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寧
摘要:網絡時代,科技水平突飛猛進,社會各個方面都被網絡改變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進步,已經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網絡平臺具備強大的開放性,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為社會生產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網絡時代,金融行業也發生了一些變革,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金融業務的開展范圍逐步擴大,金融服務質量也更高。
關鍵詞:網絡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發展
1 普惠金融的“前世今生”
1.1 概念
“普惠金融”是由英文“Financial Inclusion”翻譯過來的,是聯合國2005年宣傳國際小額信貸年時率先使用的,意思是能夠以可承擔的成本,有效地為所有社會成員提供金融服務。國內的普惠金融是為了幫助企業和個人借助普惠金融服務,實現小微企業及個人資產的增值,進而實現綜合國力的提升。
1.2 歷程
普惠金融經歷了小額信貸、微型金融、普惠金融幾個發展階段。在此過程中普惠金融充分考慮了小微企業和農戶的金融需求,并將其作為合作的目標客戶。
如今,網路金融方興未艾,對普惠金融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既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也突破了過去的空間限制。
2 網絡金融時代,普惠金融發展面對的挑戰
2.1 外部監管不夠完善
主要體現在配套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不完善,出現很多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管控和解決。特別是一些不法分子,認為金融行業有利可圖,鉆了法律漏洞,做出損害普通用戶利益的事情。而且互聯網開放性十分強,監管工作難以高效開展。在于普惠金融結合后,金融業務的監管難度將明顯升級。政府對此問題引起了重視,也出臺了一些規范政策,但相關的措施仍然有待完善。
2.2 征信體系不完善
小微企業、三農、低收入群體過去被傳統金融機構所忽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較為完善的征信體系,而征信體系建設是金融業務包括普惠金融業務的基礎建設。小額分散并不能降低風險,相反普惠金融所應對的長尾用戶數量多,資信情況復雜。如果沒有智能化的風險管理體系,實現風險看得見、理得清、控得住,用系統化管理篩選出真正的借款人,確保讓借款人專款專用,保證借款人好借好還,即如何實現貸前風險客群篩選、貸中風險感知與反欺詐掃描、貸后自動預警與風險合理化解,普惠金融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可能無以為繼。
3 網絡金融時代,普惠金融發展對策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
一是加快建立發展普惠金融基本制度,如土地的經營權、宅基地的使用權、技術的專利權等,利用這些制度積極地開展土地的各項建設,明確各類管理機構的管理責任。二是配套完善普惠金融服務主體法律法規,包括針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特別是互聯網背景的網絡借貸機構的管理辦法,推動制定各類非存款放貸組織條例,推動修訂農村專業合作社法等,探索建立股權眾籌這樣的全新方法等。三是要積極地維護普惠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只有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了維護,才能使消費者更好地為金融事業做出貢獻,通過差異化定價確保普惠金融客群的金融服務權益,明確監管部門相應的執法權限與責任。
3.2 提高全民對個體信譽的重視程度
對影響用戶信用度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構建風險防控機制。首先,小型企業要收集借款人的信用記錄,并構建全面的信用檔案管理平臺,以此作為開展金融服務的依據。在互聯網強大的數據共享功能支持下,金融信息交互得以實現,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其次,在金融市場中,存在大量不成熟的征信機構,這些機構能夠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不足。但對于金融行業來說,信用又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征信機構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征信成本。最后,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足夠的成本,對海量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得到有價值的數據,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
3.3 做好對普惠金融的宣傳工作
做好對普惠金融的教育以及人民的權益保護工作,讓更多的大眾都能了解到普惠金融的好處,也讓更多的大眾能夠相信普惠金融,這樣一來,普惠金融才能找到主要的發展對象,找到發展對象之后,普惠金融接下來的工作才能順利地繼續進行下去。一方面是可以做一些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然后在高等教育中加強教育,讓學生主動地了解普惠金融;另一方面還可以依靠政府,通過政府的公信力去做宣傳,讓更多的人信服普惠金融。電子支付服務的普及需要各個地區的金融服務機構積極地進行電子支付設施使用的教學,如果不進行對基層的教育,那些沒有接觸過電子金融服務的民眾就永遠不會去接觸電子金融服務。
4 結語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金融業特別是普惠金融業必將繼續進行著革命性的改變。在這變革中必須借助科學技術、借助大數據手段、借助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健全的征信制度,才能推動普惠金融業務健康蓬勃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金融需求,實現對民生、經濟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云淋,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發展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9 (16) .
[2]張凱雯“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困境與出路[J].納稅,2019. 13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