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甫

【摘要】目的:試論心理護理干預對血液內科白血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我院血液內科自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共收治白血病患者1247例,選取其中的84例進行研究,依照隨機排列表法分成常規組、干預組兩組,常規組患者采取臨床常規護理干預方案、干預組患者另外強調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方法。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實施后對其遵醫行為的影響。結果:相較于常規組,干預組患者各項遵醫行為指標評價皆要更高,兩組比較,統計學意義確切(P<0.05)。結論:對血液內科白血病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方法有利于提高其遵醫行為,保證治療效果。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血液內科;白血病;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8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79-01
白血病作為一種惡性血液性疾病,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該病具有病死率較高、預后不佳的特點,且主要采取的化療治療方法也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痛苦,免疫力隨之下降,不利于保證患者生活質量[1]。而通過心理護理干預,保證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對患者的康復過程是能起到積極影響的。
1 病例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血液內科自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白血病患者共計84例,依照隨機排列表法分成常規組、干預組兩組,常規組42例患者當中,男、女組成之比是23例和19例,患者年齡自47歲到69歲不等,均值年齡57.6±4.5歲,病程3個月~12年,均值病程6.2±0.5年。干預組42例患者當中,男、女組成之比是22例和20例,患者年齡自48歲到70歲不等,均值年齡58.2±4.6歲,病程1個月~12年,均值病程6.1±0.3年。經對比發現,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采取臨床常規護理方法,包括:①日常護理:協助患者完成洗漱、進食、翻身和大小便等行為,保證患者有充足的休息與足夠的體力,管控基礎代謝率,避免急驟下床活動而造成短暫性的腦缺血等意外情況;存在顱內出血傾向的患者要保持絕對臥床休息;飲食上指導其進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熱量和高維生素食物;伴隨嚴重消化道反應者保持飲食的清淡,鼓勵患者化療期間多飲水。②靜脈保護:因患者在長時間化療過程中需多次靜脈注射,因此應做好對靜脈的保護工作,有計劃性的確定每次靜脈選擇,在四肢遠端朝著近端依次選擇合適靜脈做穿刺處理,盡量選擇管路給藥,必要時考慮PICC置管。③口腔護理措施:化療藥物的使用會對口腔黏膜造成損傷,這種損傷亦可局灶性、亦可廣泛性,甚至會累及消化道,所以應注意落實對患者的口腔衛生,定時用碳酸氫鈉、甲硝唑等漱口,避免口腔感染。④肛門護理措施:睡前行高錳酸鉀或者是pp粉坐浴,保持肛門周圍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1.2.2 干預組 除了以上常規護理方法外,另聯合以心理護理干預方法:①心理宣教:針對處于疾病不同時期的白血病患者,直接或者是間接的通過宣教使患者對診斷、治療及預后都有所了解,使其能正確對待自身所患疾病,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向患者耐心解釋可能會隨著疾病伴發的并發癥狀,使患者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基礎上積極配合預防;除了向患者宣教正確的生活、飲食和衛生習慣之外,還要指導患者家屬掌握這些健康知識,預防感染和出血,保證做到有效的自我防護。②心理安撫:強調以人性化的基本護理方法來對患者實施心理安撫,以尊重患者生命價值、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為核心,為患者營造一個心理舒適的就醫環境,使其在接受治療的全程都感到身、心的愉悅和舒適,滿足其心理、生理與社會需求,減輕心理應激。③心理疏導:通過和患者積極、主動的溝通,及時發現其心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幫助其消除心理顧慮和問題,使其能夠保持良好心態,尤其是要注意那些老年患者,因其心理不同于年輕人,在接受長時間的用藥和化療治療過程中,易產生逆反心理,不能遵照醫囑飲食、用藥,治療依從性較差,甚至有些患者因不具備對疾病的正確認知,認識不到嚴格遵照醫囑用藥治療的依從性,擅自停藥、減藥,這些都需要護理工作者通過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宣教予以糾正。
1.3 效果評價 評價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實施下兩組白血病患者的遵醫行為,具體評價指標有合理飲食、生活行為、功能鍛煉、嚴格用藥、規律檢查與控制水入量 。
1.4 統計檢驗 對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關于兩組白血病患者遵醫行為評價差異,使用X2檢驗計數資料,相應的以例(n)、率(%)的模式闡述。統計學軟件使用SPSS19.0,P<0.05認定為差異存在顯著性。
2 結果
表1結果見:相較于常規組,干預組患者各項遵醫行為指標評價皆要更高,兩組比較,統計學意義確切(P<0.05)。
3 討論
臨床對白血病主要采取的治療手段就是化療,但化療治療療程長,且伴隨治療進程,患者機體免疫力也會受到化療藥物的影響而有所降低,這些均是影響到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因素[2]。若是能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使其從根本上認識到積極配合治療、嚴格遵照醫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提高其治療、護理配合程度有很大影響[3]。
因此本次實驗我們對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心理護理來保證患者心理的舒適度、緩解其心理壓力,使患者增強治療信心,通過積極的情感溝通與交流,創建和諧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無論在化療治療的哪一個階段都能夠得到有力的支持和理解,提高對自身所患疾病的認知,糾正對治療存在的錯誤認識,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4]。實驗數據結果亦表明:相較于常規組,干預組患者各項遵醫行為指標評價皆要更高,兩組比較,統計學意義確切(P<0.05)。經此來看:對血液內科白血病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方法有利于提高其遵醫行為,保證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血液內科白血病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方法,有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其遵醫行為,保證治療效果。在當前的白血病化療患者護理中有著較強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雪玲.心理護理干預對血液內科白血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8):148-149.
[2] 呂玲.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對白血病化療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及應對方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5):1036-1038.
[3] 李雙,林曉霞.個體化心理護理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6):78-79.
[4] 陳淑珍.對進行化療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9):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