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麗


【摘要】目的:分析評價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科急性胰腺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間收治的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接受早期預警評分,分析比較不同患者的預后情況以及在不連續時間段內的評分變化,統計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最終評分結果,將獲得的數據進行比較。結果:32例患者中救治成功32例,成功率100%;不同組的患者治愈率不同,死亡率之間也具有明顯差異,死亡率與評分成正比變化,入院六小時內的患者評分無明顯差別。結論:早期預警評分系統是對患者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體溫和意識進行評分,對常用的生理指標進賦予相應的分值,根據不同的分值制定出不同級別的醫療處理干預原則。一旦分值達到一定標準即“觸發”水平,就必須盡快進行更積極的醫療處置。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急診科護理過程中采用早期預警評分可以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發展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價值,對患者的護理過程以及預后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可以優化急診科救治措施,非常適用于急診救護,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預警評分;急診科急性胰腺炎患者;應用效果觀察;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8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95-01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腹腔部癥狀,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胰腺出血,繼而導致感染而出現全身性器官衰竭,該并發癥進展快、死亡率高,是醫院門診和急診科護理工作的重點[1]。本文通過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急診科護理過程中采用早期預警評分,研究臨床護理效果,旨在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護理方案,研究證明具有應用價值,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間收治的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0例,女12例,患者年齡18~70歲,平均(43.5±1.2)歲;所有患者符合診斷標準,在32例患者中,存活32例,未出現轉院病例,8例患者具有肺功能障礙,12例患者腎功能不全,其他患者具有其他并發癥。
1.2 方法 由醫護人員采集患者入院后不同時間段的生命指標信息,并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觀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體溫、脈象等,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按摩和針灸操作,通過對穴位的刺激,緩解患者的病痛癥狀,指導患者服用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此期間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評分,0分患者每半天監測一次;1-3分患者每5小時監測一次;4分以上的患者向醫生報告,有其他異常情況時可以呼叫急診科當班醫生。
1.3 評價方法
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況,以及經過急診處理后的去向,包括轉院、轉入普通病房、轉入ICU病房,記錄入院后不同時間點患者的評分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計數統計比較采用X2檢驗(率,%);組間計量比較采用t檢驗(x±s,n=32),可信區間是0.95,當P<0.05時表示所采集的數據有意義。
2 結果
入院后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分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評分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早期預警評分為0分的患者在經醫護人員評估后全部轉入普通病房,1-3分的患者,6例轉入普通病房,1例轉入ICU病房,;4-5分患者,12例轉入ICU病房后好轉,2例轉入普通病房;≥6分的患者,全部轉入ICU病房,患者的數據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格2
3 討論
經過對大量臨床數據的分析,大部分患者在出現病情惡化事件之前一天內,會出現身體生命體征指標異常,醫護人員若能及時捕捉到該種變化并及時給予干預,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會產生積極影響[2]。以往臨床上使用的評分方式較為繁瑣,指標偏多,雖然評估較全面,但數據采集時間太長,最長需要24小時才能采集完成,因此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早期預警評分便應運而生了[3]。早期預警評分可以即時評估患者生命體征狀況,對心率、體溫、呼吸頻率等進行評分,并根據得分來設計對患者的監測間隔,分數的高低與患者的病情呈正比例關系,即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4]。早期預警評分方式操作簡單,學習門檻低,適合各層級醫院及醫護人員學習,通過在臨床上的廣泛推廣和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積累,需要對早期預警評分進行改良,增加血氧飽和度、血壓等指標,完善其中的生理指標[5]。實行早期預警評分后,醫護人員的每一步操作都有據可依,醫患之間的默契程度增大,患者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明顯提升,避免了醫護人員頻繁出入病房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同時醫護人員的護理主動性得到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有明顯改善[6]。
所以綜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急診科救治過程中采用早期預警評分可以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發展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價值,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以及預后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可以優化急診科救治措施,非常適用于急診救護,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長遠,曹濤,湯輝,等. NEWS 評分MEWS 評分和APACHEⅡ評分對急診內科搶救室患者的評估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17,37(2):123.
[2] 黃春才,柴艷芬,HuangChun-cai,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7,10(11):166.
[3] 魏捷,杜賢進,晏晨,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中暑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7,26(8):142.
[4] 魏鋼,岳石星.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在急診內科搶救室的應用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7,12(s2):126.
[5] 孫正杰,黃堅,武正旺,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細胞表達膜型B7-H3的臨床意義[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7,26(11):152.
[6] 李曉燕,孟凡杰,段玉龍,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血糖值評分及兩評分結合預測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患者預后能力的對比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8,12(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