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繼承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作用。眾所周知,現代繼承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得到了不斷的完善,現代繼承法的不斷完善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理念,有效的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同時也滿足了有效解決遺產糾紛的要求,但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將現代繼承法與民間的繼承習慣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高效的應用于立法活動與司法審判中,推動傳統習慣與現代法律的良性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民間繼承 現代繼承法 良性結合 差異
作者簡介:李大方,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碩士,主要從事民商法學和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92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229
我國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歷史文化因素深深的影響著人們的一言一行,素有禮儀之邦,因此,自先秦以來,傳統的繼承觀念一直影響著當今時代發展下的繼承問題,例如由于歷史因素形成的諸子均分制的傳承習慣在繼承問題上發揮著重要的實質作用。客觀來講,這種樸素的、傳統的繼承理念以及有關的繼承習慣對于維護我國古代的繁榮發展、有序的解決繼承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保證古代家庭財產合理分配的重要歷史因素之一。自鴉片戰爭以后,西方習俗、觀念、法律與東方傳統文化的一次次碰觸,逐漸打破了我國傳統繼承習慣在整個國內的壟斷,西方的繼承法逐步被人們所認知,并且發展成為在處理繼承問題上的法律權威。但是,由于傳統的繼承理念由于各種原因在當前很多地區處理繼承問題上依然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而且完全將現代繼承法排斥在外,因此,在此背景下,我們相關工作人員不得不正視這一客觀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當前發展的實際不斷的深化研究民間傳統繼承習慣與現代繼承法之間的有效融合問題,使傳統繼承法和現代法律權威找準自身發展的位置,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意義重大。下面,我們就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探討下。
民間傳統繼承習慣是我國經過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積淀而成的一種約定成俗的行為規范,對于約束家庭財產繼承關系,合理解決家庭財產繼承糾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家庭財產繼承問題起著重要的約束作用,而現代繼承法是由我國的立法部門制定并且在解決繼承相關問題中具有強制性的作用,是國家統治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深化研究傳統繼承習慣與現代繼承法的異同點,對于傳統繼承習慣與現代繼承法之間的有效融合,發揮更大的社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下傳統繼承習慣與現代繼承法之間的異同點。
(一)傳統繼承習慣與現代繼承法的相同點
現代繼承法與傳統繼承習慣之間有很多的相同點,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二者之間所規定的繼承范圍相同。也就是說二者規定在處理家庭財產問題中所規定的繼承者都來自家庭內部成員,但是家庭內部成員并不一定有血緣關系,也就是說繼承者也可以是具有法律形式規定的“家庭成員”,而二者在處理繼承問題的時候都把家庭外部成員排斥在外。眾所周知,在傳統繼承習慣的支配下,家庭財產繼承上首先要選擇自己的兒子來繼承,這也是自先秦以來諸子均分制習慣形成的基礎,同時在傳統繼承習慣的影響下,如果家庭中沒有兒子,還需要通過招婿等方式找到形式上的合理繼承人。現代繼承法規定的繼承范圍也都是家庭內部成員,同時對于養子女以及繼子女的繼承權益都明確進行了規定,盡管這些繼承者都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在法律意義上來講都以形成了家庭關系,所以在繼承關系上都是平等的,也就都在繼承范圍之內。其次,淵源相同。傳統繼承習慣隨著我國歷史了發展而形成,并且也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勢必存在其科學性、合理性,因此,傳統繼承習慣所規定的繼承方法,并不會因為它的傳統而確定其落后和不合理,而恰恰相反的是在現代繼承法的發展上對傳統繼承習慣是充分肯定的,并且也給予了應有的尊重。這種局面的出現究其根本原因來講,現代繼承法與傳統繼承習慣并不是兩種對立且相互沖突的事物,而是具有相同的淵源,現代繼承法律是傳統繼承習慣的繼承、發展和進步。傳統繼承習慣是現代繼承法律形成的基礎和前提,因此現代繼承法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傳統繼承習慣,加入現代繼承法脫離傳統繼承習慣而特立獨行,勢必會和傳統繼承習慣相抵觸,且傳統繼承習慣也會成為現代繼承法推廣的最大阻礙,且現代繼承法的權威性、法律效益勢必也會大打折扣,不利于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和發展。
