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鞠蘭明
【摘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伴隨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傳統的國土資源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發展的新要求,需要對管理模式等進行不斷優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國土資源科學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可以看到,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各地區在房地產開發和城市規劃等方面關注度較高,也進行了大量探索,為推動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支持,但是與此同時帶來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國土資源管理面臨嚴峻的挑戰,加強國土資源管理規范化管理探究,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國土資源科學化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和模式,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實現可持續全面發展。
【關鍵詞】國土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意義
1、新時期我國國土資源管理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國土資源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
加強國土資源管理,需要有完善的制度體系來進行指導和約束,目前雖然國家制定了關于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政策,但是制度建設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國土資源核實、項目審批相關方面缺乏明確的責任界定,從而導致在土地資源審批、責任追究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關于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處理等方面缺乏明確的完善的監督出發機制,增加了違法作業風險,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此外在國土資源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制度要求也不明確,從而導致國土資源開發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不合規情況,在國土資源動態管理、科學規劃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完善,影響后續的開發和使用管理工作的開展進程。這些都是制度層面存在的問題,如果制度內容不明確、不健全或者不嚴格,將會影響后續的執行,進而不利于國土資源管理職能的發揮。
1.2執法力度不夠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的原因
嚴格執法是確保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有效果的前提,新時期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執法力度不夠,不能對國土資源管理中的違法、違規、亂紀的行為進行快速嚴格的處理,沒有從根源上杜絕國土資源肆意開發可能性。由于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和基層管理單位沒能很有效的應用法律武器進行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使責任劃分不明確,影響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喪失了對國土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管理。
1.3管理模式不夠先進,管理手段比較單一
目前國土資源在日常建檔等方面管理不夠規范,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網絡技術、大數據等出現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加快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是當前政府在積極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目前關于國土資源管理相應的技術支撐體系尚未完善,還是比較依賴傳統的人工采集和管理模式,對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利用程度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國土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的強大功能,對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探索深度不夠,從而直接影響國土資源管理效率和質量。
2、強化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對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2.1促進國土資源的優化配置
其一,對土地的整體使用量具有一定的控制性。一般而言,為了控制供地的使用量,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在針對土地進行總體的供地規劃時,需要依據如下實際情況做計劃:(1)城市總體規劃;(2)城市經濟發展態勢;(3)房地產市場需求總量及需求結構。
其二,對城鄉用地具有統籌性。以全局著手土地規劃,是實現供地得到協調統籌效果的關鍵,避免了重復用地以及用地歸屬不清等問題。具體的統籌管理內容包括了:對耕地數量、建設用地指標、基本農田和城鄉一體化用地格局等方面的統籌管理。
其三,對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具有促進性。土地資源管理以節約集約用地為基本原則,管理的意義在于盤活土地,以開發作為發展點實現土地整治。這是面向土地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管理,具有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2.2加大了農業耕地保護力度
過去的十幾年,我國在國土資源管理上,對非農業建設用地的供給占比偏大,這大大減少了我國用于農業耕地的面積,這使農業的發展面臨著資源短缺問題。近年來,供給側改革和十九大會議相關于經濟和資源管理的一些新思路和新引導,使我國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對保護耕地的工作意識增強,這使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面向了新的發展方向,即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目前,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上,我國對各級政府提出了保護耕地的具體要求,即劃定耕地保護紅線,確定當地耕地保有數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這為各級政府開展耕地保護工作指引了方向。
2.3使土地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得到了提升
首先,在我國發展工業建設、城鎮建設的過程中,隨著管理理念先進性的增加,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正在不斷地加大,這促使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其次,在國土資源工作開展中,科學的信息化管理使實時查詢、統計和動態分析土地資源利用等工作的現時執行的政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這些基礎工作的科學性是使土地資源配置決策更加可靠和優化的依據。
最后,科學的信息化管理,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能夠提供給大眾網絡共享和互動平臺,這實現了群眾對國家相關機構工作的監督作用,使黨的群眾路線方針開展的十分具有成效。
3、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1結合國情和地區實際,不斷完善各層級國土資源管理制度體系
要樹立制度為先的管理理念,不斷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體系,從而更好地提升國土資源科學規劃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強國家整體法規建設,對國土資源如何管理和利用等方面做出更加細致的規定;另一方面要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完善具體的實施細則,對國土資源利用審批、監督執法以及權責分工等方面做出更加明確的規定,確保國土資源實現分口管理,全面調度使用和綜合監督。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將經濟、法律、行政等管理手段全面結合起來加以應用,從而嚴懲不合理利用情況,切實維護全社會和人民的共同利益,降低國土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發生率。
3.2完善健全國土資源補償機制
首先,要制定、頒布國家層面上的國土資源補償標準和制度,保證補償機制的統一、科學、規范。而且要適時根據國家經濟發展情況做出微調,讓土地征用補償費能達到大部分群眾心目中的標準,保障土地征收的順利進行。其次,相關部門要對地方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嚴格監督,避免出現征地補償款被克扣、截取等現象,一定要保證補償金發到每一個被征地群眾的手中。最后,要保護群眾對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及補償措施的知情權,以多種補償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妥善安置被征地的群眾,避免相關糾紛的發生。
結論:
總之,通過對新時期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分析,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要形成保護意識,嚴格、公正、規范的進行執法,保證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建立完善補償機制,讓市場發揮調節作用,使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更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讓國土地資源管理具全面和綜合性,為國土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開拓一個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魏國銳.淺談我國國土資源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8(11).
[2]呂剛.新時期國土資源管理與新農村建設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2).