佳,觀察組總有效率(86.4%)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7.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整體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對照組少,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蕁麻疹患者采取復方甘草酸苷與地氯雷他定聯合治療方案有確切的療效,療效較單純應用地氯雷他定更好,且不良反應少見,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關鍵詞】慢性蕁麻疹;聯合治療;復方甘草酸苷;地氯雷他定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092-01
前言
慢性蕁麻疹是指病程超過6周的蕁麻疹,是臨床常見的以局部皮膚和黏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I型超敏反應[1]。蕁麻疹常呈反復發作特點,易發展成慢性蕁麻疹,治療難度增加,常難以完全治愈。臨床治療此病通常選用抗組胺類抗過敏藥,對大部分患者療效欠佳[2]。此次實驗選用的新型抗過敏藥復方甘草酸苷和地氯雷他定均為臨床常用的抗過敏藥。此次實驗選擇了我院皮膚科118位慢性蕁麻疹患者,探究及分析臨臨床上使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療效差異和副作用產生情況,詳細如正文展示:
1 資料、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皮膚科2017年09月至2019年01月期間收治的慢性蕁麻疹患者11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版臨床皮膚病學關于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3],入院前一個月內未使用激素、抗組胺藥治療,無藥物過敏史、禁忌癥,無其他類型蕁麻疹,無合并嚴重內臟器官功能不全,無精神疾病史,無溝通障礙。所有患者經溝通后均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中女性31例,男性28例,年齡20(48歲,平均(31±2.12)歲;病程6周(34個月,平均(11±2.36)個月。觀察組中女性37例,男性22例,年齡18(49歲,平均(32±2.09)歲;病程6周(33個月,平均(11±2.79)個月。兩組對象在病情和年齡等情況上無顯著差異(P>0.05),符合實驗對象要求。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采取單純地氯雷他定治療方案:地氯雷他定5mg,1/日,口服。
觀察組采取復方甘草酸苷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方案:復方甘草酸苷50mg,3/日,口服;地氯雷他定口服劑量同對照組。
設定4周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 (1)對比兩組一個療程后的療效,觀察指標包括風團總數、瘙癢程度、最大風團直徑,分為4級。0級:風團完全消失;1級:風團總數(10個,直徑(1.5cm,輕度瘙癢;2級:風團總數11(20個,直徑1.5(2.5cm,明顯瘙癢,可忍受;3級:風團總數(20個,直徑(2.5cm,嚴重瘙癢,無法忍受。痊愈:評級為0級,癥狀完全消失,停藥2周后無復發;顯效:評級1-2級,風團消退50%以上;有效:評級1-2級,風團消退25%以上;無效:評級3級,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此試驗中數據使用核算軟件SPSS 22.0版本,其中2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各項數據使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達,同時將其運用t值檢驗,結果顯示為P<0.05時,說明2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的上述指標的對比有統計學含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一個療程后康復療效,兩組患者病情均較治療前明顯好轉,但觀察組整體療效較對照組更佳,觀察組總有效率(86.4%)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7.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2.2 治療期間,觀察組有5例出現乏力、嗜睡等不適,對照組有8例出現心悸、腸胃不適等癥狀,均不影響用藥。觀察組整體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對照組少,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蕁麻疹疾病種類繁多,發病機制復雜,大部分慢性蕁麻疹患者難以找到病因,難以在短期內治愈[4]。長期服藥,嚴重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選擇有效的能夠縮短療程的治療方案尤其重要。復方甘草酸苷是由甘氨酸、甘草酸苷、鹽酸半胱氨酸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抗感染,調節免疫的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是發揮腎上腺激素皮質激素樣作用。地氯雷他定為第3代新型抗組胺藥,選擇性地抑制外周H1受體,抗過敏作用強,且起效快、發揮穩定。此次實驗將二者結合使用,多方面發揮療效,取得了預期效果。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病情均較治療前明顯好轉,但觀察組整體療效較對照組更佳,觀察組總有效率(86.4%)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7.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慢性蕁麻疹患者采取復方甘草酸苷與地氯雷他定聯合治療方案有確切的療效,療效較單純應用地氯雷他定更好,且不良反應少見,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玲玲,張玉杰,尹利莎等.白介素25、33在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47(4):284-286.
[2] 陳耿明,黃國強,王錦云等.自血療法聯合苯海拉明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J].實用醫學雜志,2018,34(13):2209-2212.
[3] 陳華,王建剛,孫旭剛等.鹽酸非索非那定片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0):195-196.
[4] 羅文峰,程喜平,王繼輝等.奧洛他定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對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免疫應答機制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8,28(12):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