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彬
目前,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教學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在一些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強、課程設置的不科學、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問題。所以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是許多高職院校面臨的難題,包括怎樣培養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隨后從三個方面講述了高職財務會計專業出現教學問題的原因,最后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應對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所出現的問題的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一、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與學校的財務會計專業的認識并不深刻
與其他應用型專業相比較,財務會計專業與企業的核心商業機密有關系,因此企業通常都不會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除此之外,隨著會計信息化的普及,通常企業的財務職位不會安排太多的人,許多企業只會安排一個人兼做幾個工作。這就使學校聯系實習單位時,會出現一個企業提供少數實習崗位的情況。這就從根本上導致財務會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難以在畢業前了解實際的賬務情況,這就意味著學校聯系實習單位更加困難。
(二)教師隊伍的素質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有效教學方法
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一些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經歷了大學畢業就直接入職,很少是有從事過會計的歷程。這就意味著這些教師不容易從未來就業的方向出發開展教學。一些教師即使是考取了會計師資格證,但是因為沒有太多的從事會計工作的經歷,所以很難對實踐性較強的科目進行深刻地講解。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應用型的人才,但是一些高職院校并沒有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的方法與方式還有待提高。如果只教會學生應付考試,那么等到學生到企業實習與就業的時候,面對真實的賬目就會無計可施了。雖然說在各個高職院校都會有校企合作的實踐基地,但教師進行從崗實習的機會少之又少,難以見識各種類型的賬務,沒有經歷過真實的情境,就不能培養學生嚴格、縝密的精神,從而難以培養具備較高專業素養的學生。
(三)教師對學生缺乏溝通于關懷
現今高職院校一般由輔導員來管理學生工作,教師只是對學生學習知識負責。這些年,高職院校經歷不少改革,教師的住宿問題還沒有很好地解決,所以教師一般都是上完課就離校了,教師對學生的課外生活,沒有太多的了解,學生有問題和困難也很難以第一時間找教師解決。很多教師很少有主動走進學生的宿舍,與學生交流談心的,很少有體會學生的感受、想法以及聽聽他們的意見。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少了,就很難從學生的內心出發進行備課與教學,上課時不能很好地抓住關鍵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聯系實際,這樣學生才能輕松的學習知識,找到學習的樂趣。
(四)學生自身存在問題
只有學生具備學習動機,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一旦學生自己有了學習的需要,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驅動力,更好地確定自身的學習目標。但是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對于未來就業還是比較迷茫,以致于需求還不太明確。會計專業是實踐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需要有縝密的邏輯。有些高職學生在中學的時候無心向學,沒有學習應該有的狀態,可能進入職業學校也不能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所以有很多學生在職業院校虛度光陰、荒廢學業。高職院校的教學,不僅要求在課堂上將要學的理論知識理解透徹,還更需要在課后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自己去整理系統的知和階段性地對知識進行鞏固。但是有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并沒有進行這些過程,不但課上沒有認真聽,而且即使聽了不懂的也不及時地去梳理與向教師請教,以致于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從而學無所成。
(五)一些高職院校缺乏合理的內容設置
高職教育主要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所以課程設置的內容應該面向于未來就業。有些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就沒有結合學生的未來就業,所以就造成學生沒有較強的職業勝任能力。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未來就業主要是在中小型企業,因為中小企業本來經濟業務的范疇就比較單調,所以發展的空間十分有限,較高層次的會計業務人才就很少會選擇這些企業,所以這些企業在錄用職員的時候就會有很大部分的機會給高職畢業的財務會計的學生。
(六)社會中缺乏管理型的會計人才
在進行財務會計專業教學時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會計的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革與創新,就能更好地針對業務的變化,來對會計行業的各方面的信息進行二次的利用與開發,以及對于保障和維護信息的安全來提出相應的對策。除此之外,還能培育依照管理模式的改變對新技術環境中的內部控制開加強創新的管理型會計人員。
二、高職財務會計專業出現教學問題的原因
(一)財務會計教學的分類
財務會計教學分為理論與實踐兩個部分。當進行理論教學的時候,教師教學的基本內容都是依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很少會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這就會造成教學的效率不高,教學的效果并不太理想。然而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就會偏向于會計核算和會計有關技能操作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不重視財務管理與財務課程等課程的實踐動手操作。
(二)教育體制的限制
在我國的教育環境下形成的教育體制和機制,很難與未來社會的需求和經濟發展相適應,所以在這個教育體制與教育環境的影響下所培育的人才,就難以很好地應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經濟環境。
(三)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隊伍的參差不齊
