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遠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211-01
最近,老李腰疼得厲害,都不能走路了,趕緊到醫院就診。醫生先讓老李拍了一個X光片后認為:可能是腰間盤脫出,需要拍CT確診。拍完CT醫生一看:老李的腰脫還挺嚴重需要住院手術治療,手術前還需要拍一個核磁共振……這一來二去的把老李給整懵了:“大夫,為什么不能直接一步到位拍核磁,起先做的X光、CT有這個必要嗎?”其實,老李問出了許多患者的心聲。
在日常疾病診斷中,常碰到一些患者或關注三種檢測方式的優點及缺點,在選擇上猶豫不決。大部分患者是以價格決定,進而選擇的是CT或MRI檢測技術,認為最貴的是肯定是最好。那么這三種檢測技術的區別在何處?哪一種更好
1 X線、CT與MRI成像原理
X線、MRI、CT在臨床疾病診斷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檢查手段不同,成像原理也不相同,進而疾病檢查側重點也差異較大。
假設對一個蘋果進行拍攝,分析三種檢測方式的成像原理。
X線能夠從表面穿透到理念,清楚拍攝蘋果內部結構,圖像多為黑白,大致可區分片內水分、核或果肉。
CT拍攝技術本身是從X線基礎上發展而來,檢查形式為平掃或橫掃,CT橫掃能夠一層一層的掃描,顯示不同層次的結構,呈現的是物體的橫斷圖像,可清楚的看到蘋果內部結構,包括蘋果核。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 MRI),借助的是共振信號,進行拍攝圖像重建,可實現360°拍攝,能夠直觀的呈現圖像,儀器可進行自由旋轉,可實現不同層面的拍攝,可拍攝蘋果內部組織結構。
2 各自檢查優勢
X射線主要是對某些疾病進行初步檢查,通過分析患者病變組織或集體內部結構,以此進行疾病篩查,實現疾病的早期診斷。其優勢在于價格較為容易接受,但成像質量并不好。
CT檢查可清楚的展現血管趨勢,凸顯血管病變,在檢查中具備很好的特異性與靈敏性。CT應用在腫瘤篩查中,相比X線透視度更好。
核磁共振技術與X線不會損傷人體,CT對機體有一定的副作用。核磁共振技術可獲取腦部及脊髓位置的立體圖像,精準分析病變。磁共振技術與CT技術相比,在器官腫瘤、心臟形態、心臟功能上具備很大的診斷優點,但CT在心臟冠狀血管成像上優于磁共振技術。就實際情況而言,CT與磁共振技術難以確定很多病變,特別是腸胃疾病,其檢查質量不如內窺鏡檢查,建議結合應用,以便獲得疾病影像及病理診斷,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磁共振成像在肺部檢查上并不優于CT檢查,雖說肝臟、前列腺、胰腺、腎上腺檢查優于CT,但價格較高。需要注意的是,危重病人、義眼、帶有心臟起搏器病人或體內存有金屬物品病人不適合接受磁共振檢查。
X線檢查對大部分患者而言,只是一項常規檢查,對疾病而言僅僅是一種篩查。X線檢查一般應用在骨折移位、骨關節病變、骨疾病、骨質變化檢查中。X線檢查能夠檢測患者感覺不到舒服的位置或存在疾病的位置。能夠動態檢測,它仍然是罕見的使用磁共振而不是X線檢查在中國。
CT能夠精準顯示血管病變,且在檢查部位橫截面上比X線診斷價值應用更加顯著。就高密度組織成像,CT診斷精準性較高,能夠有效測量骨結構之間的距離。CT可清楚的顯示血管趨勢及血管病變,且腫瘤檢查的靈敏度更高,由于X線檢查。多排螺旋CT能夠執行三維成像,可立體顯示組織及器官損傷。不可否認的是,CT掃描會受到技術人員專業水平、掃描水平的限制,多為間隔限制,檢查點信息不可作為讀取整體,會出現漏診或誤診。除此之外,CT在軟組織檢查中,具備低分辨成像特點,能夠呈現不同分辨率的圖像。
MRI與X線、CT三種檢測技術,最大的區別在于檢查過程中,不會受到X線的輻射,對人機體傷害最小。一般應用在顱腦疾病與脊髓疾病的診斷價值高于CT,常見顱腦疾病診斷主要包括:腦梗塞、腦血管病變、顱內感染等,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也具備很高的應用價值,診斷特異性與靈敏性較強。在腰間盤病變、炎性病變、出血性病變中診斷價值較高。通過借助不同的處理技術,還可發現早期骨頭疾病、盆骨疾病。發現早期骨腫瘤或骨結核,或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在血管疾病診斷中,MRI的靈敏性也很強。不可否認的是,MRI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缺陷。主要包括:MRI的檢查價格較高;病變部位檢查所需時間較長;部分骨組織顯像精準度不高。動態MRI的檢查費用更高。
在臨床檢查階段,就脊椎骨折或畸形、脊椎不穩定性或滑脫,應當首選X線檢查方式,確定病變位置是否為新骨折。MRI一般應用在椎間盤疾病、頸椎疾病診斷,在脊髓形態及腫瘤、脊柱畸形或疲勞診斷中,首選MRI診斷技術。CT診斷在脊柱骨折,脊椎管病變,和小關節病變的診斷不可替代的優勢。總之,三是不能互換的。越貴的檢查,就越有可能找到問題所在。醫生必須遵循為了盡早并準確地找到問題的醫生的檢查要求。
3 X線、CT與MRI哪個更好? 關鍵看拍什么部位
X線多用于胃腸道、腹胸部、機體骨骼檢查中,在心肺疾病、骨折或骨折移位、關節骨質病變、體內異物、腸胃等疾病診斷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CT大多應用在胸部疾病診斷中,臨床應用優越性顯著。CT通過增強造影掃描,能夠明確心肺縱膈或肺門是否存在腫塊,是否存在淋巴結異常增大,支氣管通暢情況(判斷有誤狹窄或阻塞)。在原發性腫瘤、轉移性腫瘤、肺癌、淋巴結或淋巴癌中有很好的診斷作用。在醫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CT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展,在心臟檢查、心血管檢查、機體血管檢查中,CT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核磁共振在顱腦疾病與脊髓疾病的診斷價值高于CT,常見顱腦疾病診斷主要包括:腦梗塞、腦血管病變、顱內感染等,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也具備很高的應用價值,診斷特異性與靈敏性較強。
專家建議,X射線,CT或MRI三種醫學檢測技術,究竟何種最好,還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酌情考慮,包括:患者的身體,疾病,經濟性等。一般情況下,若患者無法自訴病癥或醫生無法判斷病癥,可先進行X線檢查,查看是否存在異常。若發現異常,進一步檢查即可。
總而言之,X射線,CT或MRI三種醫學檢測技術不可相互替代,通過結合應用,可發現更多的問題。患者應當多聽取醫生的建議,及早發現病情,積極配合治療。
參考文獻:
[1] X線、CT與MRI哪個更好?關鍵看拍什么部位[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1):28.
[2] X線、CT與MRI哪個更好? 關鍵看拍什么部位[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