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闊 張艷芳 張乃元
摘 要:作物的生長受自然現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隨著各項技術的發展,農業氣象預報工作需要更加的科學化和準確化,也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農業氣象預報的重要性,明確了農業氣象預報的種類,提出了未來農業氣象預報未來發展的方向,希望能夠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關鍵詞:農業氣象預報;重要性;發展方向
農業生產的產量、質量和天氣情況有著密切的關聯,氣象條件會對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是農業生產的前提保證。我國農業生產類型繁多,分布在多個領域。科學有效的農業氣候預報是確保農業生產有序進行的前提保證。
一、農業氣象預報的重要性分析
1.農業氣象預報的依據
農業氣象預報不只是要做好天氣預報工作,更多的是要預報和農業密切相關的氣象服務工作,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重要的保障。農業氣象預報具體包括了以下幾部分的內容:一方面,能夠保障經濟作物的健康生長,經濟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氣象因素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影響,通過天氣預報,農民可以提前掌握未來幾天天氣變化情況,選擇最佳的經濟作物,從根本上提升作物的產量;另一方面,不同的天氣會對作物的生長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農業氣象預報,需要在同樣的氣候條件下開展,根據不同的種植作物的種類,制定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內容,幫助農民種植多種類型的經濟作物,并從根本上保證了作物的產量,確保農民的收入得以提升。此外,氣象要素對經濟作物的影響是持續性的,這就需要農業天氣預報信息不能間斷,要保證連續性,從根本上提升作物的產量。
2.農業氣象預報的重要性
在對農業氣象預報進行播報的過程中,需要聯系作物的具體生產情況。傳統農業種植技術,因為技術等各方面的限制,農民很難判定天氣的變化,無法及時的預測出災害天氣,很難作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也不能及時掌握未來天氣的變化趨勢,種植適宜的作物,作物的產量得不到保障,某個層面上也給農民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失。
二、 農業氣象預報的主要類型
1.土壤墑情
在作物播種之前的天氣預報需要包含作物的最佳種植時間、土壤的含水量以及放牧區域是否有著充足的水草等。經濟作物在播種之前,需要認識到經濟作物對氣象因素的要求,這樣農民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才能準確的掌握時間,確保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對土壤的含水量進行預測時,需要結合土壤含水量以及經濟作物的需水量,確定應種植何種類型的經濟作物,才能實現作物的增產。
2.災害性天氣
頻繁存在有干旱和洪澇災害的地區,需要確定旱季和雨季的具體時間。對當地的降水以及災情情況準確的掌握之后,農民方可做好防災工作。出現霜凍的地區,天氣預報必須要包括霜凍的時間和強度;病害嚴重的地區,需要綜合分析氣候條件對病蟲害的影響,聯系種植作物的特點,做好有效的天氣預報。
3.產量形成條件預報
在對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進行預測的過程中,農民需要注意在關鍵時期作物的質量,要做好籌備工作,保證農作物的質量能夠達到標準。與此同時,要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有一個準確的認識,了解其生長發育的具體時間,將作物的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三、 農業氣象預報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對農業進行氣象預報時,需要提前預測作物的產量,收集足夠的信息,確保預測方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同時要保證氣象預報提供的各類信息的實用性以及便捷性等。
1.農業氣象預報信息
氣象部門需要積極的推動農業氣象信息的網絡化建設,為全國氣象、農業種植等提供各類準確的氣象信息,構建氣象信息的網絡,推動信息傳輸工作朝著及時、準確、全面的方向發展。
2.農業氣象預報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氣象預報開始建成了科學完善的體系。在預測作物的信息時,需要靈活的應用各類氣象預報遙感感應系統,對作物的生長情況實時跟進。系統需要將相關的信息全方位的展現出來,包括作物的生長情況、土壤的含水量以及病蟲害的具體情況等。將上面的信息和之前的數據進行比對,對比分析,形成圖紙,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有效的氣象服務。
3.農業氣象預報未來發展趨勢
很多因素都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所以需要提前預測作物產量,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情況及時了解,作物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種植方法。目前我國農業氣象預報工作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相關臺站對此需要加以重視,要加大資金的投入,配備各類先進的氣象監測的儀器設備,及時的收集各類信息資料,做好跟蹤和監測工作,從根本上保證天氣預報結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四、結語
由此可見,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農業生產的進程也明顯加快,對氣象服務工作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氣象部門需要加為農的服務工作,為農業生產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要幫助農民選擇符合當地環境氣候的經濟作物,將天氣條件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引導農民采用正確的種植手法,將可能存在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生產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蕾,趙鑫,李曉東. 精細化氣象預報在農業中的應用[J].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18(12):171+175.
[2]尤敏,畢圣欣,鐘莉,王楠. 新時期氣象預報服務的需求分析[J]. 農家參謀,2018(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