財務會計的教書隊伍的業務水平有高有低,知識結構缺乏多元化。尤其是一些教師自身缺乏會計實踐的經驗,只擅長與講解一些相對比較枯燥的教材上的理論知識,然而對于專業的實際需要動手操作的知識卻缺乏講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會計教學應該與信息科學技術、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這樣才能緊跟時代潮流,更好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特別是一些中年和一些比較年長的教師的外語和計算機技術的水平并不高,所以導致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也不足。再加上,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師將重點放在對于知識點的更新和補充,往往會不重視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導致學生缺乏利用會計信息來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應對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問題的策略
(一)充分改革教學技巧與方式
因為學生只是經歷中學階段就直接地進入到高職院校,沒有經歷過工作,對學過的知識和未來的工作環境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和理性認識,這就不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與運用知識。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環境內,依據自身的能力,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對于財務會計專業來說,學生學習的主要是經濟業務的處理,教材的內容是具有概括性的,如何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可以依照以下方法。首先,可以引領學生去學校周圍的銀行營業大廳了解債券的投資,這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債券的核算。其次,還可以引領學生到稅務大廳了解申報納稅的流程與辦稅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時可以結合稅法等知識給學生進行講解。最后還可以引領學生到證券公司詢問與股票交易有關的一些問題,以及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收集發票等原始的憑證,讓學生更好地鍛煉實踐動手的能力。
(二)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
首先,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就更需要教師進行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的教學,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語言要盡量做到通俗易懂。在進行會計教學的時候,教師要跟著學生的思維習慣來對學生進行引導,針對不同的學生,將他們重點將不同的方向引導,為他們確立的目標也應該有所不同。對于一些學習積極性比較高的學生,鼓勵他們考取會計師,對于學習一般的學生則讓他們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于一些學習不好,但是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就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長處和興趣,往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其次,教師要有效率地使用語言工具。教師在講解一些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的時候,應該采用比較幽默的、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讓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最后就要為學生創造情境,讓學生體會學習的趣味性。由于財務會計要講授的是企業經濟業務的處理,但學生從來沒有經歷過工作,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為什么要這樣處理業務,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創設情境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三)設置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時以就業作為導向
只有深入了解企業財務崗位的內在需求,才能讓財務會計的教學不脫離實際,從而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就業率,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對于未來生源的招收也更加有利,能讓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一般都會在中小型企業就業,中小型企業的財務崗位有出納崗位、會計管理崗位和會計核算崗位等。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要求具備中小型企業等單位多缸兼職的業務處理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在平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點鈔等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
(四)開展校外社會實習
校外的社會實習指的是在學生完成所有課程的學習后,學校會統一安排時間與地點,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去尋找企業進行畢業前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要檢查學生的實習情況,可以通過排教師去定期檢查和跟蹤學生的實習活動。學生在進行校外的社會實習活動時,不僅要學會處理在社會實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還要每天寫實習日記與實習報告,自我反省在實習過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和需要發揚的地方,這些不僅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并為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積累經驗,還會成為學校考核學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四、結語
在現今,因為會計專業成為熱門的專業,所以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專業報考的學生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一個關鍵點,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責任。總的來說,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效率會對未來會計人才的能力與會計工作的質量。所以,要針對現存的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不斷地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優化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從而實現為社會培養越來越多的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作者單位:四川華新現化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