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霞
【中圖分類號】R7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24-01
兒童時期是個體快速發育的重要時期,將會對醫生的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家里存在兒童的父母需要及時的掌握以及了解兒童的發育情況,積極的糾正以及預防兒童所出現的發育異常問題,確保兒童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兒童的成長評價要按照兒童所處的不同年齡段展開。通常來說,0-1歲的兒童要每月評價一次,由于0-1歲是兒童發育最快的階段,在這一年里,兒童的身高會增加20-25cm,大約是出生時候的40%-50%,體重會增加6-7公斤,大概是出生時候的2倍。1-2歲的時候,兒童的成長發育速度會減慢,全面身高一共為增長10cm,體重通常會有2-3公斤的增長值,因此要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里對兒童進行一次評價。2歲以后到青春期之前兒童發育速度會顯著減慢,每年的身高都會增長4-5cm,體重也會增加1.5-2公斤,因此要每年進行一次評價。評價的主要形式是家長按照上述的公式,將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與標準進行對照,掌握孩子的發育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帶兒童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兒童保健醫生依據兒童的身高與體重,充分結合兒童的智力、行為以及神經系統發育進展,給予更加系統化的評價,同時也可以獲得醫生的建議與指導,更加全面而又系統的掌握兒童發育的情況。
兒童生長發育容易受到遺傳、飲食習慣、睡眠以及運動等相關因素的綜合影響,不可避免的會存在部分兒童出現發育異常的情況。要求家長提升警惕性,及時的查找原因并制定出相應的策略。
第一,兒童矮小。兒童矮小的原因相對復雜,主要包括了以下四方面:首先,遺傳因素的影響:促甲狀腺激素以及生長激素分泌不足,肝臟與腎臟功能不全的時候會影響生長激素轉化,從而抑制生長激素活性;受到驚嚇以后腦垂體前葉功能會減退,對生長激素的分泌會產生影響。所以,在發現兒童身高比同齡人要矮的時候,不能夠亂買滋補營養品以及增高藥,要到正規的醫院檢查肝臟、腎臟以及甲狀腺功能,并且對血液中生長激素的水平進行必要的檢查,需要的時候還要分析染色體核型,尋找生長發育遲緩的根本原因。如果發現存在疾病,要給予徹底的治療。要對癥治療,有效提升兒童的身高,否則會存在因為補鈣、盲目增高而導致骨垢端太早鈣化,進而對身高發育產生影響。
第二,兒童生長過快。在兒童存在生長過快問題的時候,家長要注重觀察兒童第二性征是否產生,兒童如果發育過快,過早的服用大量的滋補品,會使得兒童出現早熟的問題。所以,在小兒生長過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兒童是否存在無性早熟的情況。兒童性早熟指的是女孩在八歲之前、男孩在九歲之前產生了青春期發育,分成假性以及真性兩種類型。真性性早熟通常是病理因素,使得下丘腦、垂體與性腺軸功能啟動過早,從而提前出現了青春期發育。假性性早熟是因為性腺軸外的相關因素所導致的性激素分泌量增加導致的,只存在第二性征發育,但是沒有生殖細胞的成熟。因此,如果生長速度太快,兒童會產生第二性征征象,也就是女孩在8歲之前會產生月經來潮、乳房發育,男孩在九歲之前會產生陰莖與睪丸長大的情況,此時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及時的查明產生的原因,從而實施有針對性的治療與干預。
第三,兒童過胖。盡管兒童在1-3歲的時候,生長速度會比嬰兒期慢,但是對于營養物質同樣有著較高的要求,食欲通常不錯,此時,如果家長只是讓兒童多吃,就會導致兒童肥胖。兒童肥胖不單單對身體各個系統的發育以及行為、心理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也會增加兒童期以及成年期高脂血癥、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黑棘皮病以及脂肪肝的發病風險。因此,家長需要從嬰兒期就關注肥胖預防工作。讓孩子能夠養成正確、健康的飲食習慣,定量、定時的進餐,保證食物的多樣化,少吃一些高脂肪與高糖的食物。適當的增加孩子運動量,推動孩子熱量的消耗,嬰兒期所開展的訓練工作主要是孩子的爬、坐、走以及扶等內容。幼兒期要躲讓孩子獨立的跑、走和跳。學齡期則讓孩子每天最少要開展30-60分鐘體力活動。如果發現兒童的體重增長太快要給予重視,調整飲食量,增加運動量,避免兒童肥胖的產生。
第四,孩子過瘦。隨著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真正因為營養不良而導致消瘦的兒童很少。兒童過瘦通常是因為飲食行為與喂養不當所導致的。因此為了確保兒童能夠更加健康的發育,家長要糾正兒童不良的吃飯習慣。比如,不愛吃早餐、挑食和偏食嚴重,喜歡吃零食等,個別女孩子因為減肥而過分節食,這些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主要還是要在吃上對兒童進行充分的教育與引導,有效的幫助兒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不能夠過分的遷就兒童,否則只會加重兒童的飲食問題,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蕊, 申娜, 張慧, et al. 探討不良飲食習慣在兒童生長發育中的危害[J]. 智慧健康, 2017(22):51-53.
[2] 鄧鳴. 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篩查與生長發育檢測分析[J]. 當代醫學, 2018, v.24;No.497(18):9-11.
[3] 朱文雄. 如何面對兒童發育中的“生長痛”[J]. 山西教育:幼教, 2017(10):57-57.
[4] 王春霞, 高美哲, 陳紅. 飲食行為問題對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J]. 海南醫學, 2017(20).
[5] 霍亭竹, 毛萌. 兒童體格生長評價相關問題[J]. 中華兒科雜志, 2019, 57(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