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垚

【摘要】目的:對提高對SIRS(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并發酸堿失衡患者的認識,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治療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1095例,根據患者是否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將其分為SIRS組(609例)和SIRS/MODS組(486例),統計兩組患者并發酸堿失衡的情況,并分析兩組酸堿失衡患者的氣血指標,比較酸堿失衡的類型特點,提高對SIRS和MODS并發酸堿的認識。結果:1095例SIRS患者中,并發MODS的患者486例,發生率為44.38%。1095例患者中,不同SIRS符合標準條數患者并發MODS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符合條數多者并發MODS更大(P<0.05)。兩組患者中不同類型酸堿失衡患者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SIRS和MODS患者并發酸堿失衡比例高,以SIRS和MODS并發混合型酸堿失衡患者的死亡率高,臨床治療SIRS患者應重視患者酸堿平衡的調節,改善患者特體液環境,提高患者生存率。
【關鍵詞】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酸堿失衡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245-01
對于其并發酸堿失衡的相關情況研究報道較少,但此類患者酸堿失衡的情況又較為普遍,因此對SIRS/MODS并發酸堿失衡患者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利于指導此類患者的治療及預后判斷。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病例來源
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1095例,根據患者是否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將其分為SIRS組(609例)和SIRS/MODS組(486例)。SIRS診斷標準:符合下述2項以上(含2項)者確診為SIRS:(1)體溫>38℃或<36℃,(2)心率>90次/min,(3)呼吸頻率>20次/min,(4)外周血包細胞技術>12*109/L或<4*109/L。MODS診斷標準:按照俞森洋編撰的SIRS、sepsis、嚴重sepsis和MODS的診斷標準中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凝血系統、肝臟系統、腎臟系統及胃腸系統功能障礙進行診斷。
1.1.1 納入標準[1] (1)所有患者均符合SIRS診斷準確診為SIRS,(2)所有患者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治療過程中均嚴格檢測氣血指標、電解質指標,(3)所有患者臨床資料保存完整,(4)所有患者均于本院死亡或者符合出院條件出院,無中途轉診。本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實施。
1.1.2 排除標準 (1)排除資料缺失者。
1.1.3 SIRS和SORS/MODS組患者臨床資料 SIRS組患者致傷原因、性別、年齡、體重、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整理患者pH值、HCO3-、PaCO2、PaCO2、AG值,并按照下述標準判斷是否發生酸堿失衡,及酸堿失衡類型。酸堿失衡類型判斷方法[6]:(1)代酸:HCO3-降低1mmol/L,PaCO2減少1.0~1.3mmHg (2)代堿:PaCO2升高不超過55mmHg; (3)急性呼酸:PaCO2每升高10mmHg,HCO3-升高1mmol/L,(4)慢性呼酸:PaCO2每升高l0mmHg,HCO3-升高3.5mmol/l。
1.3 統計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1.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士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 結果 2.1 SIRS患者并發MODS情況 1095例SIRS患者中,并發MODS的患者486例,發生率為44.38%。1095例患者中,不同SIRS符合標準條數患者并發MODS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符合條數多者并發MODS更大。見表1。 2.2 SIRS和SIRS/MODS患者并發酸堿失衡情況 SIRS組和SIRS/MODS組患者并發酸堿失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酸堿失衡的類型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IRS組患者酸堿失衡率85.06%,SIRS/MODS組患者發生酸堿失衡率86.6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IRS組患者發生單純酸堿失衡312例,混合型酸堿失衡206例,SIRS/MODS組患者發生單純酸堿失衡232例,混合型酸堿失衡189例,兩組患者單純酸堿失衡類型和混合失衡類型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682,P=0.000),SIRS/MODS組患者發生混合酸堿失衡率明顯高于單純SIRS組患者(X2=7.932,P=0.000). 3 討論 單純酸堿失衡主要與原發性疾病密切相關, 原發疾病致通氣過度,導致 PaCO2 下降, 見于嚴重創傷、 全身性感染、 藥物中毒、 急性胰腺炎和肝 臟疾病等[2-3]。SIRS為臨床上比較重癥疾病,發病因素較為復雜,但大部分患者大聲發生SIRS的同時合并發生MODS,大部分患者均為多處重癥外傷導致患者發生SIRS和MODS,由此可見大部分患者均會在住院治療的同時給予禁食禁水的治療[4],依靠臨床輸液來維持生命體征,因此常合并發生SIRS和MODS,引起酸堿失衡,同時部分患者還需要給予氣管插管或是氣管切開等因此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酸堿失衡對于一個臥床治療和重癥患者來講無疑是比較危險的因素,因此對于酸堿失衡的預防和治療應提高重視和關注[5]。 綜上所述,對于SIRS和MODS發生酸堿失衡比例較高,同時可導致死亡比例增加,因此對于SIRS和MODS患者應注意預防和治療酸堿失衡,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死亡比例。同時對于SIRS和MODS重癥患者的身體合并酸堿失衡,增加身體負擔,加重病情,增加死亡危險。 參考文獻: [1] 田晶,劉海波,崔勇,等.急性腦血管病并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TNF-α及IL-6水平的變化[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3):10555-10558. [2] 楊麗麗,馬增香,李川,等.重癥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危險因素[J].山東醫藥,2016,5(03):76-77. [3] 郭鍵.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胃癌患者術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發生率的影響[D].第四軍醫大學,2015. [4] 葉欣.急性胰腺炎合并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的危險因素分析[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1. [5] 董麗妍,段成城,溫武金等.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動脈血紅細胞內外血氣變化和酸堿失衡的研究[J].海南醫學,2014,25(6):7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