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紅
摘要:當今世界從各個方面都呈現出多元化的潮流,在音樂上也是如此。網絡的沖擊,讓各種音樂形式爭相綻放。在此種背景下,民間音樂則在日漸衰落。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揚需要我國教育的文化支柱之一,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民間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將主要探討如何將民間音樂融入中學音樂的教育教學中,進而促進民間音樂的可持續發展,還望能對教師教師有所啟發。
關鍵詞:民間音樂;問題;教學現狀
中華經典民間音樂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在發展過程中,保留著濃厚的文化特色、生活特色和地域特色,構筑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與發展。在中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在課堂中合理滲透民間音樂,讓學生充分感受其魅力,知曉其故事,領略其風采。我國民間音樂具有異常豐富的資源,作為教師要精挑細選,用精品作為教學的素材。筆者任中學音樂教師多年,知道民間音樂走進中學音樂課堂尚存在諸多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也時常在思考應對的策略,現將自己的所得歸納如下。
1民間音樂走進中學音樂課堂的問題
1.1教師對民間音樂重視不足,核心素養認識不高
在21世紀,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信息化時代。各種音樂得以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其中流行音樂可謂獨占鰲頭,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而歷史悠久、獨居特色的民間音樂則日漸式微,所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少,其傳承與發展面臨巨大的問題。在我國的音樂院校的招生中,相比于其他音樂,民樂的招生比例是極少的。也由此導致我國專業的民樂教師的數量很少。在部分中學,甚至都沒有開展過民樂方面的教育。教師都對民樂不甚了解,又何談教導學生呢?因為中學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對于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教師在民方面表現出的明顯不足,使得中學的民樂教育滲透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1.2民間音樂教學設備欠缺
音樂的教學離不開設備的支持。讓學生在課堂中讓學生最大程度的感受民間音樂的魅力,離不開信息化設備的支持,借助視頻、音頻的形式,能夠直觀、完成的呈現民間音樂作品,讓學生聆聽、鑒賞、感悟、模仿和學習?,F在的學生對民間音樂知之甚少,而且民間音樂并不為大多數學生所喜愛。因此民間音樂走進中學音樂課堂,面臨不小的阻礙。音樂課始終是作為一個副科的地位,存在于整體課程體系中。很多學生對于音樂課并未給到足夠的重視,其學生意識主要以流行音樂為主,民間音樂始終離學生很遠。另外,很多地區的中學音樂設備的落后,就很難讓音樂教師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這與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系,需要多方面的力量來解決。但是,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在民間樂器的配備上要遠遠少于流行樂器的配備。如:常見的絲竹、打擊樂器等,學生對于民間樂器的真實感受與興起,也大打折扣。
2民間音樂走進中學音樂教學的策略
2.1加強教學實踐,彰顯民間音樂的魅力
師生之間建立有效的互動是實現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結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進而打造性格鮮明、團結協作的優秀學生團隊。
比如:在音樂課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四人為一組,并確保每組中都至少有一位學生會演奏樂器。在課堂中,拿出10分鐘的時間進行輪值的表演。每個小組表演完之后,其他小組可以向其提出疑問,教師主要負責引導和糾偏,并針對問題,對學生進行拓展講解;最后,教師聯合其他小組共同給輪值小組進行評分,所得分數為該小組的集體分,并將此集體分作為期末考核的參考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能夠積極討論選擇的民間音樂的表達形式,當前的音樂課堂實施效果良好,為進步拓展民間音樂奠定堅實基礎。
2.2借助多元的教學方式加強民間音樂的滲透
隨著信息化教學設備的不斷完善,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以及創新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民間音樂在音樂教學的融合過程中,也越來越突顯出自身的教學意義和藝術價值。民間音樂,具有一定的鄉土性,如果只是從淺層次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和教學課件的觀看,讓學生去了解民間音樂的起源、歷程和特色,學生所能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是十分有限的。因而,為了彌補這一短板,要積極的將民間音樂教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實踐,將音樂課堂拓展到民間舞臺,讓學生走出校園,在藝術實踐中淋漓盡致的感受民間音樂的博大精深。因而,校內和校外教學方式的完美搭配,可以使民間音樂得到全面的滲透,能夠挖掘學生對于民間音樂的興趣,并主動的參與到民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3結語
總而言之,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有賴于我國音樂教育的保駕護航,希望諸位教師能夠引起對民間音樂的重視,在深入的了解民間音樂,更深入的探索民間音樂走進中學音樂課堂的形式,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民間音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陳潔.以“民族音樂傳承文化”為理念的中小學音樂教育【J】.民族音樂,2015(06)
【2】劉保河.論河北民歌資源在高中音樂課程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