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全
摘要:練習在課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練習題能很好的理解知識點,使學生很快掌握知識。因此,課堂練習應精選典型題目,避免做重復練習,做到舉一反三,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精準;有效
詞匯維系著語音和語法,是構筑語言的基本單位,它是提高學生語言水平的基石,如果離開了詞匯量的掌握和高效率的詞匯學習,是不可能學好英語的,就像蓋樓一樣,詞匯就是地基,沒有結實的地基,蓋起來的房子也是不穩的,可見,英語學習中,詞匯是根本。只有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才能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學生在單詞記憶和擴充詞匯的過程中要注重策略有效地擴充詞匯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感覺記憶單詞是最困難的事。單詞忘得比較快,因此老師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學生記牢。達到強化記憶并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目的,需要使用必要的練習。
第一,前10分鐘,可以通過音、形、義三個方面來檢查學生對單詞的基本掌握情況,老師給出音標,讓學生根據音標來識別單詞;老師給出漢語意思,學生拼出對應的英語單詞;可以聽錄音來識別;詞性轉換的方式進行。雖然開始只有部分學生達到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基本上每位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績差的學生,瞬間記憶的效果也很好。這種訓練,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信息接納量,提高了記憶效果。因為在記單詞的時候只是用眼睛去看,而沒有記這個單詞的音,很難以做到“聞音知字”,成績好的學生有時聽力不好的原因就在此。所以學單詞,首先要讀準、讀熟、讀爛。首先要集中時間教音標,通過音標教學,學生可以正確規范發音,自己學會拼讀單詞,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掃清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如果學生基礎差一點,一時半會又掌握不了語音,那我們可以集中把一個單元的單詞在這個單元開始教學前集中一、兩節課教完。這主要是讓學生會讀,讀準。
根據艾濱浩斯的遺忘曲線,我們知道在接觸新信息的最初一段時間里,遺忘的速度最快,比例最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速度減緩,比例減少。要成功地記住一個生詞,不斷地碰到一個單詞16次之后,學生才能自然地記住它。因此,要加大詞的復現率,學習者就要擴大與目的語的接觸。 只有反復地、適時地對已學詞匯進行復習、鞏固,才能牢固的記住其形,才能真正掌握、運用詞匯。
第二,在講授課中,練習的呈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口頭練習,也可以是書面練習。這個時間主要講解重點詞匯的用法,把重點用法列出來,在列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舉出例子,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詞的用法。之后要求學生在一、二分鐘內記熟所學的新單詞用法,然后提問;也可以老師讀出句子,讓學生猜猜句中所包含的用法屬于哪一類。還可以通過同義詞和反義詞的辨析,進一步提升,可以找出相應的高考題來模擬。也可以利用小卡片和“同根詞”分單元集中認讀單詞,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不斷反復的復習詞匯,在教學目標語的學習過程中感知、領悟詞匯的用法。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的最終歸宿應該是回到語篇中,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其真諦就在于此。 因為決定一個詞的真正意義的不僅是音、形、義和語法規則,其涵義、搭配和語用場景更重要。大量閱讀,特別是泛讀在詞匯學習中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瀏覽英語網站,讀英語報刊、簡易讀本,瀏覽英語新聞等。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小組內相互設置問題,相互討論,小組間相互交流,相互比賽,掌握更多的詞匯,共同提高。
最后10分鐘左右主要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檢測和布置下節課的預習內容。老師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找出相關選擇題,分組討論,讓學生自己來講解,如果能準確的講出道理來,說明掌握的很好,若不能,大家一起來討論,到底是什么用法,怎樣來解決類似的習題。還可以安排句子翻譯,完成句子,造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多次的復現中鞏固所學詞匯。
英語詞匯學習任務無法僅僅依賴于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來完成,而更多地在于學習者獨立自主的課外學習活動,我們可以讓學生隨時帶著卡片,天天去翻,去讀,去看。在學習一單元的兩周內,將單詞平均分到每一天,今天記幾個,明天在記新的之前把前天的幾個先記一下,第三天再記幾個,還是先把頭兩天的幾個給記一下,如此反復,天天有新的,天天復習舊的,學著新的丟了舊的,可以有小循環,也可以有大循環。只要克服困難堅持到最后,就一定有效果。堅持對詞形的反復循環記憶,堅持課外閱讀,在閱讀中加大對目的語的接觸,這不光是對詞匯“形”的鞏固,同時也是理解、掌握詞匯“義”的最好手段。英語單詞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好的,老師應該按照科學的訓練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力以及堅持不懈的訓練毅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適應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