(二)傳統繼承習慣與現代繼承法的不同點分析
傳統民間傳承、繼承習慣不像現代繼承法那樣,它是一個非正式的、約定成俗的且在社會民間自然形成的一種思想意識,并且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民間傳承、繼承習慣作為一種民間思想意識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形成明確的法律條文,但是在解決繼承問題上卻起著行為規范的作用。同時,民間繼承習慣的制定和形成也沒有國家意志的參與,完全是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自我管理的體現,因此,傳統繼承習慣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使用范圍不具有統一性,使用過程中也不具有強制性,由于地域的不同,傳統繼承習慣在形成過程中也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缺乏現代繼承法那種嚴謹性、科學性。而現代繼承法是由國家法律制定部門統一制定且采取自上而下的一部解決繼承系列問題的法律,其具有嚴格的立法程序、文本程序、構成體系,同時具備科學、嚴謹性,是國家意志的重要體現,對于繼承人和被繼承人等關系都有明確的規定標準,這些特點也是民間傳統繼承習慣所達不到的,且在執行過程中具有強制性。
現代繼承法與民間繼承習慣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不同點,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原則。現代繼承相關法律作為解決和處理繼承問題的專門法律,是在當前依法治國的大背景制定和不斷完善的,因此它也是解決和處理繼承相關糾紛的必然選擇,但是民間繼承習慣在我國已經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在發展過程中也體現了一部分人民群眾的意識,因此它的存在和發展也是具有合理性的,其合理性也是不容我們否認的,所以,在民間繼承習慣與現代繼承發展二者共同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兼顧,實現求同存異。
(一)相互尊重、求同存異
在解決繼承問題與糾紛過程中,傳統繼承習慣傳遞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正義理念和倫理道德。我們知道,家庭財產繼承問題主要來自家庭內部,在某些以傳統繼承習慣為主導的地區,在處理繼承問題時就要尊重有利于人們感性化生活方式延續和發展的傳統繼承習慣。而立足于理性化思維模式的現代繼承法就可以從其優勢方面對傳統繼承習慣做到司法保障,如對女性及未成年兒童保護等。
(二)因勢利導,靈活處理
由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現代繼承法得到了有效普及,現代繼承法已經發展成為與現代發展相適應的處理繼承糾紛的行為規范。但是現代繼承法在法律上明確規定繼承的時間是從被繼承人死亡后開始計算的,而傳統繼承習慣的繼承時間是從被繼承人生前開始計算的,而這一發生過程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老人贍養問題。在當前養老體制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如果完全按照現代繼承法照本宣科的去解決繼承問題,那么養老這一塊問題就會很快暴露出來,而傳統繼承習慣去處理繼承問題就會將贍養問題綁定進來,做到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可以說是現代繼承法的重要補充。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將二者的有效結合更有利于繼承問題的合理、科學的解決。但法律的強制性又不允許用妥協的方式來破壞法律的權威性,而傳統繼承習慣形成的巨大的無形力量也不能強制推翻,否則勢必會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道路上適得其反,為此,科學處理二者的矛盾,就需要因勢利導,靈活處理。
在新時代發展下,只有正確的看待傳統繼承習慣,將其有效的融合到現代繼承發展中,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才能發揮出更大的效應,同時在處理繼承問題過程中,也要因勢利導、靈活處理,這樣才能保證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王霞.民間傳統繼承習慣與現代繼承法的良性結合[J].人民論壇,2015(5).
[2]俞江.繼承領域內沖突格局的形成——近代中國的分家習慣和繼承法移植[J].中國社會科學,2005(5),第119頁.
[3]楊立新,劉德權,楊震.繼承法的現代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50頁,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