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洪梅
【摘要】本文通過對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的前景、重要意義、實施情況、具體做法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工作的建議,以期為該項工作的進一步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建議
1、背景
為加快推進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促進農民增收和切實改善民生,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發〔2015〕34號)《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支持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若干意見〉的函》(國土資函〔2014〕569號)《國土資源部關于用好用活增減掛鉤政策積極支持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函〔2016〕2號)《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推進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意見》(黔府發[2016]22號)《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貴州省易扶貧搬遷對象識別登記辦法〉等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辦發[2016]27號)等文件精神,充分發揮國土資源超常規政策特別是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以下簡稱“增減掛鉤”)政策對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的支持促進作用,以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項目為抓手,積極努力推進扶貧工作,助力扶貧脫貧。
2、易地扶貧搬遷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重要意義
易地扶貧搬遷屬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之一,是指將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區,并通過改善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調整經濟結構和拓展增收渠道,幫助搬遷人口逐步脫貧致富。通過對搬遷區農戶舊房及宅基地的拆舊復墾,使搬遷農戶宅基地復墾為農用地(耕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積和改善生態環境;將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與增減掛鉤緊密結合起來,在優先滿足搬遷區農戶安置和發展用地需求的基礎上,將節余的建設用地指標異地流轉,流轉收益全部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用于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發展”,助推脫貧扶貧、實現同步小康。
3、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實施情況
“十三五”期間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涉及6014戶2648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129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607人)。其中,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1487戶666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350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32人);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3841戶1685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667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116人);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686戶296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59人)。
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用地均已采用農轉用指標解決,拆舊區復墾面積全部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易地扶貧搬遷農戶舊房舊宅基地平均每戶可拆舊復墾約0.3畝,6014戶搬遷戶舊房舊宅基地通過拆舊復墾,“十三五”期間黔西縣可產生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約1800畝,按貴州省省內流轉價格20萬元/畝計算,可產生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收益3.6億元。
截止2019年5月31日,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工作正在實施中,實施主體為涉及的鄉(鎮)人民政府。全縣目前已拆除復墾舊房舊宅基地3162戶,復墾面積約950畝;其余易搬戶舊房舊宅基地拆舊復墾正在有序推進中。
4、具體做法
(1)拆舊復墾原則。按照“先易后難、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因地制宜,精準實施。
(2)組織保障。成立由縣人民政府縣長為組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為副組長,縣政府辦主任、自然資源局、水庫和生態移民局、財政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易地扶貧搬遷涉及的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為成員的黔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自然資源局,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舊房拆除復墾工作事宜。
(3)項目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涉及的鄉(鎮)為拆舊復墾的實施主體,由鄉(鎮)按程序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施工單位統一對易搬戶舊房進行拆除,并對宅基地進行復墾。同時,委托監理單位對拆舊復墾項目的進度和質量進行全程監理。
(4)項目驗收。項目竣工后,鄉(鎮)對拆舊復墾地塊進行逐地塊自檢,自檢合格的,由鄉鎮書面向縣自然資源局申請驗收,縣自然資源局會同相關部門對拆舊復墾地塊進行逐地塊檢查驗收。經縣級驗收合格的地塊,鄉鎮及時明確耕種和管護主體,簽訂管護協議,落實管護責任,加強后期管護,確保復墾后的土地不撂荒,使復墾后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5、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1)連體房拆除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拆除過程勢必會影響相鄰房屋結構的穩定性,目前該類房屋暫不能拆除復墾。
(2)個別易搬戶要求保留一間房屋作為土地耕種過程中的生產用房,導致拆除不徹底。
(3)部分農戶舊房物資物品騰退不及時,影響拆舊復墾的進度。
(4)易搬戶舊房大部分位于不通路的地方,零星分散、點多面廣,地理條件較差,部分易搬戶舊房拆除后周邊沒有客土源,需外運客土,客土難度較大。
(5)易搬戶搬離舊址后,其原有土地及舊房拆除復墾后的土地難以管護,容易造成撂荒。
(6)易地扶貧搬遷“退一補一”調整對象確認緩慢,導致該部分農戶暫不能拆除復墾。
6、建議
(1)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對可不拆除住房統一規范,對連體房及時進行認定,完善相關佐證材料。
(2)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實施主體為涉及的鄉(鎮)人民政府,鄉(鎮)要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舊房舊宅基地騰退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切實做好農戶思想動員工作,動員搬遷戶及時將本戶物資物品搬出舊址,及時化解拆舊復墾中遇見的問題及矛盾,確保舊房拆除復墾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加快“退一補一”對象的確定,便于拆舊復墾工作的順利完成。
(3)拆舊復墾結合實地,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
(4)縣自然資源局進一步加強易地扶貧搬遷涉及鄉(鎮)舊房拆除后的土地復墾的技術指導工作,確保拆舊復墾地塊達到土地整治規范要求。經驗收合格的拆舊復墾地塊,及時申請市級復核,通過驗收復核的農用地面積,及時轉換為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并進行項目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