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炎坤
摘要:課堂提問是任何一門課程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調動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更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有效的課堂提問,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已經成為了課堂教學中的熱門話題。然而,現階段在小學高段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環節的成效并不明顯,只有重視課堂提問環節,科學的進行課堂提問,才能夠提高小學高端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高段數學;有效性提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是一門教師的必修課。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獨立探索思考的能力,也能讓教師更好的掌控課堂節奏,使得教學流程有序進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因此,科學的課堂提問,提高小學高段數學教學效率。
1 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如果能夠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例如:“我們先來復習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點,10以內的質數和合數分別是什么?”“分數具有哪些性質?”“同分母分數乘法的步驟是什么?”聽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就能立刻回想學過的知識點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如果教師提問:“整數分為正整數,負整數和零對不對?”學生立馬回答“對。”即使學生對整數的分類并不明確,也極有可能歪打正著碰對答案。教師給予肯定答案后,學生便形成一種心理暗示:老師說的一定是對的,所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思維就很少自主進行知識的再現和深加工。這樣的提問對于學生而言就是無效的,因此,教師要注意提問技巧,避免類似“是嗎?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提問。在強調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現代化教學中,重視針對性的提問對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2 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
在課堂提問中,循序漸進式提問不乏為啟發學生思維緊跟課堂節奏,培養自信心的良好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環節精心準備問題,由淺入深地規劃好提問內容,做好學生的思維點撥。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也能不斷發現新問題,明確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層面,突出學生的薄弱點,從而能夠提早為針對性學習做準備。這樣一來,教學效率便能夠更進一步的提高,避免重復強調學生已經掌握的簡單內容。學生的學習負擔也能夠相對減輕,弱化小學生對高段數學學習的抵觸心理,盡早攻克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提高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 課堂提問形式可多樣化
傳統意義上的提問就是師生的你問我答,難免有些枯燥。因此,轉變課堂提問形式,不僅能夠調節課堂氛圍,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分數的乘法”這一章節,學生對分數復雜的形式難免有所抵觸,教師在提問環節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色彩豐富的數字卡片和固定的分號卡片,讓一名學生自主上臺抽取或者選取數字組合成分數,并讓該學生隨機點名另一位同學作答,由該學生判斷正誤。如此一來,課堂氛圍能夠被立馬調動起來,學生的注意力也會高度集中。除此以外,借助一些現代化設備或者教學軟件,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也是豐富提問形式的有效途徑。在學習重難點時,教師可根據學生表現情況,為課堂提問環節設置些許獎勵,讓同學們在競爭的氛圍中進步,讓數學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4 課堂提問可構建生活情景
數學源自生活,生活為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構建生活中的相關情景。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繪制每個人生活中常見的學校、公園、家等標志性建筑,以某一地點為定點,測量每個方位的角度并按比例估算距離。課堂提問環節可以采用學生自主分享的形式,讓學生自主為大家介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所在的方位。這樣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為學習內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能夠更好的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能夠掌握基本的學習技巧和解題思路,更重要的是要從小構建數學思維,讓數學思維融會貫通于自己的生活中,從而用數學的角度丈量世界,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勤于動腦思考才能讓思維更加活躍,善于應用數學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奇妙。
課堂提問是學生獲得知識并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學習小學高段數學注入動力。重視課堂提問環節,優化問題質量需要教師更深層面的教學理論,充分研究教材備課。課堂提問運用好技巧便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重視課堂提問環節,才能更好的拋磚引玉。只有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道路做好鋪墊,才能讓提問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更好的彰顯出來??茖W提問,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多方面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層次的調動學生探索數學的精神,讓數學更好的融會貫通于生活之中。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讓學生感覺學數學輕松快樂,讓數學的魅力得以展現,更好的提高小學高段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邱凱,陳引蘭,劉銘,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教學行為案例研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0(01):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