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霏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33-01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朋友越來越注重嬰幼兒保健,擔心營養不良、缺鈣等原因造成發育不良。下面,筆者淺談一些缺鈣和補鈣方面的知識。
1 為什么要重視缺鈣?
缺鈣是指人體總血鈣小于1.88mmol/L或離子鈣小于1.0mmol/L。通常所說的缺鈣,實際上是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0至3歲的嬰幼兒其每日鈣質需要量300至600毫克,維生素D需要量為400IU/D。調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嬰幼兒飲食中的鈣含量未達到需要量。嬰幼兒期處于生長快速發育階段,生長發育需要量高;早產兒、多胎兒和低體重兒的先天儲存不足,維生素D和鈣質需要量也會更大。同時,由于我們地處盆地冬春季節日光照射時間短,不利于幫助人體吸收鈣質的物質——維生素D的合成,再加之人工喂養飲食中鈣磷比例的不適宜及肝腎疾病影響維生素D合成代謝,嬰幼兒缺鈣就比較常見了。如果不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嬰幼兒會出現夜驚夜哭、激惹多汗、睡覺不踏實、出牙延遲,前囟閉合延遲、枕禿明顯、漏斗胸、雞胸、方顱、“O”型腿、“X” 型腿等表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抽搐癥狀及遺留骨骼畸形,但補之不當也會適得其反。
2 如何預防缺鈣?
行之有效預防措施是:確保兒童每日獲得維生素D400IU是治療和預防缺鈣的關鍵。圍生期的準媽媽在妊娠后期適量補充維生素D800IU/D,可以讓胎兒貯存足夠的維生素D。從而讓胎兒出生后一段時間內不缺乏維生素D,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嬰幼兒期預防缺鈣關鍵在于適量的補充維生素和多曬日光浴。如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兒以及多胎兒在生后1周就可以開始補充維生素D800IU/d,并3個月后改預防量;足月兒補充維生素D400IU/d可以在生后2周,新生兒均要補充到2歲至2歲半。
3 如何正確“補鈣”?
俚語說“缺啥補啥,吃啥補啥”,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鈣質的補充最好來自含鈣質豐富的食物或鈣質強化食品。一方面,應選擇富含鈣質的食物,比如:骨頭湯、蝦皮、魚類、蛋黃、芝麻醬、小白菜、芹菜等。可以把魚和豆腐一起燉煮,,西紅柿與雞蛋同炒,蝦皮切碎煎蛋吃,烹調魚或排骨放些醋,這些處理措施都可以讓鈣的吸收和利用率明顯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選擇鈣質強化食品,比如:牛奶、豆制品等。一般情況下,嬰幼兒每天攝入500毫升牛奶就不需要補充鈣劑。此外,若飲食確實無法達到充足的鈣質攝取時,可以使用服用鈣質補充劑的方式來補充鈣元素。特別提醒家長朋友,嬰幼兒還需要避進食高油或高鹽以及高蛋白飲食,避免增加鈣的排出。還需要少飲用可樂等碳酸飲料,防止阻礙鈣的吸收。
4 維生素D的來源是什么呢?
一靠曬太陽,要盡量多地露出皮膚,增加皮膚對維生素D的合成。曬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窗,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很少能穿透玻璃。二需要口服濃縮魚肝油。如果嬰幼兒存在不能口服或明顯缺鈣時可以定量肌注維生素D3。
5 補鈣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首先,要盡量選用兒童專門補鈣制劑并注意用法和用量。兒童補鈣過量會造成高鈣尿癥,并且會增加泌尿系統發生結石的機會。同時也可能會導致兒童的骨骼過早鈣化,對長骨的發育受到影響。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血鈣濃度。兒童的血鈣濃度過高會讓鈣沉積在組織或內臟,若鈣在眼角膜周邊沉積會影響到兒童的視力,而在心臟瓣膜上存在鈣沉積現象會影響到兒童的心臟功能。第三,補充維生素D時也需要適度。維生素D攝入過量時會機體鈣吸收增加,從而導致兒童出現高鈣血癥,也稱為維生素D中毒。第四,兒童疑有佝僂病或缺鈣時,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做相關檢查和診斷后,合理地補鈣和補充維生素D。
科研表明,單純補鈣不能改善兒童的身高增長。傳言中吃了補鈣品就長高是缺乏科學依據的一種說法。單純依靠鈣補充品來增加兒童的骨骼礦物質含量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并且經濟負擔也比較重,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而調整膳食結構是改善兒童鈣營養狀況的最好辦法,應保證嬰幼兒每日乳類攝入量不少于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