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美 王毅 王海嬌
【摘要】目的:為了更好的指導臨床診斷和預防孕產婦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探討妊娠期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體的參考區間。方法:根據隨機原則的相關要求,從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間來我院就診的正常妊娠女性中選取300例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并根據其妊娠周期分為早孕期( ≤12孕周)、中孕期(孕13-27周)和晚孕期(孕28周至40周)三組各100例,采取相同的方法從同時間段來本院健康體檢的非妊娠女性中選取10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女性分別通過發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濁法檢測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體水平,建立妊娠期間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體的參考區間。結果:研究數據顯示,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孕婦的D-二聚體水平均明顯增加且以晚孕期組孕婦的D-二聚體水平最高,三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婦間的血漿抗凝血酶Ⅲ水平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早、中、晚孕期組孕婦的D-二聚體參考區間分別為<198ng/mL、<480ng/mL、<605ng/mL;早、中、晚孕期組孕婦的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參考區間82.0-116.0%、78.0-112.3%、68.3-113.2%。結論:建立妊娠期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體的參考區間,有利于臨床正確評估孕婦凝血、抗凝等功能,為預防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妊娠期;抗凝血酶Ⅲ;D-二聚體;參考區間
【中圖分類號】R714.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60-01
妊娠是女性的特殊生理過程,雖然機體各系統會產生一系列的適應性改變,但大量臨床研究發現,此時期女性的血液會處于高凝狀態,因此孕婦的凝血、纖溶系統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此時如果采用常規的參考區間評估孕婦機體狀況,很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1]。本院根據隨機原則的相關要求從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間來我院就診的正常妊娠女性和健康體檢女性中分別選取300例和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檢測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體水平后建立二者的參考區間,取得一定的研究結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原則的相關要求從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間來我院就診的正常妊娠女性中選取300例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并根據其妊娠周期分為早孕期( ≤12孕周)、中孕期(孕13-27周)和晚孕期(孕28周至40周)三組各100例,采取相同的方法從同時間段來本院健康體檢的非妊娠女性中選取100例作為對照組。早孕期組孕婦年齡20-35歲,平均(27.9±4.3) 歲;妊娠時間6-12周,平均(8.5±1.7)周。中孕期組孕婦年齡20-38歲,平均(28.1±4.1) 歲;妊娠時間13-27周,平均(21.2±1.8)周。晚孕期組孕婦年齡21-35歲,平均(27.7±4.3) 歲;妊娠時間28-40周,平均(35.2±1.3)周。對照組女性年齡20-38歲,平均(28.3±4.3)。三組女性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儀器與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女性均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ml儲存于加入枸櫞酸鈉抗凝劑的真空管中,3000轉/分的速度離心10分鐘,血漿無脂血、溶血或黃疸。用IL公司提供的ACL-TPO 700全自動血凝儀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校準品和質控品4小時內進行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體水平檢測。檢測方法為分別為發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濁法,整個操作過程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程執行[2]。質控品和樣本同時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四組女性的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體水平并做統計學對比,建立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體水平參考區間。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處理,通過正態性檢驗,D-二聚體呈偏態分布,用中位數(M)[四分位數(P25-P75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Kruskal-Wallis檢驗。在臨床應用中,D-二聚體結果只以升高為異常,所以制定了單側參考區間,計算第95百分位數值(P95 )??鼓涪蟪收龖B分布,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配對t檢驗,采用百分位數法(P5-P95)建立參考區間。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研究數據顯示,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孕婦的D-二聚體水平均明顯增加且以晚孕期組孕婦的D-二聚體水平最高,三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婦間的血漿抗凝血酶Ⅲ水平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早、中、晚孕期組孕婦D-二聚體的參考區間分別為<198ng/mL、<480ng/mL、<605ng/mL;早、中、晚孕期組組孕婦的抗凝血酶Ⅲ水平采用相同的參考區間82.0-116.0%、78.0-112.3%、68.3-113.2%(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