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章伯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251-01
腸息肉導致腸粘膜的表面發生突出的異常生長組織,沒有病例病理的診斷我們通常稱為腸息肉。發病的群體大多數都是男性。臨床中結腸和直腸的息肉最為常見,小腸的息肉比較罕見。息肉主要分為兩種;炎癥性、腺瘤性。炎癥性息肉在治愈炎癥以后可以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和炎癥性息肉相比,腺瘤性不會自行消失的,還可能導致惡變傾向。患有息肉和確認病變性質需要實施最有效的措施,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在腸鏡下實施進行干預治療。
1 腸息肉發病原因
臨床中腸息肉病因不清;由于長期的炎癥刺激還可能是遺產。結腸中發生息肉的因素有很多;(1)長期腹瀉,的腸道黏膜易過敏;例如:辣椒、飲酒、油膩食物和海鮮等食用以后導致患者出現腹瀉的情況發生,從而導致腸道黏膜發生慢性炎癥。導致腸道息肉的生長。
(2)長期便秘,患者經常出現便秘的情況,通常都是好幾天財貨排便一次。由于糞便長期在腸道的留存導致各種毒素的產生。腸粘膜出現慢性炎癥,容易生長息肉。
(3)遺傳;患者家族性息肉統稱為一種遺傳疾病。
(4)炎癥性疾病;如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冰燈都容易發生息肉的情況。
2 腸息肉癥狀
在臨床中腸息肉的主要癥狀分為以下幾類:
(1)結腸息肉發病時患者很容易出現便血的癥狀發生,大多數患者都會誤認為是痔瘡的癥狀導致大便出血,并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相關專家提示,痔瘡導致的出血往往是在便后滴血,是鮮紅色,并不是在平時并不會出血。結腸息肉導致的出血一般情況都是出現在便中混雜中間。
(2)患者出現大便習慣的變化,大便的時間、次數也發生的變化,便秘以及不明原因引起的腹瀉。尤其是便秘和腹瀉反復的交替的出現,如有腹痛發生,患者需要引起警惕。
(3)腸息肉患者如有出現大便性癥狀異常。正常的糞便都是圓柱形,但如有息肉出現在結腸腔內,壓迫大便,排解出來都會變細和扁形,時常還會出現血痕。
3 如何治療腸息肉
臨床中腸息肉主要的治療的方式;對于有癥狀的息肉應該給予治療。對于無癥狀的息肉同時也是臨床中大多數的息肉,針對于是否有癌變的情況發生在給予治療。一般有癌變的都是腺瘤性息肉,正常需要手術切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密切觀察定期復查就可以。腸息肉的主要治療方式就是通過內鏡或手術的方式給予切除。同時腸息肉也可以通過藥物接受保守治療的方式,(1)對癥治療如有出血的情況發生,需要及時止血。需要根據出血量作出相應的處理。(2)潰瘍性結腸炎導致的炎性息肉參考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AFP)患者可以食用塞來昔布降低腺瘤性結腸息肉的數量,與食物同時服用,每日兩次。
4 如何預防疾病
患有癌變傾向的結腸腺瘤,如患者可以在早期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經臨床研究表明;手術切除結腸腺瘤性息肉可以既避免在將來發生大腸癌癥的風險。因此,大多數醫生都會建議患有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通過檢查發現結腸息肉,需要及時實施內鏡或手術治療。歐美國家是結直腸癌癥高發地區。五十歲就開始進行推薦所有人對自然排泄出來的糞便做隱血檢查,每五年到十年之間做一次完整的結腸鏡檢查。患有結直腸癌、息肉、長期潰瘍性結腸疾病家族史人群在五十歲之前就需要定期的進行結腸鏡檢查。而我國早以有了我們自己的結直腸癌的篩查方案,實施問卷、糞便隱血檢查篩查的高危人員普查結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