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科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31-01
大多數產婦產后均存在一定的陰道出血情況,但并不都是產后出血,只有出血達到一定量時,才可確定為產后出血,并須行及時搶救治療,以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1 產后出血介紹
產后出血是分娩女性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多發于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若產后出血量較大,且未經及時治療,則可導致患者死亡。目前,產后出血已成為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來說,臨床多通過產后出血量來判定是否為產后出血,即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等于或大于500ml即為產后出血。通常來說,80%以上產婦在分娩2h內即可出現產后出血癥狀。因此,臨床在產婦分娩2h內還需產婦停留于產房,以免突發產后出血可以及時進行搶救治療。對于各位準媽媽來說,無需特別擔心是否會出現產后出血情況。因此在產檢時,醫生都會按照產檢結果及患者自身情況來預估產后出血情況,并提前叮囑準媽媽進行預防,因此準媽媽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就可有效預防產后出血。
2 產后出血癥狀
對于準媽媽來說,盡管可以遵醫囑提前預防產后出血,但也應積極了解產后出血癥狀,以便自己分娩后一旦出現產后出血癥狀可以及時采取搶救治療。
一般來說,臨床認為在分娩后出血是產婦的正常情況,但若出血過多且無法止住,則須引起注意,予以及時對癥治療。在分娩后24h內,若患者產后出血量等于或大于500ml,即可判定為產后出血,則須行及時搶救。
3 產后出血原因
3.1 子宮收縮出現問題
在生產時,可因子宮收縮乏力引發產后出血。若產婦體質虛弱,再加上對生產的恐懼及緊張,就可使子宮收縮出現乏力情況,進而引發出血。
3.2 胎盤因素
在生產時,若胎兒出生15min左右甚至更長時間時胎盤未娩出,導致胎盤剝離面血竇無法關閉就可引發產后出血。
3.3 軟產道裂傷
若對產婦行了陰道手術助產等導致患者軟產道裂傷,在撕裂軟產道后并未行及時檢查及治療,長時間即可引發產后出血。
3.4 凝血功能異常
一旦患者凝血功能出現應,也可導致產后出血。
4 產后出血的處理原則
4.1 按照病因快速止血,并迅速補充血容量,以免患者出現休克及感染情況。在止血同時,還應按照出血原因行對癥治療。
4.2 若患者出現子宮收縮乏力情況,應行宮縮劑加強宮縮,或將紗布填塞進宮腔內,再將子宮動脈上行支或子宮動脈結扎好。
4.3 若出現胎盤剝離不全或滯留、嵌頓、粘連情況,均可引發出血,此時醫生應快速徒手剝離胎盤或取出胎盤,若剝離困難,根據患者出血情況及胎盤剝離面積行保守治療或切除子宮。
4.4 若因外傷引發出血,則應正確縫合裂傷部位,若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則應行止血劑,對給予產婦血液或血漿輸注。
5 大出血怎么辦
若產婦產后大出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可導致產婦死亡,因此應及時治療大出血患者。
5.1 補充血液
對于產后大出血患者來說,此時體內血液流失較為嚴重,應及時給予行輸血治療,以補充人體所需血量。
5.2 加強宮縮
一旦發現產婦出現宮縮乏力情況,應行加強宮縮治療,以降低出血量。
5.3 切除子宮
盡管對于女性來說子宮非常重要,但若經多方治療后,出血情況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已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則應行子宮切除治療。
5.4 預防感染
對于產后大出血患者來說,因身體虛弱極易引發感染,因此應做好感染預防措施。
以上就是產婦出現產后出血后的處理措施。在了解了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處理方法后,各位準媽媽更應注意產檢,及按醫囑進行自我護理,以有效避免產后出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