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波
摘 要: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為了滿足日益增多的人口需求,在農作物的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方式上都比較激進,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人們對于社會環境、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農作物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而傳統的以化學農藥為主防治農業病蟲害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理念,當下現代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生物防治逐漸應用于農業病蟲害防治中,它的防治理念和技術都符合當下的環保和綠色需求,因此本文就生物防治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生物防治;農業病蟲害;應用
農業作為我國的立國之本,農業經濟的增長與否,直接制約著工業與其他產業的發展,而病蟲害的防治對于農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生物防治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態平衡理念,依托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經濟思想,它采用的是食物鏈循環中的微平衡,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微生物治蟲的防治手段,同時也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還可以讓人們吃上放心、安全的純綠色食物,減少疾病的產生。當然,生物防治策略不能以偏概全,它的開展工作要針對不同的地區環境的特點,結合生物防治進行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
一、生物防治的內容與意義
通俗來講,生物防治是通過利用生物之間的相互依托、相互制約性,讓一類或一種有益生物去對抗消滅另一類或一種有害生物的方法。大致概括為兩類,一類是采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生物天敵方式,比如食蟲類的天敵—鳥類動物,啄木鳥,山雀,食鼠類的天敵—捕食動物,貓頭鷹,蛇等;另一類是采用細菌性生物技術防治,比如利用微生物的菌群或寄生性的生物來防治不同病害蟲,比如,培養不同種類抗菌微生物,來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利用寄生性的腫腿蜂來防治天牛的迫害。
由于化學農藥具有雙面性,在殺死害蟲的時候,也造成有益菌種的失衡,長期使用農藥還會使得害蟲的抗藥性增強,長此以往生物平衡被打破,害蟲更加日益猖獗。生物防治從根本上優化農作物的種植基因或者增加土壤里的有益菌群來實現病蟲害的防治,雖然生物防治所達到的效果沒有化學農藥的立竿見影,但是它是一項長久的、造福人類的生物工程。生物防治技術的使用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水、土壤的污染,而且也可以有效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
二、生物防治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措施
1.利用生物之間的制約性合理布局
在農業生產中,不同的農作物有著不同的種植季節和生長環境,并且病蟲害的類型與發生時間也不相同。因此為了高效的防治病蟲害,前期的基礎準備工作必須做好,利用生物技術對同季節,生長環境相似的作物進行研究,對容易發生的病蟲害進行生物分析、比對,看那些植物生長過程中釋放的物質或氣味可以抑制或殺死其他植物生長過程中所發生的病蟲害,科學的布局,合理的搭配農作物的種植,從根本上控制病蟲害問題。比如,在大豆或花生間種蓖麻可殺死害蟲降低蟲口,這是因為大豆田和花生田中的害蟲金龜甲在取食蓖麻葉后會中毒致死;玉米間種南瓜可有效減輕玉米螟害,這是因為南瓜花蜜能引誘玉米螟的寄生性天敵-黑卵蜂;油菜行中種大蒜可驅避害蟲減少蟲卵,大蒜揮發出來的殺菌素,可使危害油菜的蚜蟲“退避三舍”。通過這種合理的搭配,使得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產量得到明顯提高,并且也是人們需求的純綠色、無污染的新鮮食物。對于養殖業,在前期構建時可以將生態平衡規劃進去,比如在散養的雞圈內可以養幾只大鵝,在果園林業中養些益鳥,通過生物相克的形式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由此可以看出,前期做好生物研究,利用其相生相克的原理合理布局,科學分配是保障生物防治病蟲害的基礎工作。
2.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情況,采用不同的生物防治方法
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生物工程,只有全面掌握病蟲害的特點與發生規律,才能選擇有針對性的生物防治方法進行控制。常用的三種生物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一種是利用天敵防治,這種方法依照的是生物種群中的平衡機制進行的,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種生物、動物、微生物都有一種或者幾種天敵的存在,害蟲也不例外,通過引入害蟲天敵,到達抑制害蟲的繁殖,從而建立新的生態平衡群落;一種是利用生物技術,改良作物抗性基因,這種防治方法是通過研究病蟲害植物上的發作特點,培養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種防治病蟲害。比如,可以通過改良作物品種的基因,一方面降低作物生長過程中散發出的氣味,減少對有害生物的吸引力或者是提高作物的抗生性,就是有害生物在食取作物的根莖葉后,可以很好的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長速度和繁殖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作物對于病蟲害的抵抗力,雖然受到危害,但是產量仍然沒有受到影響;最后一種是生長環境的改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技術,通過改變有害生物的基因組成,破壞其繁殖能力,使他們變成不孕個體,使其后代喪失繁殖能力。
3.加強生物防治應用的宣傳
在當前,生物防治雖然可以有效的防治農業病蟲害,但是在實際的應用卻微乎其微,究其原因還是受傳統化學農藥思想的影響,一些農戶依然不采用科學的方法治理病蟲害,單一的采用高濃度的化學農藥抵御病蟲害,破壞了大田的生態平衡,植株農藥含量超標也使得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必須加強生物防治可以抑制農業病蟲害的宣傳,在各鄉鎮、各黨委開設生物防治病蟲害的課程,讓農戶認識到生物防治的好處,讓生物防治工作者走進農田,根據農戶種植的作物,指導農戶采用什么樣的生物防治方法,讓生物防治真正的落到實處,保護環境,保障食品安全。
總之,生物防治是一項民生工程,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民心。但是由于生物防治在工作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生物工作者還應繼續加強對生物技術的研究,讓生物防治在農業病蟲害的防治中發揮反應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的優勢,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降低農作物的生產成本,增加產量,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
參考文獻:
[1] 郅海霞. 生物防治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研究[J]. 農業與技術, 2018(4):68-68.
[2] 何青梅. 生物技術在農業作物病蟲害防治上的使用[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16):59-59.
[3] 彭成欽. 生物防治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運用[J]. 農業與技術, 2018, v.38;No.303(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