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梅 吳江月 孫樂

【摘要】目的:探討引導式教育在腦癱兒童康復護理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將72例于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康復治療的腦癱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在不考慮任何因素的情況下將其隨機分成每組36例的兩組,作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對常規組兒童采取6個月的常規康復護理,同時對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額外進行引導式教育。結果:常規組在接受護理后GMFM能區評分67.25±5.65,有效率為72.22%。實驗組GMFM能區評分82.47±7.23,有效率為91.67%,實驗組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P<0.01),實驗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1)。結論:將引導式教育加入到腦癱兒童的康復護理中可以提升護理效果以及有效率,就本次研究來看,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適合進行推廣。
【關鍵詞】腦癱兒童;康復護理;引導式教育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45-02
前言:引導式教育起源于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是一種應用于治療的特殊教育方法。該方法是指通過他人的引導、誘發與教育,并配合相應的康復護理方法,從而調動患者身體的潛能,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將引導式教育應用到腦癱兒童的康復護理中,可以使調動兒童的興趣,使其主動進行康復訓練。我們對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間我院對收治的腦癱兒童進行引導式教育,效果明顯,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2例腦癱兒童。選取的患者滿足以下幾點::①8-14周歲;②機體對藥物沒有產生依賴性;③沒有重大疾病的病史;④近期沒有接受過其它手術;⑤心肺功能保持正常水平;⑥家屬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書。存在以下一點或幾點的患者需要被排除:①患者對護理有嚴重抵觸心理;②家屬對我院的此項研究不支持;③患者有器官功能障礙。共選取了72例患者,為每一個個體進行編號,并通過計算機隨機進行號碼分組,共兩組每組36例。實驗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8.2~13.7,平均(11.3±2.7)歲,GMFM能區評分39.2~43.7。常規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8.6~12.9,平均(10.4±2.7)歲,GMFM能區評分38.2~42.1。兩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學對比,無意義(均P>0.05)。
1.2 方法 對常規組腦癱兒童采取常規康復護理,并保證取得兒童監護人同意并在監護人的監督下進行。實驗組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接受6個月我院提供的引導式教育。進行康復護理以及引導式教育的人員都是我院有相關資格的醫護人員,并且有10年以上的相關經驗。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對兒童的監控,一旦兒童出現異常情況,立刻中止護理工作。研究中如果出現干擾因素,則需要立刻停止研究,并將已獲得的數據作廢。
護理方法:(1)常規組:常規康復護理,由護理人員與治療時協同完成,對兒童進行每天半小時的康復訓練,主要內容包括頭部控制、行走、翻身等正常兒童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整個過程需要在家長的監護下進行,且每周不可超過6次。
(2)實驗組組:在常規康復護理基礎上進行引導式教育,由治療師作為引導人員,在護理人員與家長的配合下完成所有的康復內容,目的是使兒童可以獲取多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并且激發其參與訓練的興趣,從而提升其運動、語言、感知等能力。①心理護理:腦癱兒童可能存在自卑、自閉等信息,為避免會影響護理效果,應通過安慰、表揚等方式來使兒童的情緒可以穩定,并逐漸與治療師建立起朋友關系。同時,要將兒童進行分組,使他們可以相互交流,從而在護理中感受到樂趣。②運動障礙護理:通過示范、獎勵等方式引導兒童進行訓練,提高其積極性,達到鍛煉的目的。在訓練前,應當由治療時對各種動作進行示范,在兒童完成了訓練內容時,應當對其進行獎勵,提高兒童自主性,減少對其產生的壓力,使其在訓練的同時培養自身的自信心③生活能力護理:以引導的方式使兒童可以逐漸恢復生活能力,從而在生活中不過度依賴家長的幫助。根據兒童的情況,訓練其坐姿、飲食、如廁等日常行為,使其逐漸養成習慣,并具有相應的能力。④語言訓練護理:首先讓兒童保持端正的坐姿,并且通過敲打桌面、喊名字等方式使其集中注意力,從詞語開始進行閱讀訓練。
觀察指標:護理前后通過GMFM(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對兒童進行測試,并獲得能區評分。治療效果包含顯著、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護理后能區評分提升超過50%為顯著,50%~30%為有效,低于30%視為無效。有效率=(顯著=有效)/總例數。
2 結果
實驗組與常規組兒童在接受康復護理后,GMFM能區評分都有提高,實驗組護理前41.12±5.12,護理后82.47±7.23,常規組護理前42.35±6.21,護理后67.25±5.65。實驗組的提高幅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實驗組的有效率為91.67%,常規組為72.22%,可以看出實驗組的治療效果要高于常規組。
3 討論
常規的康復護理中,兒童通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所以效果很難得到保證,一些兒童還會逐漸產生抵觸情緒。根據調查研究,如果可以讓兒童主動參與到治療中,就可以使其各方面能力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腦癱兒童也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所以在護理中,應當盡可能采取各種手段激發其興趣,并且使整個治療過程可以在輕松地狀態下完成。
參考文獻:
[1] 景玉珍,周青蕊.引導式教育對腦癱合并智力障礙患兒智能發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5):2256-2258.
[2] 陳玉芬,李薔,羅娟子.引導式教育理念在腦癱兒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17,2(1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